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清朝組建北洋艦隊花了多少錢?購買多少艘戰艦?這要花多少錢?

清朝組建北洋艦隊花了多少錢?購買多少艘戰艦?這要花多少錢?

(1)旗艦:定遠艦

管帶:劉。

艦型:裝甲戰列艦,屬於德國制造的改進型“薩克森”級裝甲戰列艦。

排水量:滿載排水量為7335噸。

動力裝置:蒸汽動力,2臺組合臥式蒸汽機,馬力6000匹。

主要尺寸:長94.5米,最寬處18米,吃水深度6米。

航速:14.5節。

武器和裝備:

a)火炮:主炮為4門305毫米炮(兩座雙聯裝炮塔對角布置在艦首),副炮為2門150毫米炮(艦首和艦尾為1炮、4門76毫米炮和6門五管5438+00炮)。

b)魚雷:3個魚雷發射管(船頭2個,船尾1)。

c)艦載魚雷艇:2艘艦載魚雷艇;排水量16噸,功率91馬力,航速15節,艇員7人,2具魚雷發射管和2門火炮。

(d)步槍:525支毛瑟造步槍。

編制:330人。

裝甲厚度:裝甲防護采用“裝甲堡壘”式;船的中腰部由復合裝甲包圍形成堡壘,該堡壘長43.5米;水線以下的裝甲厚度為305毫米,水線以上的裝甲厚度為356毫米;機器艙和彈藥艙都在嘉寶;盔甲是鋼鐵盔甲。

船體結構:帶水密艙的雙層底。

自持力:機艙內有20個淡水櫃,機器生產的淡水每天可供300人食用。船上有三臺發電機。

成本:1.409萬兩白銀。

推出時間:1881年65438+2月28日。

返回時間:1885年7月3日,隨鎮遠、濟遠離開德國,10月31日抵達天津,編入北洋水師。

②鎮遠艦

第壹位膠帶人:曾;第二個管帶:楊勇。

船型:與定遠艦大小相同,唯壹不同的是鎮遠艦的裝甲為鐵板混合,下水時間為6月1882 165438+10月12。

1894 9月17日,以定遠、鎮遠為首的北洋水師主力在黃海大東溝海域與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主力展開決戰。“定遠”艦被射擊159發,“鎮遠”艦被射擊220發,“定遠”艦和“鎮遠”艦的裝甲和炮塔裝甲上的彈坑不超過102毫米,顯示了兩艦的頑強生命力。

黃海海戰後,北洋水師對軍艦進行了緊急修理。10 10月16日,各船完工。然而,在此之後,北洋水師沒有按照李鴻章的命令采取任何行動“保護船只”,並放棄了對黃海海權的爭奪。65438年10月24日至165438+年10月7日,日軍在遼東花園口登陸,北洋水師堅守陣地,沒有任何海上攔截。7日,日軍攻占大連,丁率領艦隊於當晚離開旅順口返回威海。10月8日,李鴻章命令丁前來天津商討下壹步作戰計劃。12日下午,丁率領艦隊離開大沽返回旅順,次日上午抵達,但下午就以日軍逼近旅順口為由倉皇撤退。14淩晨,“鎮遠”輪駛入威海軍港時,由於劉公島東西航道戰時封鎖,東入口處只剩下浮標標示的通道,風急水滑。浮鼓漂移,導致軍艦觸礁,船底七處受損。“鎮遠”號管帶林泰服毒自殺,軍艦隨即修復。

1895 2月5日淩晨,定遠在威海保衛戰中遭到日本海軍魚雷艇襲擊。丁下令軍艦前往劉公島南部擱淺後沈沒,並使用艦炮加強洞口的防禦力量。丁被迫離開定遠,遷居鎮遠。10下午,丁和劉下令用水雷炸毀被困的定遠。那天晚上,“定遠”導致劉自殺。

6月5438+02日,海軍司令丁自殺後,守軍向日軍投降,鎮遠被日軍俘虜。此後,日本對鎮遠號進行了修理和改裝,並將其編入日本海軍第3艦隊第5隊。船的名字仍然是鎮遠號。成為日本海軍第壹艘鐵甲艦。參加過1905的日俄戰爭。1911退役,1965438+2002年4月6日拆解出售,留下鐵錨、鐵鏈、貝殼等物作為戰利品。在東京上野公園展出。抗戰勝利後,鎮遠文物由招商局“龍順”號和海關緝私船“邢飛”號分兩批於1947號運回國內。目前,“鎮遠”鐵錨陳列在北京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③“靖遠”艦

