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地區的文化氣質,反映了她所根植的土壤的肥沃或貧瘠。要了解家鄉的風土人文,先要踏上這塊土地,感受高原自然的巧奪天工,我深知是家鄉自然的氣質賦予了我們心靈的內在,她的與眾不同給了貴州文化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任何壹種創造都深深打上了這塊土地的烙印,不論身在何方,記憶中最為深刻和熟悉的美景總是家鄉的那片純粹!
貴州位於中國西南部,東接湖南省,北鄰重慶市、四川省,西連雲南省,南界廣西壯族自治區。全省境內東西長570公裏,南北寬510公裏,土地總面積17.61萬平方公裏 。是壹個隆起於四川盆地和廣西丘陵之間的亞熱帶、巖溶化高原山地。境內山巒起伏,地貌類型復雜,氣候類型多樣,自然景觀獨特。
貴州巖溶地貌占全省總面積的61.9%,是世界上巖溶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區。巖石分布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域明顯,形成了壹種特殊的巖溶生態系統。對區域自然條件的光、熱、水、土、氣和土地資源、水力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等,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天下第壹溶洞”織金洞被譽為“地下藝術寶庫”,讓妳陡生“織金洞外無洞天”的慨嘆,“水上秘洞”龍宮,蜿蜒的白龍洞都享譽甚廣。
“黔山”!貴州的確是蒼山如海,有人就曾以“如浪卷,似濤翻,如浪似濤貴州山”的句子來描述貴州山的磅礴氣勢。最著名的要數大婁山、苗嶺、烏蒙山和武陵山這橫亙貴州的四大山脈,他們是貴州的脊骨。沒有見過貴州的山,就不會明白貴州人的坦蕩之氣從何而來。這裏有名揚四海的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壹的彌勒道場梵凈山,有地縫天溝般被稱為“地球上壹道最美麗的傷痕”的馬嶺河峽谷
“秀水”!貴州是長江和珠江上遊的生態屏障,全省分為長江水系的烏江和珠江水系的南、北盤江兩大水系。貴州的水有壹種靈動的美,無論是黃果樹瀑布上奔流直瀉於犀牛潭的磅礴大氣,還是大小七孔的靜美不乏活潑,或是紅楓湖上搖曳輕舟的波光粼粼,草海上丹頂鶴們追逐的煙波浩渺,都風姿綽約如清澈透明的眸子。
“天然空調”!貴州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和豐沛的降水優勢。屬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5℃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雨、熱同季。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正是貴州的地理天文培育了當地人文的秀氣、風骨、和內涵。勤勞善良的人們在這裏安居樂業,享受自然的饋贈,回報以智慧的創造力。我們生長在自然中,從中學習大山的豁達、威嚴的傲骨;從碧水中體會沈靜和謙虛、包容與堅強。貴州的山水不是長江黃河的洶湧澎湃,也不是蘇杭江南的尺幅玲瓏,她是山川爛漫的又壹種,她代表著貴州兒女的獨特魅力。
二:悠久的歷史文化
貴州是我國古人類發祥地之壹,古時是夜朗國境。春秋以前,貴州為荊州西南裔,屬於“荊楚”或“南蠻”的壹部分。戰國後期,夜郎國逐漸發展成為西南地區的大國之壹。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當時在今貴州境內有牂牁(音zhang ke)古國,並與中原有交往。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公元前221年後),貴州分屬巴郡、蜀郡、黔中郡和象郡管轄。
“貴州”名稱,始於宋朝(公元960—1127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領普貴以控制的矩州歸順,宋朝在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壹語,這是以貴州之名稱此地區的最早記載。明永樂十壹年(公元1413年)設置貴州承宣布政史,正式建制為省。以貴州為省名。
貴州簡稱“黔”。秦王朝在此設立黔中郡。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在今貴州設黔中道,建黔州郡,設黔州都督府。貴州的歷史總離不開壹個“黔”字,代代相因,直至貴州建省。這就是貴州簡稱“黔”的由來。
貴州是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1935年1月,中國工農紅軍轉戰貴州高原,中國***產黨在長征途中於貴州遵義召開了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
