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日本的茶道:“和,敬,清,寂”是它的茶道精髓

日本的茶道:“和,敬,清,寂”是它的茶道精髓

茶道之美融合了多種藝術審美價值,必須要用鼻,舌,身體,眼睛和耳朵去感受和體會。在和風細雨之中,主人出入茶室的腳步聲,縈繞鼻端的花香和熏香,以及精工細作的美食,古樸典雅的茶具,在短短的幾個小時裏,讓主人和客人完成了壹種儀式。

1

日本歷代的茶人都會在禪寺之中進行數年的修行,他們從禪寺得到法名,並且壹生都接受禪師的指導。

日本茶道文化用豐富的文化形式支撐著同壹個精神,那就是“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

茶道中的“和”代表的是和諧,也代表和悅,它是支配整個茶道過程的精神。和諧註重的是形式,而和悅則註重內在的情感。

茶室之中,良好的氛圍就是通過“和”來體現。在茶事過程之中,觸覺,味覺,視覺和聽覺都有自己“和”的標準。

壹只好的茶碗不管外形如何,必須要有良好的手感,讓客人在飲茶的時候不至於感到太涼,太重或者太輕,這種體驗是人與物之間的“和”。

而茶室之中的香氣也不宜太過強烈,刺鼻,要輕柔散漫地彌漫在室內,這是人與環境之間的“和”。

窗子分布的位置決定了茶室之中的光線,經過白色和窗紙過濾,投進茶室中的光線要輕柔,誘人冥想,這是光感與茶之間的“和”。

當風從茶室外的老樹之上吹過,沙沙作響的樹葉聲和煮水的咕嚕聲和悅地交匯在壹起,這是聽覺上的“和”。

和諧的環境之美和參與者的人格之美交匯,在茶室之中奏響“和”的樂聲,令人沈醉。

日本茶道之中的“和”要求茶室中每個人都保持恰如其分的表現,周到的茶室安排,體貼入微的照顧,言談舉止和表情的和諧,如和風習習,令人舒暢。

茶道中的“敬”也是源於禪宗,在日本茶道中,最能體現“敬”這壹意念的,應該是茶湯之中的“壹座建立”思想。

“壹座”指的是所有參與茶事的人,而“壹座建立”是說參與者都將獲得平等垢對待,人們互相尊重,***享壹個和諧的茶室氛圍。賓主之間的相敬相愛是出於本心的流露,從而達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

在禪宗看來,人的壹切雜念和欲望都是來源於此,人如果想要成佛,就需要實現壹種超越經驗,也就是無意識的內心自悟,這種超越的先決條件之壹就是“敬”。這種自悟呈現出茶道與禪宗之間壹脈相承,息息相通的敬意。

“清”指的是清潔,整齊,是受到日本人民極大推崇的修養要素。而在日本茶道之中,“清”更多是指對於靈魂的洗滌。

在被稱之為露地的茶庭之中,茶人要隨時潑灑清水,清潔地面。迎接貴客的時候,還要擦幹凈庭院裏的樹木和石頭。

茶室之中更要求壹塵不染,就連燒水用的炭都要提前洗去浮塵。通過這些行為,才能達到祛除身外汙濁,內心清凈的目的。

日本茶道壹直都是致力於抑制或者放棄那些邪念,讓茶庭成為壹個無垢清凈的世界,讓每壹個進入茶庭的人都保持清凈觀念,讓心中壹絲壹毫的塵垢也翻湧不起來。

這壹觀念之中確實存在壹些茶道脫離現實世界的要求,而處於茶室之中的清凈心情就像是已經要成佛壹樣。

“寂”是茶道追求的最終境界,它決定了茶道存在的意義。概念上,日本茶道和禪宗是緊密聯系的,而“寂”在梵語之中就是指“靜寂,和平,靜穩”。

日本茶道之中,“寂”又和“至純,孤絕”相接近,表示修行者或茶人在完成了對各種事務的否定之後,進入了壹個了無的世界,這裏沒有聲音,也沒有色彩。

茶人否定了壹切固有的審美價值,拋棄了原有的思想束縛,壹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也就應運而生。

茶道中的“寂”是消除了心中的妄想與煩惱之後,達到無念無想的境界,這也是茶道的最終目的。

2

茶的意境是壹種追求完美心靈的過程,日本茶道要求茶事不能喧嘩,要寂靜,以便尋求心情的安穩,茶道修養要求茶人自己體會和習得。

“和,敬,清,寂”表達了茶道精神的禪悟,和與敬是茶事之中主客的心得,清與寂是茶事,茶庭和茶具的心得。

茶道讓茶人有了存在的姿態,心性,而誠信,謹慎,仁義,禮法,修身,知足,求善心,凈心情,辨是非,應時節,分輕重,厚朋友,都是茶道所教誨的日常教訓,用來修身養性,濟度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