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武漢武昌有什麽好玩的景點和小吃。

武漢武昌有什麽好玩的景點和小吃。

黃鶴樓 武昌蛇山上的黃鶴樓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此樓始建於公元223年,歷史上的黃鶴樓由主樓、配亭、軒廊、牌坊、詩碑廊、古肆商業街組成。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遊、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後到這裏吟詩作賦,其中崔顥的千古佳作《黃鶴樓》詩使黃鶴樓名揚天下。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後壹座建於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於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1981年10月武漢政府重建黃鶴樓,1985年6月落成,高大雄偉、金碧輝煌,是武漢市的標誌性建築。 武漢長江大橋雄踞於黃鶴樓前,與它隔長江相望的則是高24層的晴川飯店和龜山上的電視塔,這組建築交相輝映,使江城大為增色。 交通:旅遊壹號線、64路、36路、12路、49路、15路及各路經長江大橋的公交車均能抵達。 門票:50元 龜山 古名翼際山,位於漢陽的長江邊上,它的壹邊又有漢水流過,另壹邊則有兩個美麗的小湖泊,江對岸就是武昌蛇山,視野十分優美。 龜山在歷史上就是有名的遊覽勝地,從山的東麓拾級而上,可瞻仰辛亥革命領導人之壹的黃興銅像。順山脊行百余步就踏進了望江亭,這裏是觀賞長江的最佳這處。山頂上矗立著湖北廣播電視塔,坐在塔上的旋轉餐廳裏可環視三鎮全貌。 龜山上的其他名勝還有三國城、關王廟、桃花洞、向警予烈士墓等等。 交通:旅遊壹號線可分別到達龜山的東西兩端。 門票:3元 小貼士:早上八點以前進山是不需要買門票的。 寶通寺 寶通寺位於武昌洪山南麓,殿宇亭樓,依山勢而建,宏偉壯麗,為荊楚名剎。 寺內現存建築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至光緒五年(1879年)間重建的。其建築特點是所有建築皆隨山勢而起伏,隱現自然,層叠有致,掩映於蒼松翠柏之間,殿閣莊嚴古樸,蔚為壯觀。寺內較有名的建築是 洪山寶塔。 該寺素以寺內有三眼泉水以及山上多奇石而著稱,寺院後山還有許多古樹,相傳南宋民族英雄嶽飛在該地駐軍時植過松樹,名“嶽松”,明末被砍伐,清同治年間在原地又植松樹多株,長成後仍稱嶽松,現尚存八株。 近幾年來寺內建築逐漸恢復,山門上有趙樸初題寫的寶通禪寺四個溜金大字,院墻亦粉刷壹新,現已對遊人開放。值得壹提的是,寺院內所設素餐館的菜譜和壹般餐館無二,只不過全是素菜,美味可口,遠近享有盛名。 門票:國內遊客2元/人,外賓4元/人。 東湖 東湖公園位於湖北武昌東郊,它的前身是著名聲樂教育家周筱燕女士家的“海光農圃”,解放以後被辟為公園,1982年該區被國家國務院列為省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東湖湖岸曲折,婀娜生姿,其面積是杭州西湖的六倍。碧波萬頃、青山環繞、山水交融的美麗景觀是東湖風景區的真實寫照,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於1954年春天視察東湖時曾題詞:“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後將比西湖強。”。園內分為聽濤、磨山、落雁、白馬、珞洪、吹笛六大景區,主要景點有寓言園、音樂噴泉、行吟閣、長天樓、九女墩、湖光閣、水天壹色、曲堤淩波等。從湖邊的各個碼頭上能乘船去湖對面的磨山植物園遊玩。 東湖還有著豐富的植物資源,園中有大片的水杉林,而且這裏的“春蘭、夏荷、秋桂和冬梅”也非常有名。 交通: 乘公汽14路,63路、501路,701路,電車8路,市內旅遊專線1路 門票: 磨山景區 40元 聽濤景區 30元 武漢紅樓位於蛇山南麓閱馬場北端。武昌起義後,為鄂軍都督府(湖北軍政府)辦公地。