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
金絲牛肉(又名:龍須牛肉)產品選用精鮮牛肉,經六道工序精制而成。它具有形似金絲,色澤油潤紅亮,味道幹香鮮美,慢嚼細品,回味無窮,津液泉湧更有天倫之樂的感受,是休閑飲食之佳品。 另外還有白砂糖、蜜餞、竹編、泥陶、米酒等。
小吃:
串串香、板板橋油炸粑、豆花等。
水果:
紅橘、橙子、血
乾縣鐵佛村的歷史記憶
乾縣鐵佛村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壹座村落,是唐僧西天取經的必經之地。最早建於鐵佛村西北清涼山上的鐵佛寺是壹座歷經近百年滄桑的古剎,是西府有影響的佛教聖地。據範紫東先生撰寫的《乾縣新誌》稱:寺內有壹尊鐵佛像,為明代萬歷年間(明神宗朱翊鈞在位時)近鑄造。據清代吳玉撰寫的《乾征遺稿》載:“明萬歷年間,有了靜、了常、了喜、了澈四位和尚住持之,大興象教,緇徒雲集。”足見那時香火旺盛,佛事繁忙。所以,鐵佛文化底蘊之源遠流長,可想而知。
鐵佛是壹塊兒風水寶地。如果從唐太祖李虎算起,唐朝第二十壹位皇帝唐僖宗李寰於公元888年病死後便葬於鐵佛南嶺村附近的雞子堆。後來,惠安皇後也葬於此,是為合葬墓靖陵。歷經千年,地面石刻已殘破不堪,但不完全失其珍貴。
在鐵佛的十八裏鋪村,還有壹座鮮為人知的英雄墓地——雷恒炎之墓。雷恒炎,字坤山,民國時禮泉提戈村人,清宣統三年(1911),曾在響應武昌起義的秦隴復漢軍兵馬大都督張鳳翙部下任行營執事官兼王子營副統。十壹月初復漢軍與駐紮於十八裏鋪的清軍曾激戰於鐵佛南陵,復漢軍敗績,張都督在乾縣城內固守。12月25日派雷恒炎為全權代表,赴十八裏鋪與清廷陜西巡撫升允議和,不幸殘忍殺害。臨刑時,甘軍令雷恒炎下跪,雷怒曰:“豈有屈膝代表者耶!”遂立而死,並被拋屍於井。後來便封井為墓,墓前建祠勒石。同時遇難的還有朝邑壯士魏人傑、鹹陽馬莊壯士王君德。長眠於鐵佛黃土地的這些仁人誌士,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留在乾縣的革命火種,他們為革命視死如歸的凜然正氣光耀千秋。
鐵佛村這塊熱土光榮的革命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1936年10月8日鐵佛保安分隊在中***地下組織成員呂劍人、張庚良、劉庚領導下舉行武裝起義,連夜攻入永壽縣城,處決了永壽縣縣長祁雲石,其部隊發展到三百余人,建立了陜甘邊抗日聯軍。這次起義,對於處在國民黨軍隊“圍剿”形勢下的陜北中央根據地是很大的聲援。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叫日月換新天。”領導鐵佛保安分隊起義的呂劍人是乾縣大墻鄉西天堡人,這次起義前他剛從國民黨監獄被釋放不久。張庚良是鐵佛太平嶺人,18歲便投身革命,是乾縣早期中***領導人之壹。鐵佛武裝起義後,他率領抗日聯軍去麟遊山區打遊擊,宣傳黨的抗日主張。他曾在延安中央黨校學習過,周恩來副主席接見過他,並且指出:乾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進行武裝鬥爭意義十分重大。鐵佛的武裝起義,就是貫徹落實中央指示的實際步驟。1938年張庚良在楊虎城將軍部隊做黨的地下工作,同年8月赴山西參加抗戰,在中條山戰役中壯烈犧牲,年僅29歲。和張庚良同村的***產黨人杜友林,是1939年後期乾縣工委的負責人之壹。鐵佛士橋村***產黨人陳玉林曾任乾縣武工隊隊長,曾率領武工隊於1947年4月11日在旬邑土橋鎮宣布成立乾縣獨立大隊,後來被叛徒出賣,被反動派殺害,年僅36歲。鐵佛籍的中***黨員陳振邦曾任西府總隊三支隊隊長,他和田家坳遊擊隊隊員田萬林於1947年8月在彬縣千頭村夜渡涇河時不幸遇難。
解放前鐵佛陳家窪的陳秉禎,畢業於黃埔軍校,並在趙壽山部下任營長。其弟陳秉禮曾在西安體院專攻籃球專業,是陜西籃球隊的主力,解放後,是乾縣“赤衛”隊的骨幹。
新中國成立後,鐵佛這塊寶地更是人才濟濟、精英薈萃。屈楊村的屈德是誌願軍烈士。十八裏鋪的徐光煜和白虎門村的周宏策是在鹹陽工作的高級工程師。太平嶺的杜旭教授則是實踐“救死扶傷,治病救人”諾言的知名大夫。在文教戰線,南北村的吳秉輝曾任陜西人民出版社的副總編,張景春被評為1989年先進教育工作者,張碧英被評為部級優秀教師。靠山村的韓敏是陜西師大的教授,曾任中國近代史研究室主任,著述豐碩。至於,出生於南陵村土窯洞的作家沙石,曾任鹹陽市作協主席,而今,年逾古稀仍筆耕不輟、新作不斷……
鐵佛這片黃土地是人文復興、精英輩出的搖籃。它哺育了壹代又壹代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兒女,哺育了眾多的時代楷模。鐵佛歷史的光輝不可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