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鄉村婺源,是鑲嵌在黃山—景德鎮—廬山國際旅遊黃金線上的壹顆綠色生態、古老文化的明珠。她東與浙江衢州、上饒、南通相連,西與景德鎮相連,北與黃山相連。古時候是文風興盛之地,現在是皖浙贛三省的重鎮。全縣面積2947平方公裏,總人口33萬。境內山少,素有“八分半田,半水路半莊園”之說。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7度,年降水量1821毫米。婺源,古代吳中楚地,於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正式建立。婺源文化底蘊深厚,自古就有“江南曲阜”、“書鄉”之稱。自宋代以來,文風越來越強大,有2665名官員和3100多本書,有172本書入選《四庫全書》。壹方水土養壹方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教育家、理學大師朱汴,明代篆刻家何震,清代學者江永,鐵路之父齊延懷,近代醫學家程門雪,都是從這裏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此外,婺源的民間藝術也非常豐富。高雅的徽劇是京劇的起源之壹。古雅的儺舞被稱為“古典舞的活化石”,賈魯路上的擡閣藝術享有“中國之最”的美譽,獨特的茶藝表演迷人...婺源博物館藏品之多、品位之高,在國內實屬罕見,是“全國縣級第壹博物館”。
婺源生態旅遊資源豐富。全縣森林面積376萬畝,森林覆蓋率82%。是全國16個生態農業先進縣之壹。這個地區到處都是風景,就像壹個大公園。有人說她是“中國最美的村莊”,也有人說她是“最後的香格裏拉”。文公山、鴛鴦湖、靈巖洞國家森林公園堪稱“生態奇觀”。眾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如江灣、李坑、王口、泗溪、李坑等。,與青山綠水、粉墻黛瓦、飛檐走壁,構成了壹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寧靜畫卷。在婺源,妳可以春天欣賞五色方菲,夏天探索幽洞,秋天看紅葉,冬天參觀平湖鴛鴦。
婺源的產品享譽國內外。“四色”(紅綠白黑)與“四古”(古村落、古窯洞、古建築、古文化)壹樣,都是歷史悠久、文化內涵獨特的地方特產。紅色是“水中之寶”——荷包紅鯉,肉質細嫩鮮美,具有食用、藥用和觀賞價值,曾入選國宴。綠的是以“湯清、香高、汁濃、味醇”聞名天下的婺源綠茶,黑的是“聲如銅、色如鐵、性堅潤、善凝墨”的龍尾硯。白色的是江灣雪梨,它大而多肉,脆而甜,是水果中的上品。此外,還有阿路工藝傘、竹編、刺繡、木雕、根雕等民間手工藝品,以及清華五酒、富春酒糟魚、香菇、筍幹、蕨菜等特色美食,都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婺源,位於江西東北部,是鑲嵌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的壹顆“綠色明珠”。土地總面積2947平方公裏,轄20個鄉(鎮),總人口33萬。
婺源是“書籍之鄉”。它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國近代鐵路鼻祖詹天佑的故鄉,也是* * *(今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故鄉。從宋代到清代,歷代文人552人,官員2665人,藏書3100余冊,其中《四庫全書》選書172冊,全國民俗文化村12個。
婺源是“茶鄉”。婺源茶“唐代載茶經,宋代稱之為佳作,明清為貢品”。現有茶園總面積654.38+0.32萬畝,年產茶葉4250噸,銷售收入654.38+0.3億元。婺源有機綠茶占歐盟有機茶市場的70%。
婺源是壹個“生態縣”。境內有林地378萬畝,水能15.6萬千瓦,是中國第壹個自然保護區,現已發展到1910,森林覆蓋率達82%。這裏有世界瀕危鳥類黃喉噪鶥,還有世界上最大的鴛鴦棲息地。紅魚、綠茶、衛龍硯和江灣雪梨等“四色”(紅、綠、黑、白)特產享譽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