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過節方式有哪些
中秋節的過節方式有哪些?中秋節是壹個團圓的節日,也是壹個傳統的節日,所以關於中秋節的過節方式是有很多的,每個地方的習俗可能有壹些差異,下面我分享中秋節的過節方式有哪些,壹起來了解壹下吧。
中秋節的過節方式有哪些11、吃月餅
中秋節美食首推月餅,其起源說法多種。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張士誠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壹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裏壹起手刃無惡不作的“韃子”,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
2、走月
中秋節之夜還有壹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
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遊人“走月”時的賞月勝地;而解放後建的莫愁湖公園之抱月樓,則成了市民賞月的新景點。
舊時南京人“走月”還有壹種特殊之舉:凡沒生兒子的已婚婦女,要去遊夫子廟,隨後再跨過壹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中華門外窯灣街的上碼頭有座澗子橋,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主人則來此往橋下摔瓦罐,據說能使妻子懷孕。久而久之,這座橋也訛稱見子橋。
3、中秋祭月
祭月,在我國是壹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4、玩花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壹,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壹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贊嘆。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壹景。
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遊嬉玩賞。
5、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歷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壹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壹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
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壹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壹次風災襲擊後,出現了壹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處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
數天後,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托夢,說是只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
中秋節的過節方式有哪些2中秋節的過節方式有哪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現,對於各種重要的節日,現在的年輕人好像已經不太熱情了,讓他們喜歡的不過是節日到來的時候回放假,很多年輕人對於中秋節的印象,無非就是壹家人壹起吃飯,然後在朋友圈發個月亮的照片,很少有人知道傳統的中秋節怎麽過,今天我就告訴大家中秋節的過節方式有哪些,壹起來看看吧!
按中國古代歷法的解釋,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稱“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叫“中秋”。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從時令上說,中秋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古代的人們在這個季節飲酒起舞,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
中秋節的.由來,與唐玄宗遊月宮的浪漫傳說息息相關,相傳某年八月十五之夜,唐玄宗在宮中祭月時,隨侍道人作法,將手中拐杖化作空中銀橋後,步入月宮,但見門樓匾額上書“廣寒清虛之府”,門口的高大桂樹下白兔正在搗藥,宮內嫦娥諸仙女在悠揚的樂曲伴奏下,翩翩起舞。玄宗從月宮歸來後,命人整理出暗自記下的舞曲,命名為《霓裳羽衣曲》。月宮之所以稱“廣寒宮”,也與此傳說有關。
於是農歷八月十五成為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壹般在這壹天,大家都是合家相聚,慶祝這個寓意團團圓圓的節日。在這壹天,遠走他鄉的遊子都會盡量的趕回家鄉,和親人壹起賞月,也有不能回家過節的人們,就只能通過明月寄托思鄉之情。
在中秋吃月餅已經成為了壹種習慣。如果在中秋不吃月餅,總感覺少了點什麽。不過現在的月餅餡料也是種類繁多,不再是古代的五仁餡了。畢竟有很多人並不是很喜歡五仁餡,所以月餅的廠商為迎合現代人的口味,就研發出了各式各樣的月餅,吃貨們完全可以大飽口福。
另外,中秋節的前夕,要給年邁的父母、公婆、爺爺奶奶帶點禮物,俗話說禮輕情意重,壹點小禮物聊表對老人孝敬的心意。這樣,大家都會感受到家的溫暖,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家都要深刻領會,認真踐行哦。
現代的小孩很少接觸傳統文化,但是並不代表他們不敢興趣。隨著經濟發展,人情味越來越淡薄,中秋節是少數幾個中國人最愛的傳統節日,希望能夠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