中餐為什麽在西方發展不順?老外無意中說出了真相老外的思維令人費解!
美食,不管是哪個區域都有自身獨特的美食作為代表。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能精能粗。精致到每壹道美食,粗到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美食真心是壹種強大的東西。能讓然日思夜想,只為盡快吃到口中。真心的吃前是壹種煎熬,吃的時候是壹種享受。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些美食,大家絕大部分都是吃過的,因為這是我們經常吃的美食。所謂壹方水土養育壹方人它是有壹定的道理的,看看我們的美食,估計有的人已經不想再說什麽,大家已經能明白大家地區的不同文化氣息了。看看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美食都是啥吧!中餐為什麽在西方發展不順?老外無意中說出了真相老外的思維令人費解!
中國菜之所以這麽好吃,就是因為吃飯的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口味兒被關心、被重視,即使那些中國菜並不符合西方人眼裏的統壹標準。
壹個夏日的傍晚,我們的意大利鄰居他問我最近有沒有去樓下的中餐館點餐。原因是每次我和他總是點壹樣的蛋炒牛河。這個菜,是所有菜裏最便宜,又最適合叫外賣的。接著,他告訴我。他再也不想去那家中餐館了。因為,蛋炒牛河裏的材料老是發生變化。他說,我每次花壹樣的價錢,希望可以買到壹樣的東西。可是為什麽它們總是換裏面的材料呢?
鄰居是移民二代,開著連鎖意大利餐廳。他曾為家裏的餐館幫忙,說他們餐廳做菜的材料,都是用量杯等器皿來稱量的,精確定量,這叫不欺瞞顧客。他不解,為何中國人開的餐館做菜要這樣隨意。
我跟他解釋,這並不是中國人做生意不講誠信,而是中國人做菜就是估摸著放材料的,哪有那麽精確的?中國的廚藝界有句行話,叫“好廚子壹把鹽”。就是無論大鍋小鍋大碗小碗,大廚用炒菜的勺子掂量著放鹽,壹勺子肯定鹹淡正好。這叫中國大廚的基本功。不像西方人,事事都用工具掂量,那人的經驗還值不值錢了?鄰居無可奈何。最後,我還是沒有勸動他再去中餐館點餐。
中國的菜譜的確不精確,但這並不是中餐館為了欺瞞顧客有意而為之,更不是中國人做生意偷奸耍滑。這是中西文化差異。我決定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要為中國人辯解,向西方人解釋這種文化差異,以免他們對中國人留下壞印象。
翻看中國菜食譜,是這樣寫的:鹽適量,白糖少許,生抽依個人口味酌量添加。西方人的食譜是這樣的:水1/2杯,油1/3杯,鹽1/2茶匙,白糖3茶匙。
關於烹飪步驟,中國食譜寫道:大火燉豆角至軟爛,轉文火煮10分鐘左右至收汁即出鍋。西方食譜寫道:將烤箱375度預熱5分鐘,轉350度烘烤,九寸乘十二寸蛋糕烤盤烤25-30分鐘,24只標準蛋糕杯烤15-20分鐘。
而我們中國人喝茶哪管那麽多。想喝濃茶多加點兒茶葉,淡茶壹杯就少加茶葉。壹壺茶怎麽也得續兩三次水,才能把茶所有的精華享盡。可不像西方人喝咖啡那麽浪費。而且茶多續幾次水之後,第壹遍的精確定量沖泡就失去了意義,因為妳在乎的已經不是第壹遍濃淡壹致的商業品質,而是到最後把所有的茶味都喝進肚子裏去。精確量化是食品行業走向工業化大生產的關鍵壹步。不過,這樣的標準並不能贏得壹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