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揭開食品添加物的神秘面紗!

揭開食品添加物的神秘面紗!

揭開食品添加物的神秘面紗! 隨著食品加工技術的發達,各式各樣的食品添加物已成為當今飲食生活的壹部分,同時伴隨了致癌性、過敏、遺傳毒素等令人憂心的問題。尤其年幼的寶寶,身體器官尚未發育完全,攝取加工食品的傷害遠比大人來得更加嚴重,應盡量避免。食品添加物的用途為何?是否真有存在的必要性?哪些能在有限範圍內適量攝取,哪些又是絕對吃不得的危險物質?父母該如何使寶寶遠離毒害的威脅呢? 伴隨人類文明發展的食品加工技術

自古以來,人類為了保存食物、避免腐敗,會使用鹽來進行腌制;此外,為增添食物的風味,也會以糖、鹽或其他天然的辛香料(如:八角、辣椒、花椒)等進行調味,這些也就是所謂的食品添加物。

隨著食品科技進步,除了天然的食品添加物外,人們也以萃取的方式,從大自然的農畜水產品等食物中提取其中的甜味、色素及香氣;甚至是存粹利用化工技術,為了特定需要而研發出各類化學合成添加物。

近年來,許多黑心商品的新聞報導層出不窮,由早期僅限於大陸進口食品到現在連MIT食品亦淪陷,使得民眾壹聽到「食品添加物」就聞之色變,然而,在這個「人工食品」比「天然食物」更多的時代,生活中要完全不攝取到食品添加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再加上食品種類數量眾多,單靠 *** 抽查檢驗的努力仍不夠,消費者必須學習如何與食品添加物和平相處,用心了解其種類與特性,才能適當做選擇,避免自己身陷於危險而不自知。

食品添加物的分類

食品添加物

天然物:

使用自然界存在的食材,或提煉自然食物中的成份。成本通常較昂貴,產量也不穩定。

1.天然食物: 使用大自然中的農畜水產品,以增進食物風味或調理所用。

例:蔥、姜、蒜、香菜、熬高湯的豬骨。

2.既有添加物: 較少直接作為食物食用的天然物原料,通常用作食材處理、調味、保存等功能。

例:糖、鹽、八角、肉桂、花椒。

3. 萃取自天然食物中的成份:

以天然食物或農畜水產品為原料,提取其中的色、香、味或營養素。

例:紅曲、發酵味噌、釀造醬油、果膠、甜菊萃取物。

化學合成品:

以化學工業技術制作而成。成本較低廉,且可大量生產,少量即可達到很高的效益。

1.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化合品: 安全性經認證,允許使用於食物中的化學合成品。

例:己二烯酸(防腐劑)、亞硫酸鉀(抗氧化劑)、亞硝酸鈉(保色劑)、阿斯巴甜(甜味劑)。

2.禁止作為食品添加物的化合品: 對人體有危害或安全性尚未被認證的化學合成品,不得使用於食物中。

例:甘精(甜味劑)、溴酸鉀(面質改良劑)、三聚氰胺(化工原料)、福馬林(防腐劑)。

(以上表格轉錄自《圖解食品安全全書》)

揭開食品添加物的神秘面紗!

天然的食品添加物壹定安全嗎? 即使是萃取自天然物質的添加物,在制造過程中也可能發生萃取不當而造成有害物質殘留,如:萃取時所用的化學藥劑殘留其中。此外,在種植或養殖原料的過程裏,也可能有環境汙染、農藥殘留等風險,並非使用天然食品添加物就壹定安全,還是需要仰賴企業道德與相關衛生單位的嚴格控管、把關。

食品添加物的功能

1. 提高食物的保存性 天然的食物通常不耐放,會因與空氣接觸而氧化,或受細菌、病毒侵入而腐敗,適當地使用食品添加物,可以維持食物新鮮度,降低食物損失、抑制細菌病毒生長。例如:在火腿、香腸中加入亞硝酸鹽,除了可以保持鮮紅肉色之外,還可以避免肉毒桿菌孳生,延長其保存期限。

避免食物中毒! 衛生福利部食品衛生管理署表示,近幾年的食品安全事件可能令民眾對於食品添加物抱持敵意,許多人會有「我就是不希望食品當中有化學添加物,因為它對身體有害」以及「為什麽要加這種東西來延長保存期」的想法,卻忽略了延長產品保存期限僅是添加物的功能之壹,它更重要的功能在於防止微生物的生長,避免因細菌孳生而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危害。以香腸中的亞硝酸鹽來說,能夠避免肉毒桿菌的孳生,事實上,肉毒桿菌比亞硝酸鹽對人體的危害更大且更立即,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如果是加工過程中有其他辦法可以取代使用食品添加物的情況,基本上 *** 也會禁止業者使用,例如:制作罐頭時,食物壹定要經過高溫殺菌再密封,本來就不允許有微生物在裏頭,因此,罐頭食品就被規定不能添加防腐劑,由此可知,食品添加物是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才被允許使用的。

揭開食品添加物的神秘面紗!