管道帶:林永升。

船型:裝甲巡洋艦(又稱防護巡洋艦),北洋水師稱之為“水線以上有炮臺的船”。

排水量:2900噸。

主尺度:船長82米,船寬12米,吃水5米。

動力裝置:蒸汽機,3400匹(北洋水師章程記載為5000匹)。

航速:15.25節。

編制:180(270名員工)。

武器和裝備:

a)火炮:主炮為1 210毫米雙聯裝前主炮(炮塔炮),副炮為2門150毫米側炮、2門47毫米哈基卡西5管速射炮和5門37毫米哈基卡西5管速射炮。

b)魚雷:3個魚雷發射管,每個發射管可裝備3枚魚雷。

裝甲厚度:船體完全由吃水線上的鋼裝甲保護,其中吃水線處鋪設了厚度為2,465,438+0 mm的側裝甲,其入水深度約為300 mm。平坦的鋼板鋪設在機艙上方。在戰艦的前後,穹頂裝甲仍然被安裝。船的底部是雙層底,平臺周圍也有203毫米的裝甲。

自持能力:可裝糧食20天,淡水10天;325噸煤。

制造商:德國富爾肯造船廠。

完成時間:1887完成,9月12離開德國,2月1到達廈門。

(4)“淶源”艦。

管帶:邱寶仁。

船型:裝甲巡洋艦,規模與靖遠艦相同,1887下水,同時回國。

“靖遠”艦和“淶源”艦的建造成本為白銀1739761。

“靖遠”級裝甲巡洋艦和“致遠”級圓頂裝甲巡洋艦最初是為了增強臺灣-彭州防禦而購買的。然而,隨著中法戰爭的結束,臺灣省防禦的緊迫性已不太重要。1885年秋,朝廷決定先建立北洋水師,所以春親王在當年6月談及買船時,透露出“船將來歸北洋所有,可以打聽北洋”的意圖。第二天的聖旨也明確宣布:“此船造成,應列為北洋水師訓練。”“當新購買的軍艦和北洋水師駐紮在臺灣省海峽時,臺灣省省長劉銘傳不懂事,發電報給李鴻章接收,李鴻章要求醇親王發表聲明。1881 1 10月4日,海軍衙門電告劉銘傳:“購買的英德四號快船已於去年3月由北洋水師投入使用,臺灣省不必再打了。“年底北洋水師成軍時,致遠艦等4艘艦艇正式編入北洋水師序列。

晚年,致遠艦等四艘艦艇參與了北洋水師的訓練、巡航和軍事行動,其航跡遍布日本海和東南亞。1894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靖遠艦被包括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第壹遊擊隊吉野在內的四艘艦艇圍攻。“靖遠”號的艦橋被擊中,大副和二副林永升被槍殺。“靖遠”號輪船中彈起火,船上的水兵沒有接到任何命令,仍然堅守崗位,繼續向日艦開火還擊。在距離“波浪速度”號不到2000米的地方,“靖遠”號遭到了短程齊射的轟炸,尤其是吉野號的速射炮,船體逐漸沈沒。4點40分,靖遠艦在東經。全艦270名官兵中,只有16人幸存。

“淶源”艦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被擊中225次。軍艦的上層建築被摧毀,船體被淹沒,船側傾斜了幾次,只剩下前主炮可以射擊。靖遠艦沈沒後,遠艦和靖遠艦成為姊妹艦,兩艦保持300米距離互相掩護,與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第壹遊擊隊展開激戰,成功轉移第壹遊擊隊,驅散日軍。在中日甲午戰爭的最後壹場戰役中,“淶源”艦被日本海軍魚雷艇發射的魚雷擊中,於2月6日淩晨4點在劉公島海軍基地沈沒,船上30人遇難。

