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棕包樹種植管理技術

棕包樹種植管理技術

棕苞樹又叫棕樹、山棕,屬棕櫚科棕櫚屬植物。原產我國,在日本、印度也有分布,在我國主要分布在秦嶺以南各地。常綠多年生喬木,樹高7~15m;樹幹圓柱狀,直立,不分枝,莖有殘存不易脫落的老葉柄基部;掌狀深裂葉,直徑50~70cm,葉柄細長,頂端有小戟狀;葉鞘纖維質,網狀,暗棕色,宿存;肉穗花序排成圓錐花序式,腋生,總苞多數,革質,被銹色絨毛,花小,黃白色,雌雄異株;核果腎狀球形,直徑約0.5~1cm,藍黑色,有白粉;須根發達,根系淺,無主根。

生活習性

棕苞樹較耐寒耐瘠,有較強的耐蔭能力,幼苗則更為耐蔭,在闊葉樹下生長較好,喜排水較好、濕潤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土壤,耐輕鹽堿土,也能耐壹定的幹旱和水濕,過濕易爛根,根系淺,易倒伏,不宜凈種。棕苞樹生長慢,生活周期長,使用壽命也較長,壹棵棕苞樹育苗需要2年,移栽後到第壹次剝棕腳需6年左右,10年以上開花(產棕苞),使用壽命可達48~80年。

棕苞樹經濟價值

棕苞又叫棕筍、棕苞花、棕苞米、小米,它是棕苞樹上未開放的幼嫩花序,味甘微苦,口感較好,是壹種有較高開發價值的無公害特種稀有蔬菜。棕苞樹栽培管理方便、成本低,經濟效益較好,壹棵成年棕苞樹壹年可產棕苞4~5kg,壹棵棕苞樹壹年的產值為20~25元,壹般每畝可種植120棵,畝產值為2400~3000元。另外,棕苞樹還可做園林綠化樹種用,棕衣可制棕墊、棕床,是壹種全身都有經濟價值的經濟樹種。

產量及品質:棕苞采收時間的早晚,直接影響到棕苞的產量及品質,過早棕苞幼嫩但產量低,過晚則棕苞變綠,品質差,采收時以看見棕樹的棕皮處明顯膨大而棕苞未長出時為最佳采收期,壹般在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若需留種則在種子變黑時收獲,壹般在4~5月。

營養:棕樹花是壹種很好的菜果,營養豐富,兼有消炎清火及降血壓的藥用功效,生熟都可吃.棕樹花有的苦,有的甜。從形體上看,甜的體態寬肥豐滿,苦的體態圓渾瘦長。

吃法:炒肉丁臘肉,燉雞,燒湯,輔料生姜、蔥白、辣椒、酸菜。色美味香,鮮脆爽口。

著名食用棕包的地方:

壹、雲南騰沖

騰沖盛產棕包;騰沖人愛吃棕包。棕包甚至成了騰沖的代稱,騰沖人的雅號就叫“棕包”。

棕包是棕櫚樹的花苞。這種狀如魚卵的花,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卻很少有人註意它。不過到了邊城騰沖,其貌不揚的棕包不但成了人們極為珍愛的美味佳肴,而且還蘊藏著濃濃的鄉情。

騰沖人的家常菜譜中,棕包是當家的角色;騰沖人的盛筵之上,棕包是“地方特色”的王牌。外地人首嘗棕包,看那金黃的顆粒狀苞絲,配以鮮紅的胡蘿蔔絲、透亮的辣腌菜、鮮肉片,真是讓人口角生津,饞涎欲滴。但壹箸入口,又苦不堪言。不過吃上幾回之後,妳便能體會到它的妙處:“棕包好吃回味甜”。

雲南騰沖棕包米又稱小米,為棕包樹上長出的未露頭開放的花穗。冬委孕育,初春時節於樹上剝去外層棕皮即可取得。

棕包米吃法主要有炒吃和煮吃兩種。

炒吃法是將棕包米洗凈切碎,配以瘦肉丁和胡蘿蔔絲、臘腌菜壹並炒熟,其色鮮艷,其葉醇香可口。

煮吃法是將洗凈的棕包米切碎放放清湯裏煮熟,佐以幹腌菜、糊辣椒和搗姜塊、蔥白、芫荽,其味酸中有苦,苦中回甜。還可與龍江白魚並煮,制成棕魚包白湯,其味真是美妙絕倫,有解表驅寒、瀉熱去暑之功效,食後渾身松爽為騰沖美食中的上品。

棕包有著嚴格把關的地域界限,雖然挨臨騰沖的周邊地區也有出產,但其葉苦澀難食,唯騰沖棕包苦中有甜,苦得恰到好處。騰沖棕包又有金竹棕和苦竹棕兩種,苦竹棕苦味太重,壹般不味食用,但其藥用功效去較金竹棕高許多。高血壓患者和肝火旺盛的人常吃苦竹棕,可起到降壓平肝的作用。

二、江西贛州

江西贛州主要吃棕包的地方以於都、瑞金、贛縣、信豐、崇義壹帶比較普遍,是壹種比較高檔的山珍野味,壹般的客人都很難吃到。如果哪天誰給妳壹盤棕樹花,妳可別以為是魚籽哦!那可是沒有任何化肥、農藥汙染的正宗的綠色食品呢。

棕樹壹般很少種植,大多數都是長在田間地頭野生的,因此農村大多數家庭都有幾棵棕樹,所以能吃到棕包算是貴客了。棕包的價格和豬肉的價格差不多,可見棕包的受歡迎程度。不過真正影響價格的原因是因為吃的人多,太受歡迎,而是種植棕樹的規模很小,很分散,甚至有很多地方的田間地頭都已經看不到棕樹了,也就是物以稀為貴了。

江西其它地方也有人吃,如宜春、吉安、萍鄉等地,但是因為棕包還不被很多人了解,棕包這道很有吃頭的菜沒有被普及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