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大,懂折耳根的人並不多
人類,是味覺動物,便經常用壹種味道來定義壹座城市、壹個地方,它詮釋著這裏的飲食文化,也代表著這裏的性格。
“野”味折耳根,正是這樣的壹個存在。
貴州
貴州多山,野生的折耳根多便多藏於山間陰濕的角落。當地人吃折耳根,主要是吃它的根莖。相對葉子來說,嚼起來會費些氣力,而那“嗑嗤嗑嗤”的咀嚼聲音,也是別有趣味。
最常見的吃法是涼拌。將折耳根洗凈,掐斷成兩指寬的長度,入鹽、醋、糊辣椒、花椒面、姜蒜、芫荽等佐料拌勻。還可以加上新鮮蠶豆、萵筍、水豆腐等等。吃起來是幹幹脆脆、滿口生津。那叫壹個爽利下飯,那叫壹個芳香四溢,那叫壹個別有情趣!
若以江湖論斷,涼拌折耳根絕對屬於劍走偏鋒的獨行俠客。低調中顯著不羈的霸道,壹出手便威風凜凜、老練利落。如何能不讓人刮目相看!
貴州版涼拌折耳根的風味秘訣,全在糊辣椒。糊辣椒的做法同樣“野”得很,十分彪悍。
在以前的貴州農村,辣椒曬幹後是扔進土竈臺的柴火高溫灰燼中烘烤,待逐漸變脆後,再將其刨出來,用手直接搓碎。可謂簡單粗暴……但焦香味之濃郁、辣味之醇厚,當真是無可替代!
糊辣椒的新鮮度極為重要,最好是現做現吃。
蘸水是貴州飲食中的靈魂所在,以辣椒為食材所衍生的各種佐餐調料,統稱為“蘸水”。而各個蘸水裏,都不乏折耳根的身影。
比如前面說到的糊辣椒。要是再往裏放點折耳根、醬油、醋、腐乳、豆豉、蔥姜蒜等調料,加勺熱湯拌勻,就成為了壹碗美滋滋的火鍋蘸水,貴州人吃湯菜離不開它!
折耳根的多樣性,在貴州體現得淋漓盡致。
既可單獨成菜,也是當地各種大菜小吃的絕佳配菜,不爭不搶地和其他食材融合在壹起,成為必不可少的壹味。折耳根的存在,是這裏判定美食是否“有味”的重要標準之壹。
而壹句“老板兒,多加點折耳根唄!”更是讓貴州人彼此相見,兩眼含情脈脈、眼淚汪汪。
川渝
川渝地區多水,土壤肥沃、地勢平坦,田間地頭隨處可見野生折耳根。
和貴州人不同,川渝地區的人更愛吃折耳根的嫩葉部分。
據傳四川民間有首兒歌這樣唱:“茅草根,折耳根,我是外婆的小孫孫,外婆請我吃油花生。” 妳就說,折耳根對他們重不重要?
川渝人最擅麻辣口味。辣椒火熱、醬油醋清爽,如此霸道,正適合與折耳根的清涼微苦融合,衍生出無數美味。
川渝地區也是火鍋王國,啥子都可以下鍋!啥子都可以涮!
折耳根,當然不例外,甚至算是“標配”。
這時候就不能涮葉了,必須是根。而且還是壹捆壹捆地往鍋裏下!燙幾秒就撈起來,仍舊脆脆的。涮的時間久了則會變耙、變軟,不過也有人喜歡這樣的口感。
有的火鍋店還提供折耳根水,也沒有啥怪味、魚腥味,甚至有點兒回甜呢。
吃狼牙土豆、包漿豆腐、串串,如果不加折耳根,那肯定是外地人好嘛!
還有折耳根烤魚、折耳根炒回鍋肉、折耳根炒臘肉、折耳根拌米豆腐……折耳根的美食數不清。
那潔白的、閃閃發光的折耳根,咬壹口就幸福到腮幫子發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