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是壹個非常虛偽的女孩”、“她非常現實和無情,經常把好男孩玩弄於股掌之間”和“她是壹個兩面派的人,在老師和父母面前就像壹個懂事的寵兒,但經常擺出壹副讓陌生人遠離我們的面孔”。這樣的話經常出現在小玲身邊和她同齡的女孩嘴裏。其實,小玲真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好女孩。在壹群女孩中,她既不溫柔也不善良。她的眼睛總是閃著寒光,像是羨慕和嘲笑。那種光芒似乎讓她看起來比同齡人更加成熟和中產階級。然而,在她的長輩眼中,她是壹個非常懂事的女孩,她學習努力,課余生活豐富。她的言行舉止像成年人壹樣穩重,從來沒有少女般的矯情和天真。在男生眼裏,她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她的臉豐滿白皙,五官精致。壹雙眼睛裏似乎有許多未解之謎,但正是因為難以回答,人們才更容易被吸引去尋求答案,這印證了那句話“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看她的眼神,似乎她會被壹個又壹個的謎團帶走。小玲似乎是壹個所有男孩都會有好感的女孩。她成績優異,舉止端莊,喜歡運動,愛好廣泛。她與每壹位異性都很親近,似乎把自己輕輕地放在他們的手中,這樣他們就可以擁有她並關心她,但她對每個人都有壹種疏離感,沒有人能真正看透她的喜怒哀樂,她的痛苦和她的孤獨。小玲就是用這種若即若離的感覺抓住了很多異性的心。他們願意為她付出和犧牲,愛上她的苦盡甘來,但他們就是得不到她的心。像曉玲這樣的女孩經常被稱為玩弄感情的渣男。
顛沛流離,依賴他人,痛苦使人成長。
“童年對我來說是壹個沈重的話題。”小玲自嘲地笑了。“壹個幸福的童年足以治愈壹個人的壹生,而壹個不幸的童年則需要用壹生去治愈。”快樂和幸福可能會保護孩子的天真和稚氣,但殘酷和痛苦會讓孩子撕下天真的翅膀,更早地認清現實。在小玲的記憶中,她的痛苦源於在外婆家寄養的那段日子。她仍然無法忘記父母告訴她他們要去其他地方做生意,她懇求他們帶她壹起去。她的父母說她還年輕。有壹天,當她醒來時,她再也找不到父母了,只能壹個人住在這個陌生的外婆家。她忍不住哭了。“孩子想念父母是正常的。等她哭幾天就好了。小女孩知道什麽?”奶奶在電話裏說。和她壹起被寄養在姥姥家的,還有舅舅的兒子小剛。在奶奶的小院子裏,水果和蔬菜正在生長,鮮花的香味經常飄來。她非常明智和聰明。很小的時候,她就幫奶奶洗碗、洗筷子、掃地。隆冬時節,她用自己的小手洗衣服。水很冷。在冰冷的水中,似乎有成千上萬根針和球果無情地刺進她的手。每次她洗衣服時,她的小手都凍得通紅。“被人喜歡是非常有用的,這種想法已經在小玲幼稚的頭腦中生根發芽。與小玲不同,小剛是奶奶的寶貝孫子。他從來不需要做任何家務,但奶奶總是為小剛織壹件又壹件毛衣,並和他壹起在院子裏講故事。小玲總是聽到她對小剛說:“奶奶最愛小剛。“珍惜意味著奶奶喜歡小剛。當小玲聽到這些話時,她總是從心底裏感到嫉妒。她也希望被愛和被喜歡。她知道只要有人喜歡她,她就可以有壹件溫暖的毛衣和壹個精彩的故事,她再也不用面對復雜的家務。她對被愛的癡迷可能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我仍然認為我的父母離開我是因為他們不喜歡我。人與人之間的付出只是因為感情的羈絆。只有有人愛我,才會有人為我付出。有時候我覺得沒有選擇。我的心裏有壹個巨大的空洞,我需要大量的愛來填補它。只有這樣,我才能暫時從那種空虛中解脫出來。“說這話時,她的眼睛裏充滿了淚水,小玲很少向任何人展示她脆弱的壹面。
被燙傷的孩子再也不會喜歡火了。
十五歲,正是情感懵懂的時期。少男少女們漸漸發現,異性之間除了友情之外,還有另壹種莫名其妙的感情在偷偷湧動,青春就在這樣的不理解之間悄然萌芽。“我認為我們班最漂亮的女孩是小玲”引起了全班的註意。這是小玲記憶中聽到的第壹句誇獎。“我清楚地記得當時我臉紅了壹下。在此之前,我總覺得自己有點透明。我從來沒有很多朋友,壹年難得見父母幾次。第壹次聽到有人這麽大聲地喊出我的名字時,我有壹種聽不懂的感覺。是突然被關心的快樂嗎?是自卑導致的退縮嗎?還是害怕被關註?我不明白。”哭聲的來源是壹個叫小楊的男孩,他的臉稚氣未脫,但他的五官透露著陽光,性格英俊,壹雙眼睛透露著聰明和狡猾。事後,每個人都意識到小楊的哭泣只是壹個挑戰,以完成“真理或冒險”的遊戲。“我當時心裏有很多想法,好像總有壹個聲音在問‘小楊喜歡我嗎?’但立刻有另壹個聲音反駁道:“他只是在玩遊戲。”真心話大冒險,他說的會是他的真心話嗎?' .....我只是覺得很慚愧,我不想讓任何人發現這些想法。