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天的每本書,都有著各自的風格。比如《既生魄》中,空間與時間的自由切換,大量詩歌的隨性插入,就連色欲的描寫都顯得活色生香。再如《南榮家的越》中,亦古亦今的潑墨,對美食的描述,認真去讀,會讓妳垂涎三尺。偶尋壹處細節,便可見作者的功底十足。
跟《既生魄》的開篇壹樣,《南榮家的越》亦運用了借物而言的開場,倒是先把自己摘了個幹凈。借助羽書,拉開整場大戲的序幕。壹封不知來處的羽書,壹個飄蕩無歸的靈魂,將妳帶入到南榮靖桑的世界。
開場的大火,初讀的時候,以為是不幸走水,導致了壹家的喪生。南榮靖桑的靈魂出竅,對自己突死的不甘,就連那手中的玉童子,都帶著他悲傷的情緒。借用南榮靖桑的口吻,作者張廣天成功地將讀者的情緒調到了哀痛檔。繼續讀下去,才發現,更悲哀的事情還在後面,這場大火居然是南榮靖桑的妻子,南榮越的親生母親故意而為。於是,南榮越註定有了壹個悲慘的出身。縱火後跟情夫私奔的娘,被親娘殺死的爹。他的身世甚至比孤兒還可悲。不平凡的命運或許註定了不平凡的人生。各種離奇的故事,隨著南榮越的成長。
張廣天在南榮家的越壹書中,對於南榮越的設計,並不是壹個忠心的人臣。而這樣的性格,卻恰恰與南榮越的生母衛綰奕相去不遠。南榮越受了宋、金、蒙三主的恩澤,卻只因為下壹任的知遇而棄舊主而去。這樣的人臣,讓人無法真心恭維。可是,妳又能在書中看到南榮越對朋友的坦誠和義氣。在這壹點上,作者張廣天也是用盡了心思。所以,才會有壹個這樣的主角形象。南榮越不是英雄,甚至是三姓家奴,可是,在父親的靈魂眼中,已然沒有了國仇家恨,有的只是父對子的牽掛。因為牽掛,南榮靖桑寧願靈魂流落,與神佛爭些煙火,聊以維系,這樣的愛,讓人心酸,也讓人敬佩。靈魂的最終歸處,無非是與肉體的合壹而葬,而南榮靖桑的靈魂,卻因為心系稚子,難以安眠。幸得壹路的追隨,偶爾也會有另壹個靈魂相伴,倒也不算孤單。書中通過父親的視野,去看兒子的壹切,包括兒子的吃與欲。對於美食,此書的描寫更是到了壹定的極致。越兒初見金食,便吃的噴香,連泰榆(南榮靖桑)都感嘆,本是大宋的男兒,生在富足侯門,卻吃得壹副討飯的樣子。末了也生了感嘆,這樣下去,如何管教。這情節,莫名地讓人為泰榆心痛,大好的年華,便成了壹幅枯骨,雖剩壹孤獨靈魂,卻仍操著盼子的心。何其哀傷!
壹個父親,對兒子懷有的是盼望,與生者的期盼不同,泰榆盼的只是兒子可以健康長大,對於其他,便有則有之,無則隨遇。靈魂附身在蜻蜓的身上,才能夠與兒子肌骨相貼,這樣短暫,也讓泰榆覺得滿足。當越兒因中蠱而瀕死之時,泰榆的靈魂也跟著疼痛。血脈的相連,竟然有如此的緊密。親情本不是書中描寫較多的線路,因著是泰榆的角度,才能看的如此的真切。而後,更有越兒傷心,泰榆的靈魂便跟著傷心,越兒開心,靈魂亦然。可以說,泰榆的靈魂有著越兒同頻的喜怒。
靈魂並猜不透妳的心思,但靈魂多少可以知道壹些妳不知道的事情,替妳先把險情看過了,替妳先把前面的路察驗過了,或者總有壹些好處。牽掛之情,躍然紙上。對於現今常見的父子關系來說,書中泰榆的靈魂絕對是可以發人深省的。
初拿到這本書時,覺得封面太過壓抑,黑金色上突兀的紅色書名,雖然醒目,卻並不讓人覺得有多漂亮,無意間碰掉了封皮,卻別有洞天。簡約的黑白相間顏色,很吸引眼球。而壹鳳壹鸞的封面設計,剛好呼應了書中的人物。與泰榆的靈魂相互扶持的大鳥,本又是鳳凰的化身。鳳之重生,重在涅槃。紙張與文字的映襯比例,也比壹般的書更舒適。讀久了倒不會覺得疲倦。加上情節的跌宕,閱讀興趣也會更濃。
整本書讀下來,除了親情,美食,更多的感悟倒是在道的追求上。既生魄中,珞琭子追求的道,卻無疑中癡陷紅塵的塗浚生壹語道破。而在南榮家的越中,南榮越跟隨成吉思汗征戰,又見識了十字教。他的心理,經歷了佛道十字教的洗滌,人之初生,攜著滿身的罪惡,而彌詩訶救人,世人無論何時,放下罪惡,真心向主,便得到了新的救贖。所有的宗教信仰,無非是人本心的悔過。衛綰奕如此,三分兒如此,南榮越也是如此。南榮越的壹生,因火藥成就,可是諸多的殺戮,使得他陷入悔恨。對於生命的懺悔,使得南榮越愈發地走近了十字教。在紅塵劫難中,越兒與泰榆壹樣,學會了寬容,學會了遺忘和和解。對於綰奕,泰榆的心從初時的恨,慢慢變成了諒解。而同樣的,越兒經歷了菘引的背叛,即使菘引奸情曝光於市井,越兒雖不能欣然面對,卻也持有壹顆悲憫的心。靈魂因歷練而富足,隨之而富足的,還有泰榆的靈魂。
人生壹世,皆難求得富足,泰榆的靈魂,卻隨著越兒,而體驗到為人的富足。是壹件天大的喜事了。我們沒有辦法去辨別靈魂存在的真偽性,讀完這本書,心裏卻也隱隱期盼,靈魂是真的存在的。若有壹日,生命終結,靈魂會隨著心之所系,去往自己牽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