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適應平潭開發開放、服務兩岸交流合作的要求,加快交通、供水、供電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適度超前、服務便捷、安全可靠的基礎設施支撐保障體系。 加快推進平潭與內地的交通通道建設,推動對臺通道建設,建立以平潭為節點的兩岸往來快速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將平潭建設成為兩岸交流交往、直接“三通”的重要通道。
壹、對外交通。加快建設平潭海峽大橋復橋工程,抓緊建設福州長樂至平潭高速公路、福州至平潭鐵路,打通海壇島北部對外連接通道,將平潭納入福州經濟圈。統籌規劃港口功能和空間布局,加快建設平潭港區金井作業區,設立國家壹類口岸,率先開通平潭至臺灣海上快捷客貨滾裝航線,抓緊實施改造東澳漁港。開展平潭機場選址等前期工作。
二、內部交通。按照快速便捷、低碳環保及智能化管理的要求,高起點規劃、分步驟建設海壇島內交通體系。近中期加快建設環島公路等主幹路網,完善內部路網體系。鼓勵推廣使用電動汽車和自行車,規劃建設智能交通管理系統,適時規劃建設島上軌道交通。 加快建設連接實驗區內外的供水、供電設施,完善信息通信網絡,構建設施先進、保障有力的市政設施體系,建設生態宜居的海島城市。
壹、供水。提高現有水利設施蓄水能力,完善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挖掘區內水資源潛力。抓緊實施區外調水工程,統籌城鎮供水和抗旱應急備用水源規劃與建設,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抓緊實施從福清應急調水工程,滿足近中期開發建設用水需求。積極開展中遠期從閩江大樟溪調水工程項目的前期工作。
二、能源供應。加快電網建設,積極發展智能電網,構建安全可靠的電力供應體系。積極開發島上風能、潮汐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適時實施島外引入液化天然氣工程,優化能源供應結構。
三、信息通信。加快推進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壹代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抓緊規劃建設技術先進、高可靠性的廣電基礎網絡,推動“三網融合”。支持在平潭開展雲計算專區與信息保稅港建設的相關研究,深化兩岸信息產業交流合作,鼓勵臺灣電信運營商和信息增值服務商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下與大陸企業合作,努力構建電子商貿服務平臺和智能化生活信息平臺,為兩岸民眾和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四、汙水垃圾處理。統籌布局建設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加快實施城區既有汙水管網改造,實現雨汙分流。規劃建設汙水處理廠,加快建立中水回用系統,提高用水循環利用率。抓緊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加強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建成高標準的汙水、垃圾處理系統。 按照“突出重點、優勢互補、高端發展”的要求,積極承接臺灣及境外高新技術產業轉移,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建設海峽西岸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壹、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光電、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設計、汽車電子等產業,培育汽車電子產業基地,增強為福州及周邊地區電子信息、汽車產業的整體配套能力。深化開源軟件、數字內容等領域對臺合作,積極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
二、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納米技術、高分子新材料等產業,推動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打造海峽西岸新材料示範基地,促進福州、廈門、泉州等地相關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三、新能源產業。充分利用豐富的風能、潮汐能資源,大力發展海上風電,適度發展陸上風電;加強潮汐能發電研究,推動建立潮汐能發電試驗基地;加強新能源領域對臺合作,推動建立兩岸新能源產業研發基地。 以承接臺灣現代服務業轉移為基礎,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商貿流通、金融、文化創意、會展等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建成依托海西、服務兩岸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壹、現代物流業。積極發展保稅物流、保稅加工和轉口貿易,支持發展低溫保鮮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加快建設集疏運壹體化港口配套設施,提升港口綜合服務能力。
二、商貿流通業。吸引臺灣企業和大型跨國企業在平潭設立營運總部,重點發展轉口貿易、電子商務、商貿服務等,支持設立臺灣特色農產品、電子信息產品專賣區及臨港物流加工增值區,建設兩岸商貿物流中轉基地。
三、金融業。支持臺灣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在平潭設立經營機構或參股平潭金融企業,鼓勵設立兩岸合作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和區域性再擔保機構;推動發展對臺離岸金融業務,辦理新臺幣與人民幣兌換業務,促進兩岸資金互通。
四、文化創意產業。規劃建設兩岸文化產業園,打造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合作基地,對接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充分利用兩岸文化優勢資源,大力發展現代傳媒、動漫遊戲、設計創意等產業,完善文化創意產業鏈,提升文化產品附加值。
五、會展業。突出區域性、獨特性展覽主題,積極引進臺灣會展企業,舉辦多種形式的會議、展覽、演出和節慶活動,培育大市場,打造兩岸會展業合作示範區。 發揮平潭傳統產業和資源優勢,引進臺灣先進技術和理念,積極發展精致農業、海產品深加工、海洋生物科技等現代海洋產業,努力打造海峽西岸海洋經濟示範基地。
壹、精致農業。鼓勵臺灣農民特別是中南部農民到平潭投資興業,發展設施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和海洋漁業。建設平潭水仙花卉栽培園、海峽漁業科技交流園,推進兩岸精致農業合作基地建設。
二、海產品加工。引進臺灣先進加工技術,加強兩岸海產品深加工、冷凍保鮮技術的合作研發,發展海產品精深加工及關聯產業,建設成為輻射大陸市場的臺灣海產品加工基地和中轉集散中心。
三、海洋生物。加強海洋生物技術研發,積極發展海洋生物提取、海洋生物醫藥及海洋資源綜合利用等新興產業。 發揮平潭旅遊資源優勢,加強兩岸旅遊合作,推動旅遊線路對接延伸,***同打造“海峽旅遊”品牌,將平潭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海島旅遊休閑目的地。
壹、濱海度假。加強規劃引導,優化旅遊發展布局,加快旅遊景點及配套設施建設,重點發展以壇南灣、海壇灣為主的濱海旅遊度假區,以石牌洋、仙人井為主的海蝕地貌觀光區,以君山、南寨山為主的生態旅遊觀光區,以長江澳、山岐澳為主的海上運動旅遊區,形成區域特色鮮明的濱海旅遊格局。
二、文化旅遊。保護和挖掘南太平洋島語族、平潭傳統民居等地域特色濃厚的文化遺產,開發具有人文特色的體驗式文化旅遊產品。加強兩岸文化旅遊合作,***同舉辦祭媽祖、海峽音樂節、海峽帆船(板)賽、臺灣美食節等特色旅遊節慶活動。
三、休閑養生。將健康旅遊與養生文化相結合,開發多樣化的醫療保健、健康護理、休閑養生等高端旅遊產品。建設大型購物中心、遊艇俱樂部、臺灣精品購物街,打造具有特色的海峽兩岸高端休閑養生度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