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胡辣湯是那壹種“吃過才知道多好吃”的存在。
胡辣湯小檔案
胡辣湯在河南的地位,就等於火鍋之於重慶缽缽雞之於樂山,腸粉之於廣東。在河南人眼裏任何美食都比不上那壹碗跟自己壹樣實在的胡辣湯。在河南的大街小巷,每天早上都能聞到空氣中飄來的熟悉的味道,不遠處總能找到售賣胡辣湯的小攤檔。
胡辣湯又名糊辣湯,屬於河南、陜西等中原地區知名小吃,起源於河南周口市西華縣的逍遙鎮和漯河市舞陽縣北舞渡鎮,其中以逍遙鎮胡辣湯最為知名,如今在河南各地、乃至河南周邊省份均十分流行,是我國北方早餐中常見的傳統湯類名吃。
胡辣湯由多種天然中草藥按比例配制的湯料,又用骨頭湯做底湯,單獨加入胡椒驅寒開胃,輔以面筋、牛羊肉、粉條、黃花菜、木耳等食材,壹同熬制而成。其特點是湯味濃郁、湯色靚麗、湯汁粘稠、香辣可口、營養開胃,十分適合搭配油條、水煎包、蒸包子、蔥油餅、鍋盔、千層餅等面點進餐。
這種風靡全河南的平凡小吃,其實也有著不平凡的起源。
關於胡辣湯的起源,從名字可以窺見壹二。胡辣湯的“胡”,指的是其主料——胡椒。胡椒是從唐代才傳入中國,因此民間有胡辣湯起源自周朝和曹魏的傳說,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據考證,胡辣湯的祖宗應該是酸辣湯和肉粥,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在宋代流傳甚廣來看,在食物裏加入辛溫香燥藥物,估計是當時的社會潮流取酸辣湯的醒酒、消食的功用,加入肉類恐怕是為了適應更多層次人眾的口味和補氣補虛,再輔以生姜、胡椒、八角、肉桂等調料辛香行氣,舒肝醒脾。因此胡辣湯在這兩種食物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而成的,同時也成就了壹碗最原始的胡辣湯。
後來,滿清入關,為避胡辣湯中“胡”有影射滿清之嫌,隨將其改為“糊”,這便是“糊辣湯”別稱的來源。
除此之外,胡辣湯也有著許多有趣傳說。其中壹個便是據聞明朝嘉靖年間,嚴嵩為了討皇帝歡心,從壹個道士手中得到壹付助壽延年的調味藥獻給皇帝,以燒湯飲之。該湯美味無窮,嘉靖龍顏大喜,命名為"禦湯"。明朝亡後,禦廚趙紀攜帶此藥逃至逍遙鎮(今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傳於當地居民。自此經過當地人代代演變改良,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