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作為中華民族主要的發源地之壹,擁有著非常悠久的 歷史 人文,同時也有著獨具特色的 美食 。不過,山西的壹些 美食 真的就只有本地人才能叫出名字,外地人聽到名字根本不可能知道是什麽!
/01/
蓧面栲栳栳
蓧面栲栳栳(栲栳栳kàolaolao)是山西高寒地區著名的傳統面食小吃,屬於晉菜。“栲栳栳”是用蓧面精工細作的壹種面食品,因其形狀象“笆鬥”,民間叫“栳栳”。
蓧面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壹。它工藝講究,成形美觀與口感勁道完美結合,加上“羊肉臊子臺蘑湯,壹家吃著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 美食 ,就連康熙皇帝朝拜五臺山時,也以品此為人生快事。
/02/
剔尖
剔尖兩端細長,中間部分稍寬厚,白細光滑,軟而有筋,澆上澆頭,再配以調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壹般來說,白面、高粱面(壹般要加榆皮面)、雜糧面、紅面等都可以用來制作剔尖。壹名高手,利用特制撥板、鐵筷剔出的紅面剔撥股,粗細只有0.5厘米左右,半個小時即可供十幾個年輕後生同時進餐。剔尖技藝之高,速度之快,令人咂舌。白面剔尖,更是中部家庭婦女的拿手好戲,較紅面剔尖速度更快,變化更大。
/03/
不爛子
不爛子(本名拌子)也稱撥爛子,是壹種山西省、河北省南部部分城市傳統面食。在山西方言裏把“拌”這個字拆成bú和làn兩個音來讀,諧音就成了“不爛子”。晉南以及部分其他城市叫做“饋壘”,如大同市靈丘縣也叫“奎lui或奎lv”。
/04/
羊雜割
羊雜割是山西的壹種地方小吃。據傳,山西人吃雜割始於元朝,雜割壹名是忽必烈之母所賜。羊雜最開始是懷仁的名吃,在雁北壹帶小有名氣。過去懷仁和內蒙人吃羊肉的習慣不壹樣,內蒙人只吃肉,而懷仁人卻在羊下水上做了壹些文章,創造了壹種 美食 叫“羊雜”。
/05/
柳林碗脫(這個tuo到底是哪個字)
碗脫是山西柳林縣的傳統小吃之壹,離石、中陽等地也有,但不如柳林正宗。碗脫多為冷食,切條、就碗刀紮而食均可,以蒜泥、辣椒、好醋為主要調料,尚配以姜末、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