(5)致遠艦

管帶:鄧世昌

艦型:圓頂裝甲巡洋艦,北洋水師稱之為圓頂裝甲快船(半鐵甲艦)。

排水量:2300噸。

主尺度:船長81.4m,寬11.6m,吃水4.9m

動力裝置:蒸汽機,7500馬力。

航速:18節。

編制:202人(實有247人)

武器和裝備:

a)火炮:主炮為3門210毫米炮塔炮,包括1門雙前主炮和1門單管後主炮;副炮為兩門150毫米口徑炮、兩門75毫米炮和兩門47毫米炮。

b)魚雷:4個魚雷發射管。

裝甲厚度:只有炮塔和船體的主要部分由裝甲(圓頂裝甲)保護,其余部分由鐵板覆蓋,因此被稱為圓頂裝甲巡洋艦,因此被北洋水師稱為“半鐵甲艦”。在穹頂甲板外側堆煤加強保護;機艙外側增加了101毫米的裝甲,前指揮側增加了76毫米的裝甲以加強保護。

完成時間:1886英國完成發射。與“靖遠”號等船只同時返回中國。

(6)靖遠艦

管道帶:葉祖珪

艦型:半裝甲巡洋艦,與致遠艦大小相同,1886年由英國建造並下水,定員203人。與“靖遠”號等船只同時返回中國。

1894年9月黃海大東溝海戰中,致遠英勇作戰。為了保護旗艦“定遠艦”,它與日本海軍艦隊第壹遊擊隊“吉野”號等四艘船只孤軍奮戰。因為寡不敵眾,它被吉野和其他船只嚴重傷害,整艘船著火,彈盡糧絕。說完,在軍艦即將沈沒時,他下令開足馬力,全速向迎面而來的“吉野”號駛去。鄧世昌站在橋上對全體水手說:“親愛的兄弟們,我們參軍是為了保衛國家,所以我們冒著生命危險。今天,我們擊沈了吉野號,我們將與死神搏鬥。雖然我們戰死沙場,但我們可以增強清朝北洋水師的威望,報效國家!”面對突然沖向死亡的致遠艦,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第壹遊擊隊的艦艇集中火力,裝上速射炮,致遠艦周圍的炮彈雨點般落下。吉野號的船長河源想載上校壹程。當他看到致遠迎面沖來時,他意識到致遠正試圖擊沈吉野號。他命令船舵規避,並下令連續發射魚雷。

就在致遠艦即將擊中吉野時,致遠艦被魚雷擊中,導致鍋爐爆炸(另壹種說法是幾枚炮彈同時擊中致遠艦的水線,爆炸觸發了致遠艦右舷魚雷管中的魚雷,導致致遠艦沈沒)。下午3時30分,“致遠艦”在東經123度34分、北緯39度32分的黃海海域沈沒。全艦250多名官兵除27人外全部獲救。致遠艦艦長鄧世昌眼睜睜看著心愛的軍艦沈入大海,憤而自殺。鄧世昌出生於9月1849日(農歷八月18日),去世時是他46歲生日。

致遠艦沈沒後,靖遠艦與淶源艦形成了姊妹艦。兩艦保持300米距離互相掩護,並與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第壹遊擊隊員展開激戰,成功分散了第壹遊擊隊員的註意力,分散了日軍的兵力,減輕了“丁”艦和“貞”艦的壓力,保全了自己。在中日甲午戰爭的最後壹場戰役中,劉公島號被日軍占領的威海西海岸炮臺發射的兩枚炮彈擊中,於2月9日在劉公島軍港沈沒。

(7)“平遠”艦

原名龍威艦,曾在福建海軍服役,後在北洋海軍服役,更名為平原艦。膠帶:李賀。

艦艇類型:裝甲巡洋艦。

排水量:2100噸。

主要尺寸:設計長度為60米,寬度為12.12米,吃水深度為3.99米(後測為4.72米)。

電廠:蒸汽二臺復合節煤蒸汽機,馬力2400匹。

航速:12.5438+05節。

編制:159人。

武器和裝備:

a)火炮:1門260毫米克虜伯前主炮(炮塔炮)、1門120毫米後主炮(炮塔炮)、2門120毫米副炮和速射炮(速射)

