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描寫美食的隨筆散文:舌尖上的記憶

描寫美食的隨筆散文:舌尖上的記憶

 昨晚做排骨冬瓜湯,老公又在裏面放了壹點綠豆,我從未這樣吃過,便問?好吃嗎?老公說,?妳等著吧!?果不其然,那吸收了排骨與濃料之精華的鹹味的綠豆,吃起來格外的香。老公連喝了兩碗,心滿意足的感慨,?這裏頭有著我小時候的味道。?兒子不解地問:?什麽是妳小時候的味道?老公拍拍兒子的頭,?我小時候啊,妳奶奶最喜歡做這樣的飯,不過很少燉排骨的,就是冬瓜煮綠豆,燉成鹹的,再和點面,那豆子吃到嘴裏我接道?滿心裏都香得不行?,老公說,?妳怎麽知道?我笑道:?那是宋學孟《柳葉兒》裏的壹句話,是不是特貼切?其實我明白,留存於老公味蕾上的香味,不過是對小時候,對家的味道的懷念。

 其實每個人的味蕾上都留存有自己家的記憶。媽媽的那條豆瓣魚,爸爸的那只辣子雞,奶奶的榆錢飯,蒸槐花,還有柴禾鍋熬出的包谷糝兒,竈膛裏埋著的燒紅薯,烤玉米?無不承載著舌尖上最美妙的記憶。所以才有壹些初嫁的女兒往往吃不慣婆家的飯,怎麽吃都不是那個味兒,回到娘家第壹件事便是先大吃壹頓,好像在婆家不讓吃飽似的。

 我對於我家最深的記憶是父親的刀削面和母親的烙小油饃。父親在部隊裏呆過,可能那時候部隊常吃刀削面,所以父親最喜歡給我們做刀削面。現在想起來父親做的刀削面並不算太好,不像現在飯店裏的用雞湯做底料,裏面加了雞塊,豆皮與海帶絲,用砂鍋煨出來的。父親就是簡單熗幾片肉,再加點青菜,那面削的也不是太好,有些厚而硬。但那卻是我出外上學時最想念的味道。每次放假回家,先嚷嚷著吃頓刀削面的。父親總是喜呵呵地說,?好,就給俺妮準備著呢。?那時的我總能呼嚕呼嚕喝兩大碗,撐的晚飯都吃不下去。至於我的母親,其實並不精於廚藝,但她烙的小油饃,外酥裏軟,金黃油亮,香氣撲鼻,在任何壹個早點攤上,都吃不來那種味道。

 方城人到外地,最想念的是家鄉的燴面。真的,別的地方的燴面全不是那麽回事。聽說外地燴面都冠以?方城燴面?的招牌,卻也端的做不出那地道的味來。方城有點名氣的燴面館等到了吃飯的點都是人滿為患的。像這樣寒峭的冬日,約了朋友壹起去燴面館,壹般先報飯,原來是"二兩?三兩?四兩?的,現在統統改為?小碗?中碗?大碗?,喜歡吃羊肉的再附帶說上壹句?做成加肉的?,隨後在火燒攤上買幾個火燒(壹般燴面館外都有火燒攤),邊吃邊閑談邊等待,離操作間近的還可以參觀師傅的做飯過程,就如掌舵的高手在進行藝術表演,只見師傅兩手提起巴掌大的面片,雙臂張開,壹捋壹摔壹扯壹拋,胳膊上下左右翻動,長長的面片在懷裏翻飛起舞,令人眼花繚亂,只聽得?啪啪?作響聲,立時便成了寬如指、薄如紙的丈余長的面片兒。飯未到口,眼福先飽。不由便嚷嚷道?怎麽我們的還不中?這時聽見師傅高聲道"好了?,燴面被盛在壹種我們這裏特稱為?燴面碗?的大海碗裏熱騰騰地端了上來。油光白亮的面片,香醇濃郁的底湯,青翠欲滴的菜葉,上面堆著鮮嫩酥爛的羊肉,再佐以鮮紅的辣椒油,喜歡嗑蒜瓣的就個蒜瓣,好喝兩口的再叫幾瓶啤酒,加幾個小菜,邊吃邊高談闊論,壹會便吃得酣暢淋漓,通體暢快。?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是吃燴面之樂也。

 我從小不愛吃羊肉,受不了它的膻氣。吃燴面也是僅僅挑幾下面片與青菜。用我老公的話說是完全丟棄了燴面之精華的。但若偶爾去外地,看見?方城燴面?的牌子,口中還是頓時湧出了家鄉的味道,禁不住唾津的潛溢了。

作者: 陳萍

 公眾號:紅羅山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