貴州厚重的歷史沒有北方城市中皇家政權的變遷,也沒有江南官宦商家的興衰,但不可否認,從遠古至今,人類對這片土地的耕耘從未停止過。地處西南腹地的貴州,折射了中華民族征服自然,為自由抗爭的奮鬥過程,既擁有社會變革的印記,又有民族解放和文化更替的演變。
三:迷人的民族神韻
貴州是多民族省份,包括漢、苗、布依、土家、彜、仡佬、水、回、白、侗、瑤、壯畬、毛南、蒙古、仫佬、滿、羌等***49個民族。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古代百濮、百越、氐羌、南蠻四大族系在這裏交匯,貴州的土著居民,與從四面八方遷徙而至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壹起,***同耕耘、開發著這片***同的家園。這個過程,始於古史傳說時代,至今仍然在繼續著,並留下了許多可以辨析的痕跡。如今,在貴州的許多民族村寨中,依然原生態地保留著本民族來自遠古的神話、傳說、歌舞、習俗、服飾、節慶、禮儀……每年五彩繽紛的民族節日達1000多個。貴州少數民族粗獷豪放、熱情質樸、豐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為貴州民族風情和民間藝術百花園中的奇葩。
這是壹筆寶貴的財富,每到壹處,那裏的民族文化就原汁原味呈現在我們面前,苗族姑娘們的精美服飾,侗族大歌的曼妙余音,水族的雙歌,彜族的口弦,還有侗戲和布依戲,土家地道的儺戲,無壹不帶給我們深深的震撼。蠟染、蘆笙、苗繡、大方漆器、布依地毯、玉屏蕭笛等又是壹場視覺盛宴。
四:藝術與人文
貴州的人文,是民族藝術與生活風俗的結合。苗族的“四月八”,布依的“六月六”彜族的“火把節”,水族的“端午節”瑤族的“盤古王節”,“賽龍舟”等節日豐富多彩,其中有對歌,燃篝火,開晚會,摔跤,鬥牛,敬酒,吹蘆笙,跳舞,唱歌,做糯米飯,殺豬等風俗活動,講究熱鬧親和的氣氛,記載了風雨兼程的文化旅程。
在音樂方面,既有高亢激昂的“飛歌”,也有質樸莊重的“古歌”,侗族壹領眾和的“大歌”,布依聲色和諧的“八音”;
在舞蹈方面,講究動作瀟灑,自由,舞姿活潑;
在體育方面,既有傳統的武術,又有對抗性強的“搶花炮”,熱鬧的“賽龍舟”;
在服飾方面,技藝精巧堪稱“無字天書”,長裙,短裙,素裙,花裙,青裙,簡裙,百褶裙,苗繡,馬尾繡等風格艷麗,繡花精美;
在建築方面,有依山而建的吊角樓,侗寨的鼓樓,花橋等別具壹格的民居,也有文廟,甲秀樓,翠微閣,陽明祠,飛雲崖,苗寨侗寨,古鎮群,青龍洞,大渡橋,弘福寺,大屯土司莊園等文化與佛教勝地;
在繪畫方面,有簸箕畫,蠟染畫,民間畫等畫風迥然的藝術作品;
在書法方面,有驚為壹絕的水書和民間書法;
在語言文化方面,有各民族的語言,有的語言雖已無文字記載,卻靠世代口授流傳著。
在傳統工藝方面,黔東南的蠟染,刺繡與挑花,播娜摩簸箕畫,雄精雕,地戲面具,原木藝術畫,陶土人偶,編織等又是壹番景致。
如上所言,各種藝術語言相互滲透交融,互為載體,貫穿著貴州各種文化的方方面面。
五:特別的飲食文化
值得壹提的是貴州的飲食文化,貴州菜稱為“黔菜”,雖不屬於八大菜系之壹,卻自成壹格,風情獨占壹方。貴州人非常喜歡吃辣的食品,因此貴州小食以“辣”著稱,這些佳肴大致可分為油辣、糊辣、幹辣、酸辣和麻辣。俗話說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貴州人“怕不辣”,然而貴州的拉和其他地方的不太壹樣,偏重與香辣,特別在酸辣。
貴州人的家裏,必不可少的是各種辣椒,幹辣椒面用來做蘸水調料,油辣椒用來炒菜,做佐料,還有野山椒,青辣椒,紅辣椒等,做出壹道道色香味美的菜肴;無論是大人小孩,或是老人,都有吃辣的習慣,這是由於貴州的水寒,吃辣不僅不會讓人上火,還能增強免疫力,可以說辣保障了壹方人的健康,壹直沿襲到了今天。
當然不得不說的就是貴州特色的地方菜肴和小吃了。黔菜宮保雞丁,辣子雞,凱裏酸湯魚,花江狗肉,赤水豆花等都是代表菜式;而在城市裏的大街小巷,花溪牛肉粉,絲娃娃,戀愛豆腐果,沙鍋粉,雷家豆腐圓子,涼面,腸旺面,烙鍋,糯米飯等又是民間生活的化身了。
六:酒文化與茶文化、、、
貴州的酒文化是“茅臺文化”,即“國酒文化”。釀制茅臺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赤水河的水質好,用這種入口微甜、無溶解雜質的水經過蒸餾釀出的酒特別甘美。茅臺酒在調配時,從不加壹滴水,都是以酒勾酒。因此酒度低而不淡,純潔、微黃、晶瑩,柔綿醇厚。有人說;“為國爭光,誠於國事;謂之忠。兒遂母願,殷勤於家;謂之孝。不羨繁華,不易其地;謂之節。護身健體,不傷飲者;謂之義。忠孝節義四全,是謂國酒文化。”他代表了壹個國家的品位,也是貴州的驕傲。
貴州的茶屬都勻毛尖茶、貴定雲霧茶、開陽南貢茶、黔紅、黔陶趙司茶、羊艾紅茶最為有名。貴州地處高原,茶產區更是峰峰叠落,崖崖高矗,霧鎖雲,雲纏霧。土壤深厚、疏松而潮濕,加上降雨量。常年溫度以及日照等自然條件適宜茶樹生長,所以貴州的茶獨樹壹幟。不僅作為貴州的特產,還作為壹種文化成為與外界交流的途徑,形成了“茶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