槍)4門。

b)魚雷:魚雷發射管前後各65,438+0枚魚雷。

c)輔助設備:2盞大型探照燈。

運煤能力:250噸。

裝甲厚度:前裝甲厚度為127mm,後裝甲厚度為152mm;機艙、鍋爐房和彈藥室外部的防護裝甲,1.52米寬,203毫米厚。

甲板裝甲厚50毫米,炮塔裝甲厚203毫米,炮蓋裝甲厚50毫米。

船體結構:雙層底,間隔0.6米。

長寬比:4.9。

成本:59萬兩白銀。

福州船政局。

施工時間:1886、65438+2月7日、1888、65438+10月29日。

這艘船是中國第壹艘自制的鋼鐵戰艦。“平遠”號代表了19年80年代中國造船業的最高水平。盡管它尚未離開模仿階段,但在制造業中,來自中國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完全獨立,收集新方法,繪制圖表並自己制作它們,這是壹個顯著的進步。“平原君”被調到北洋水師後,李賀被任命為管帶。在1894年9月的黃海戰爭中,大約在17年,“平遠”艦參加了後期的海戰,但它英勇作戰,兩次擊中日本聯合艦隊“松島”號的旗艦,其中壹次擊中了左舷。通過中士的分房間,主任辦公室,左舷魚雷發射管,油箱和主炮部件全部損壞。另壹枚擊中了左舷中央魚雷室的上部,摧毀了兩個魚雷發射器。日軍聯合艦隊也拼命還擊,造成“平遠”艦。此後,在討論撤換北洋水師提督丁和撤換自殺身亡的“鎮沅”艦艦長林太增時,李賀多次奮勇殺敵,建議由李賀接任。這些建議被直接送到光緒皇帝那裏,然後以聖旨的形式征求李鴻章的意見,解釋“平遠”號在海戰中的表現,引起了廣泛關註。後來,“平遠”艦參加了威海衛保衛戰。2月1895、17日,北洋水師阿哈瓦軍港等軍艦向日本聯合艦隊投降。16年3月,日本陸軍將其編入日本聯合艦隊,仍稱為“平遠”號,並於1898年3月將其改為壹級炮艦。日軍壹度將“平遠”號副炮改為英制152毫米炮,並將其作為訓練艦使用。1904日俄戰爭爆發時,“平原艦”隸屬於日本海軍第3艦隊第7隊。9月18日,當它炮擊金蘭灣的俄羅斯軍事要塞時,觸雷並沈入萬奇海。

⑻“揚威”艦

管帶:第壹個管帶鄧世昌繼任管帶林;管帶是將軍的稱號。

艦型:沖擊巡洋艦,北洋水師稱之為“碰快船”。

排水量:1350噸。

動力裝置:往復式蒸汽機,5臺圓柱形鍋爐,2400馬力,雙螺旋槳。

航速:15節。

編制:137人。

續航能力:5300海裏/8節(理論)。

運煤能力:305噸。

船載艇:2艘帶撐桿的采礦船。

武器和裝備:

a)火炮:阿姆斯特朗250毫米主炮2門(每門炮重25噸,26倍口徑),阿姆斯特朗120毫米副炮4門,37毫米格林加農炮4門,

有4門37毫米哈其凱思炮和2門姬神炮。主炮是炮樓結構。

b)魚雷:3個魚雷發射管。

c)碰撞角:碰撞角安裝在船首水線以下11英尺處。

鎧甲厚度:鎧甲由鐵制成,厚度為1厘米。

建造時間和地點:1881由英國建造並下水。

(九)“超勇”艦

管樂隊:林太曾是繼黃建勛之後的第壹個管樂隊。

艦型:沖擊巡洋艦,大小與揚威艦相同。1881由英國建造並發射。

兩艦於7月1881完工,同年10月22日抵達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師。

1894年9月1日淩晨,丁奉命率領北洋水師主力護送陸軍在大東溝登陸,“朝勇”號和“揚威”號隨隊前往。17時10時30分,“鎮遠”號前桅哨位發現日本艦隊,戰鬥警報響徹北洋艦。丁常茹命令艦隊起錨迎接。“像往常壹樣,拔出錨需要時間,但它落後了,然後它飛奔起來,被部署。”12: 20,丁命令艦隊改變編隊為“飛行隊編隊”,以“定遠”號和“鎮遠”號兩艘鐵艦為先導與日本聯合艦隊會合。“超、揚”二艦均編在右翼末段。12: 50,旗艦“定遠”號右主炮發出壹聲轟鳴,著名的黃海海戰爆發。