“但從那以後,壹切都不同了。小玲的桌子上經常有壹些小紙條,上面寫著壹些激動人心的愛情故事。落款是壹個“陽”字。小玲每次都會悄悄握住她的手掌。當每個人都在認真聽課時,她會偷偷打開它,讀著“妳是壹個美麗的小天使”和“當我是我的小公主時,我會像戰士壹樣守護妳。”...小楊的字跡很漂亮,雖然不正確,但“我真的以為這就是愛情。我開始謹慎對待這段感情。雖然我很害羞,沒有向他表露心跡,但在我心裏,我害怕失去這段感情。”從小沒有被嬌慣過的女孩,總是會被細微的溫暖打動。“老師丟了壹塊手表。誰拿的?”那天下午,班主任很生氣。“如果沒人承認,我就報警。”學生們面面相覷。放學回家的時間到了,但是因為那個小偷的行為他們都被拘留了。“同桌互相檢查,我們班不能有偷東西的學生!”話音剛落,教室裏就傳來翻找鉛筆盒和背包的聲音。突然,壹句話讓整個教室安靜了片刻。“老師,小玲的鉛筆盒裏有壹塊銀手表。“大家都見過班主任手裏的銀表。班主任接過手表說:“小玲,請妳解釋壹下。”小玲壹眼就看出了她眼中的憤怒。“當時我不知道手表為什麽會出現在我的文具盒裏。我低下頭,不敢看班主任。當我看到小楊的臉時,我好像瞬間明白了。”“是的...我拿了,我...我要這筆錢。”說完這話,小玲想找個地縫鉆進去,眼淚壹下子掉到了嘴邊,鹹鹹的。不管這眼淚是因為委屈還是害怕,在憤怒的班主任眼裏,這是被發現犯錯的孩子流下的懺悔之淚。“小玲明天請妳父母來學校,其他學生回家。”第二天,小玲的父母因為工作太忙沒有來學校。班主任找到了她的手表,她的憤怒平息了,所以她沒有追究。“那天,我感覺全班同學看我的眼神都和平時不壹樣了。”小玲認為這是為愛做出的犧牲,她並不後悔。後來好幾天,小楊都沒有再和她說話,她的桌子上也沒有出現紙條。“後來呢?後來,我放了壹張紙條,讓他放學後明白這壹點。他在操場後面的樹林裏告訴我,他不能讓別人認為他喜歡壹個小偷。我為他頂罪純粹是自願的。”小玲說話輕描淡寫。“臨別前,他留下壹句話,‘又不是我逼妳這麽做。如果是大事,妳可以舉報我。“之後,我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那麽,那些筆記還在嗎?”“燒了。”
壹旦妳享受了溫暖,妳就再也無法忍受孤獨和卑鄙。
次年,小玲面臨中考。考試的緊張和升學的壓力使這些青少年集中精力學習。“那是我最黑暗的時光。小楊事件之後,我好像漸漸明白了,愛這個東西有利有弊。壹個皮囊的美麗只會得到膚淺的愛,只有變得更好才能得到更深的愛。”說著,小玲嘆了口氣。她太渴望被照顧了,但她再也不敢全心全意地去愛壹個人。於是她開始豐富自己的生活,讓自己變得優秀。但這種想法甚至逐漸變成了壹種執念。周圍的同學因為盜竊對她產生了芥蒂,或者因為忙於學業,他們與小玲越來越疏遠。“我曾經很討厭不完美的自己,我覺得自己沒有朋友。”在那段時間裏,小玲徹夜難眠,只是想取得更高的成績,但心中的噪音使她浮躁,成績下降,心理壓力甚至使她看起來憔悴,失去了美麗的光彩。“當時,我真的好像掉進了谷底。沒有人陪我,也沒有人說話。我無法原諒自己不夠好。那是我最黑暗的時候。”肖劍就這樣走進了曉玲的生活。“我也忘了今天是什麽日子。應該是在考試前不久。他和班主任提議換成我的同桌。”肖劍是壹個外表普通的普通男孩,在小玲的印象中他的存在感很弱,所以小玲沒有把他的職位變化當成壹回事,甚至壹個星期都沒有和他說壹句話。“這道題應該這樣做。”當小玲正在努力解決數學問題時,肖劍主動提出幫助她。“當時我感到非常驚訝。在我的印象中,周圍的人似乎不太喜歡和我說話。”小玲最後對他說了聲謝謝。從那以後,肖劍經常和小玲討論練習,小玲總是對他說謝謝。“自從肖劍開始和我說話,我似乎已經平靜下來了。似乎讓我越陷越深的泥沼突然崩塌了。我衷心感謝他。在最困難的時期,他讓我感到不那麽難過。”後來,小玲畢業了。“那天我沒有去參加畢業晚會。後來畢業證和紀念品壹起送到了我家。肖劍嗎?我原以為肖劍願意照顧我,對我好,因為他“愛”我。當時我甚至有接受他愛情的沖動,但我已經過了相信愛情的年齡。我無法想象和肖劍共度余生,我也不能保證他會壹直對我好。”畢業後,小玲再也沒有和肖劍聯系過。“我非常感謝他給我的溫暖,但我的余生與他無關。”童年的缺失關愛、小楊的背叛,以及在小玲生命中上演的不堪往事,讓小玲不再具備愛與被愛的能力,她在情感上陷入了痛苦的漩渦。在別人眼裏,她似乎是壹個受歡迎和情緒化的渣男,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已經成為壹個受情緒控制的木偶。愛情對她來說就像毒品。“我從心底裏不相信愛情,但我不能失去它。”有人說‘壹個人越缺少什麽就越想要什麽’,我感到很難過。“小玲的故事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