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景德鎮過年的民風民俗

景德鎮過年的民風民俗

瓷都 窯戶過年大似天 景德鎮是壹個有著上千年制瓷歷史的工業城鎮,同時又是壹個主要以外來(特別是周邊)移民支撐工商的繁華都市。正因為如此,它的春節習俗就融合了瓷業、宗教和幫會的習俗活動。 “過年大似天。”過去在景德鎮,過年時再大的事情也要擱下來。比如“禁窯”,農歷臘月至次年三月,燒窯戶聯合起來,規定減少燒窯次數或提前歇手停工,叫禁窯或禁春窯。又比如圓器行業規定的“臘月歇手”,就是農歷臘月初八最遲延至臘月十三,工人“歇手”不再做坯。生意好或窯裏要坯,須征得工人同意方可延長幾天,但最多不過五天,叫“扯尾巴”,每天每個工人另補貼四兩豬肉錢和“耳朵”(佐料)錢。從臘月初壹到初八,景德鎮瓷業工人就要陸續回原籍過年。有順口溜說:“有錢冇錢,回家過年,粗茶淡飯,壹家團圓。”窯戶老板手下的營事先生到臘月廿四吃了小年飯後就不管事了,營事先生及其下手都可回鄉過年。 小年壹過,窯戶老板壹年的生意賬也基本上清楚了。賺錢、虧本的都備好豬頭和香燭,用托盤捧著到火神廟(佑陶靈祠)酬神。賺錢的去謝神,虧本的去祈求明年燒好窯。鎮民開始置辦年貨。所有年貨(包括剃頭的在內)都要漲價。所謂年貨,無非就是雞鴨魚肉、蠟燭鞭炮香紙、香菇木耳黃花等。 除夕這天,讀書人自己撰寫對聯,壹般人家請人寫或上街買。家人開始“交雞”;破鯉魚取臟不去鱗;有錢人家殺豬後留下豬頭,叫三牲福禮,還要在豬頭或雞魚背上貼大紅喜字。婦女忙著做年飯。年飯要準備家人包括來拜年的至親吃到上七。大年黃昏,男人在桌上擺上蠟燭香爐,清茶三杯,擺酒三盅,然後點香燭,燒黃表,鳴鞭炮,行禮如儀,向祖宗辭歲。這天到正月初三,小孩壹般不會挨打挨罵,這段時間小孩剩飯是允許的,叫“有吃有剩”。大人說話都圖吉利,睡覺叫“挖窖”或“享福”,除夕不睡覺叫“守歲”。守歲寓意燈火不息,也有防火作用。除夕夜還有個要緊的儀式就是接竈王爺——就是把新請的竈王像貼上。 當然也有過野年的,為了表示對在外祖先的懷念,有的人象征性地在野外和祖先***同過年,有的全家人在野外砌地竈,將所有的菜肴做壹鍋,圍著地竈,蹲著吃,過“叫化子年”。 初壹早晨開門放鞭炮,沖四方作揖叫“出方”。然後點燈籠到財神廟拜財神爺。婦女通常在家煎糯米年糕做早餐,寓意“步步高”,還要吃茶蛋寓意“端寶”。早飯後男人到朋友家拜訪送年帖(片)。因鄉下親戚隔得遠,拜年要從初壹拜到二月十五。本鎮壹般拜到上七。上七後有錢人家請春酒,親朋互相請客。上七前大店鋪的夥計如過難,怕丟飯碗。上七老板請夥計吃酒,上座者辭退。肉丸子菜叫“炮子”,辭退工人叫“放炮”。 初七花燈上街,各地方會館按家鄉特色做燈。比如都昌會館、徽州會館、饒州會館、湖北瓷商、南昌春園業等,都有龍燈隊遊街,前面是幫會大旗、大燈籠,加上旱船、走馬、獅子、蚌殼,每晚有十幾或幾十夥,妳來我往,氣氛十分熱鬧。店家為了給有商業來往的行幫捧場,都要在龍燈隊伍經過時放爆竹,甚至擺茶點桌、包紅紙包,大店有的用籮筐盛鞭炮,爆竹壹放就得打蚌殼、舞獅子、滾龍燈,有時爆竹太多放個沒完,龍燈實在太累,只有逃跑。此外,各行幫的龍燈也在元宵前到各會首、頭面人物家“送燈”,即將龍燈進入住宅繞壹圈。接燈人家要備茶點、紅紙包,爆竹要從龍燈進門壹直放到退出。初七到元宵,炮屑堆積如山。上七後壹般店鋪都開張。只有坯房窯戶到元宵才半開張。 二月十五日是“花朝”,做坯窯戶於這天開工時“花朝起手”。老板得辦“起手酒”,做坯師傅按規定當天只做四板坯。如花朝前開工得和工人商量,叫“春窯”。工序人員回鄉暫缺時可請臨時工,春窯全部在二月十五日結賬。“起手酒”並無酒席,只是付給每個工人雙份工錢,這種錢叫“小酒錢”。花朝後起手的開工每月每人只給三十二個銅錢,叫“起手錢”。 這就是景德鎮過去春節特有的壹些民俗。這些習俗刻板而又放松,嚴肅而又熱鬧,它既滿足了鎮民追求喜慶吉祥、調節生活節奏的心理,又適應了瓷都生產、宗教和行幫增強凝聚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