戰鬥打響後,日軍第壹遊擊隊見北洋水師兇悍,又因“比虎豹更怕丁琪媛和甄珍的第二艘船”,在距北洋水師5000米處突然左轉,直撲右翼第二艘弱船。第壹遊擊隊“吉野”號旗艦在距離“超級勇敢”號和“揚威”號3000米時開始炮擊,“高千戶”號、“秋金洲”號和“浪速”號向其開火。“超級勇者”和“楊威”處於絕對劣勢,但他們仍然戰鬥到底。下午1: 08,“吉野”號被擊中,甲板上發生爆炸,“高千戶”號和“秋金洲”號先後中彈受傷。然而,“超級勇敢”號和“揚威”號這兩艘弱小的船只終究無法與新的日本戰艦抗衡。下午1: 20,壹枚敵機炸彈擊中了受傷的“超級勇敢”號船艙,引起了火災,整艘船突然被黑煙籠罩。在日艦的不斷炮擊下,朝永號的右舷逐漸傾斜,但“來自正面的炮火猶在不停”。當日本軍艦畢瑞號闖入北洋艦隊陣中並試圖抄近路與他的隊伍會合時,恰巧遇到了朝勇,朝勇的官兵們壹邊救火壹邊進攻畢瑞。之後,日本隊繞過北洋艦隊後,集結攻擊“朝勇”。孤立無援的“朝勇”號終於在日艦大炮的集中攻擊下於下午2時23分被擊沈在海浪中。落水後,黃建勛拒絕了“左壹”的救援,跟隨自己的軍艦沈入大海。與此同時,姊妹艦“揚威”號也受了重傷。管帶帶領的三副曾宗恭等人正在救火,向敵人鳴槍。但在日船第壹遊擊組的反復轟擊下,傷勢過重,“首尾炮不能動”。然而,“敵人的槍進來了”,“楊威”不得不離開戰場進行救援和逃跑。

就這樣,“朝勇”號和“楊偉”號消失在血與火的戰場上,結束了短暫卻波瀾壯闊的壹生,與同呼吸共命運的官兵們壹起靜靜地躺在黃海海底。在過去的壹百年裏,1997年5月,通過海底勘探確定了第二艘船的位置:

“潮湧”為東經123度32分1秒、北緯39度35分;

“揚威”為東經123度40分9秒,北緯39度30分3秒。

(10)“濟源”輪

管道帶:方伯謙。

船型:圓頂鐵甲巡洋艦,北洋水師稱之為圓頂鐵甲快船。

排水量:2300噸。

動力裝置:2800馬力的蒸汽機。

航速:14.5節。

編制:180人。

武器和裝備:

a)火炮:18炮,主炮口徑為210毫米..

b)魚雷:4個魚雷發射管。

建造時間和地點:1883年由英國建造並下水,1885年回歸中國。

“濟源”號圓頂巡洋艦

7月22日,1894號巡洋艦“濟源”號和“光義”號在執行護送“愛仁號”和“飛鯨號”運兵艦前往朝鮮牙山的任務返回時,在豐田附近海域與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第壹遊擊隊員相遇。激戰中,“濟源”號了望塔被彈片擊中,大副沈壽昌和天津水水被帶走。濟源逃離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第壹遊擊隊襲擊了誤入戰區的運兵船高盛號和炮艦姜草號。高盛被日本人擊沈了。在船上的65,438+065,438+000名日本官兵和外國人中,只有252人被路過的外國海軍軍艦救起(42人被法國海軍遠東艦隊的“利安人”救起,42人被德軍救起。豐島海戰後,“濟源”艦的水兵給方伯謙起了個綽號“滿海跑的黃鼠狼”。

1894年9月中日黃海大東溝海戰中,“濟遠”艦在開戰不久後再次逃脫,撞上了已經嚴重受損的“揚威”號巡洋艦並沈沒。大東溝海戰後,“濟源”艦管帶方伯謙被斬首。1895 2月17日“濟源”號與北洋水師剩余官兵壹起向日軍投降,被編入日本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