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VR時代的媒介——虛擬的真實感就是真實

VR時代的媒介——虛擬的真實感就是真實

自上個世紀傳播大師麥克盧漢提出 「媒介即訊息」 的觀點,啟發人們對「媒介」的重新審視後,幾代人不停探討著文字、廣播、電視、手機這些不斷被發明出的「新媒介」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而如今VR(以及它的“近親”AR和MR)在經歷了幾次起伏後又壹次進入人們視野時,我們不妨來聊聊, VR時代的媒介 給我們帶來了什麽訊息?

首先我們壹起回顧壹下歷史上的各種媒介都有怎樣的特點,它們又帶來了哪些新的傳播尺度,或是麥克盧漢所說的「訊息」?

按照Neil Postman在《娛樂至死》中的看法, 書本 可謂是人類智慧傳承的最佳載體了。它精辟、克制、有條理,在印刷術的加持下孜孜不倦地將思維的精髓濃縮,並利用嚴密的措辭和語法句式,讓後人的理解沒有歧義。從作者寫書,到讀者讀書,知識被 編碼 又被 解碼 ,完成了傳遞。書的這種特性甚至會影響到人們的口頭表達,活生生地讓「口語書面化」,跟人交談討論就仿佛在「聽書」。

而 報紙 這種媒介將個人所能掌控的生活之外的世界壹股腦拉到了眼睫毛跟前,閱讀不再是精心篩選的主題、流暢連貫的思想,而變成了碎片信息的被動接收。這個新的尺度讓個人生活內能夠接收到的信息數量瞬間爆炸,就好像依靠露水生存的樹苗突然被移栽到了土壤肥沃的農田。人們興奮地囫圇吸收著這些新鮮的充沛的信息養料,與此同時,「知識」也變成了壹個需要 「知道」 的東西,而不是深入思考後的 「理解」

進入 廣播 時代,人類接收的媒介有了壹個新尺度——聽覺。相對於學習文字所要付出的努力,聽懂話語幾乎是零門檻的壹件事,因此廣播的遠距離傳輸不僅讓可接收的信息更豐富,還讓理解信息變得更加容易。閉著眼睛聽廣播,或是邊聽邊做其他事兒,這種無需視覺的媒介讓我們有了自己能隨時「多線程操作」的錯覺,人類在同壹時刻能夠接收到的信息量又多了壹些。

到了被Postman泣血控訴的 電視 時代, 「圖像革命」 讓視覺和聽覺被完美地統壹到了壹起,前面被種到田裏的小樹苗又被扔到了壹個小水塘,人們被壹塊小屏幕上永無止境的會動會跳、有聲有色的圖案迷住,沈浸在不知是否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場景中。這時的人們已經很少用冗長的話語交談,說話時舌尖冒出的小星星也逐漸變少了。

時代再壹跳, 電腦和互聯網 讓小水塘中的樹苗掉進了湍急的河流中,壹刻不停產生的無數信息與壹刻不停在搜尋信息的人被關聯起來,人們逐漸開始認為搜索引擎裏搜不到的就等於不存在,搜索結果裏大家異口同聲的就是真理。人們對信息的依賴就好像沒有消化器官,吃了東西不吸收馬上排泄出去的胖子,為了彌補肚子裏的永恒的空虛感,不加選擇地對面前的美食照單全收。

隨著電腦越做越小,小到能單手握乾坤時, 手機 的「手」帶來了更多信息。壹方面是「移動的手」讓信息終於能如影隨形,隨時隨地被人召喚出來。另壹方面,「手的移動」也讓人和信息之間的交流更多維、層次更豐富。逐漸地,手機變成了我們獲取信息的第二大腦、表達情感的第二聲帶、發掘喜好的第二自我。

回過頭來看,每壹次媒介的變革都讓壹個人能夠接觸到的信息量變得更多、信息形式變得更豐富,同時讓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變得更自由。媒介的演進正不回頭地向「在場交流」(communication at presence)大步奔跑。然而,要實現真正的「在場交流」,有諸多需要滿足的條件。想想我們在現實中跟他人交流時的體驗就知道了,要在同壹時間內,特定的地點及環境空間中,無延遲地接收和傳遞思想,同時還要能感知及影響對方和客觀環境。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是 時間同步(time) 語境壹致(context) 深度參與 的( participation) ,因此能夠獲得最深的沈浸感(immersion)。

? 好了,現在讓我們看看,VR時代媒介想要給我們帶來什麽?

VR的組成要素是 全景視覺 + 可交互的內容 (content或context)。無論VR頭顯怎麽發展、VR手柄多麽奇形怪狀,它們都是為了最大程度還原人類的全視野、即時、視網膜分辨率的視覺體驗,以及人體所有觸覺感知器官的肌肉經驗及肌肉記憶。如果這種還原足夠逼真,人的大腦就會相信這壹切的真實性。

Hey,這時候妳還有什麽理由不沖過去抱住她,告訴她有妳在壹切都會好。

然而這時,妳只會抱住壹團空氣。

這將是VR給我們帶來的新「在場交流」。由於視覺易還原、而觸覺很難還原,在這樣的交流中,我們逐漸接受了身體知覺的不真實,轉而將更多腦力放在處理絢麗的視覺信息上,忽視身體感知,甚至忘記真實世界中的肌肉記憶,轉而將手柄傳遞給妳的感覺當成真實的觸感。

「所見即所得」,我們終於變成了真正的 「視覺動物」

Visuals = Re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