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主體建築為紅磚砌墻、紅瓦覆頂的紅色兩層樓房,故又稱“紅樓”,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1981年,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時,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即清末湖北諮議局的舊址,武昌起義勝利後,革命黨人在此建立了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即湖北軍政府)建立了紀念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在紅樓內開辟的以紀念辛亥革命為主題的專題性紀念館,由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題寫館名,紀念館占地28畝,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館內收藏有與辛亥革命有關的歷史文物1000多件,歷史照片10000余張,分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展覽、黃興先生生平事跡展覽等基本陳列;紀念館樓前建有碧樟廣場,廣場中矗立有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銅像。 戶部巷位於武昌自由路,是壹條長150米的百年老巷,其繁華的早點攤群20年經久不衰。清朝時候,這條百米小巷曾因毗鄰藩臺衙門而得名.武漢人將用早點,稱為“過早”。這最初來自了清代的壹首《漢口竹子枝詞》。後在別的城市被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被武漢人隨意而隆重的提升“過年”般“過”的位置。以“小吃”聞名的戶部巷,就是武漢最有名的“早點壹條巷”。小巷入口處,銘刻著武漢市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何祚歡寫的小記:“漢味早點米當先,戶部巷裏快熱鮮”,另壹頭的巷口兩座石獅矗立,上方是著名書法家陳義經用泰山石刻風格題寫的:“漢味早點第壹巷”。戶部巷的鋪面以家庭為單位鋪陳開來,樓上是住家,樓下是賴以生存的食店。這裏的早點夠老,夠味道。有石婆婆的熱幹面、徐嫂子的鮮魚糊湯粉、陳家的牛肉面、高氏夫婦的稀飯和煎餅、萬氏夫婦的米酒等30多種特色小吃,較好地保留了武漢飲食文化的特色。 戶部巷經典美食:面窩:面窩是武漢人“過早”常用品之壹。它是壹種以米粉為原料,加上蔥花和面窩。據說為清光緒年間漢正街燒餅小販所創制。面窩油炸後兩面金黃、外酥內軟、窩中脆,深受武漢人喜愛 油條:其實是我國各地普遍流行的壹種傳統食品,但這裏的油條與眾不同,其獨到特點是色澤赤金黃,30余厘米長,立起不彎,松酥泡脆,爽口噴香.如再將油條折斷成三到四節,從鍋中取出蒸熟的糯米攤到板布上搞平,撒上少許芝麻及白糖,再將折斷的油條放到糯米上用力卷,內有油條外包糯米團,再撒點白糖,要上壹碗清米酒或牛奶、豆漿,吃起來十分愜意,別有壹番情意。 熱幹面:熱幹面是武漢人“過早”中特別喜愛的大眾化食品,它便宜實惠,花上2塊錢,就可以舒舒服服填飽肚子。傳統的武漢熱幹面,撣的面軟綿爽口中透出壹股嚼勁,既不沾牙也不夾生堅硬,用筷子挑面,芝麻醬滑爽而不纏,香氣撲鼻。面條裏面沒有任何湯水,被燙過以後,就著熱勁完全膨脹開來,還把醬完全吸了進去。漲開的熱幹面放在嘴裏的感覺是糯糯,原汁原味的面香和醬裏的芝麻香。尤其是芝麻磨碎了摻在醬裏,特別誘人。三兩口,沒什麽感覺壹碗面就進到肚子裏了。豆腐腦 : 光吃面,會覺得有點太幹,再來壹碗豆腐腦(也叫豆腐花)就非常不錯了。白白的是甜豆花,加了麻油、蝦皮、香菜、蔥花的是鹹豆花,隨客人的需要決定口味。 熱幹面和豆花,是早點的最佳組合糊粉湯: 糊粉湯是壹種用魚骨熬成的湯加上勁道的米粉,不同於任何其他米粉,它非常的濃稠,並且加有足量的胡椒。油條和糊湯粉是早點不錯的搭配選擇。米粉的彈性,油條的清脆,糊粉湯的濃鮮,搭配起來,讓人有暢快淋漓,欲罷不能之感。歡喜坨:是壹種碩大無朋的空心麻元。優質的歡喜坨,有撒了黑芝麻的油衣,酥脆卻壹點也不油膩,內層軟香的糯米包裹著甜甜的豆沙餡,讓人吃了,真的很“歡喜”糖糍粑: 由糯米精制而成,蒸熟了調味,煎成長條型,外焦內甜,非常可口。 豆皮: 豆皮是武漢人“過早”的壹種主要食品。所謂豆皮,壹***有三層。第壹層是綠豆粉兌上面粉和鮮雞蛋,第二層是糯米,第三層是鮮肉、鮮菇、鮮筍等等的餡,放在壹口巨大的平底鍋裏做成1厘米厚。吃的時候,切成正方形的壹塊壹塊。第壹層是金黃油亮的,看上去敲進去不少雞蛋。糯米顆顆晶瑩發亮。肉丁和香菇更是誘人。油重而不膩,吃進去,脆、軟、鮮,感受齊全。蛋花米酒:生雞蛋同熱米酒沖出來的食品,味道甜美,香氣恬人。 交通:在市區內乘608、519、557等到洪山站下車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