2. 良食品的風味或外觀 增進食物的色、香、味品質,提高其吸引力,例如:在果汁中添加甜味劑或酸味劑,使其喝起來酸甜適中;或添加黏稠劑,使果汁色澤均勻,不會有明顯沈澱物出現。

3. 食品加工的必要條件 有些加工食品必須使用某些食品添加物才能制作,例如:必須在豆漿中添加凝固劑才能形成豆腐;或是有助改善品質、縮短制作期,例如:在肉丸子內添加結著劑,以提高肉漿的黏性及彈性。

4. 制作特殊用途的機能性食品 為符合特殊體質或疾病的需要(如:糖尿病、減重者),利用食品添加物制作出機能性食品,來替代或補充天然食物,例如:以代糖取代蔗糖制作甜食,滿足糖尿病患者或減重者需要。

5. 增添營養成分提升產品價值 近年來非常流行在食品或飲料中添加額外的營養成份,例如:含鈣餅幹、維他命牛奶…等,這類營養添加物通常含量不高,僅是提升商品的附加價值,是壹種吸引消費者購買的行銷手法。

有添加的最好? 亞東紀念醫院營養師賴玉釧提醒,在面對這種額外添加營養成份的加工食品時,我們可以評估自己本身是否缺乏這樣的營養素,再者合理懷疑添加營養素是否為了蓋過產品本身的缺陷,事實上卻是要將產品合理化、健康化?其實若真的需要補充壹些營養素,我們可以從天然的食品中攝取,了解各種食材所含有的營養素,便可以依需要補足自身的不足之處,不需要依賴補品及藥物來補充,因為我們都不清楚這些再制品的成分及內容,越是天然的東西對人體越是無害!

揭開食品添加物的神秘面紗!

過量攝取化學添加物的危害 化學合成添加物在被允許使用於食品之前,都經過嚴謹的安全性評估、研究與實驗,因此,符合規範所使用的化學食品添加物,壹般經食用後,都能夠正常被身體代謝掉,不至於危害人體健康。

比較令人擔心的是,即使是合法的化學添加物,還是具有少量毒性,如果過量攝取(壹天吃太多)或長期攝取(每天吃、經常吃),當然有可能使原本符合規範的少量化學物質在體內大量累積,造成以下不良後果:

1. 增加肝腎負擔 吃下肚的添加物,在初期不壹定會使人體產生明顯的癥狀,但隨著毒素累積,慢慢會對負責解毒的肝臟及負責排毒的腎臟造成負擔,進而影響肝腎的健康。例如:愛吃重口味的人,每天攝取過量的鈉,長期下來容易引發腎臟病。

2. 食物中毒或致癌 攝取的化學添加物劑量如果過高,或是食用者本身的代謝功能不佳,就有可能造成食品中毒事件,出現嘔吐、腹瀉、頭痛、惡心、過敏…等慢性或急性中毒反應,嚴重時還可能抑制中樞神經、使器官受損、染色體變異,甚至導致畸胎或致癌。例如:用在魚肉上的過氧化氫(漂白劑),就曾引發致癌的疑慮。

3. 造成兒童過動 兒童對於化學添加物的耐受力較差,在飲食方面更需格外小心,特別是小孩子愛吃的零食、飲料中經常含有的人工色素(如:紅色6號、7號,黃色4號、5號和紅色40號)及防腐劑(苯甲酸),攝取過量有可能導致孩童註意力不集中,或出現明顯的過動行為。

揭開食品添加物的神秘面紗!

易受加工品毒害的族群 賴玉釧營養師表示,具有以下幾種生活習慣的人,最容易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累積化學食品添加物的攝取:

1.工作忙碌 現在越來越多人因為上班很忙,沒辦法花時間去搭配、購買、烹調各類均衡的食材,很可能只圖方便,就近購買可以馬上打開來吃的加工食品,甚至也有人三餐都在便利商店解決。但放眼望去,便利商店裏頭的天然食物實在非常稀少,更何況如此壹來,食物的來源就比較單壹,長期只從固定來源食用固定幾種食品,對於遠離食品添加物的危害來說是壹大致命傷。

2. 作息不規律 作息不正常,三餐也就吃得不規律,如此壹來,就會增加我們在正餐之外還想吃零食的欲望,因為如果正餐隨便吃壹吃、甚至完全沒吃,還不到下壹餐的時間就餓了,這時候就只能吃吃餅幹、喝喝飲料,因此也會額外吃進很多加工食品。

3.其他 像是外食族、不重飲食者、美食主義者,與愛好零食╱飲料者,也很容易累積食品添加物的化學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