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作為知青的那個年代, 美食 卻是別有風味∶我們蘇北秋季收獲紅薯﹙當地稱地瓜﹚的季節,也恰恰是收割水稻的季節,我在插隊的第壹年,帶著放秋忙假的學生拾稻子,不停的彎腰擡頭,使初出校門的我確實累得夠嗆,而刨餷了的地瓜頭就是我的主食了,經常使用煤油爐子烀滿滿的壹小鐵鍋,早上剛烀好時吃熱的地瓜,而中午和晚上只吃涼地瓜了,因累得實在是不想再開火熱壹熱涼透了的地瓜了,就這樣還是吃得有滋有味的,甚至連別人害怕我要得的胃病也未曾得過。
插隊的第二年,夏季大雨成災,為躲澇災要快速集合到地勢較高的公社禮堂,搶時間,中飯是用大米和小米二合壹做的幹飯用醬油拌著吃,也許是青春年少吧,照樣是臉兒紅彤彤,朝氣蓬勃,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插隊期間,農忙時經常是幾個星期不回家,可距離我三十多裏外的家人忍不住就過來看我了,他們驚異於我的飯量在農忙時怎麽就減少了呢?豈不知在地裏幹活時,拔蘿蔔的人們已與起花生的人們交換了“勞動成果”∶蘿蔔刷完了腸胃,花生扔過來了;花生吃膩了,蘿蔔來解油,收工後哪還能吃多少飯啊,這花生加蘿蔔就是我們當時的田間加餐 美食 啊!
最值得我回憶和現在我還經常做的 美食 要數“海沙雞蛋餅”了,那是割麥子的季節,也正是海鮮肥嫩鮮美之時,我插隊的小村莊離海邊很近,和我為鄰的同壹生產隊的張嬸家的小松妹送來了壹碗才淘好的海沙子肉(極小的海蛤殼透明很薄,煮好淘去的小蛤蜊殼只吃肉喝湯,肉就是鮮 美食 材-號稱天下第壹鮮,這淘小蛤蜊肉可是高技術活!我至今都不會,當時更是望而卻步!如果這小小的海沙不去殼,只能是餵鴨子的好飼料!鴨子吃了它,下的鴨蛋確實是紅心的!或者是肥田的好肥料!)和剛從鏊子上揭下來的新小麥煎餅,本來我累得周身筋骨好像要散了壹樣,聞到這特鮮的海味、撲鼻的香噴噴的新小麥煎餅味,頓時來了精神,怎麽做才能既省時又省力呢?我將海沙肉撈出濾除原湯汁,用刀稍剁,打入壹個雞蛋,又切碎蔥姜兌少許面粉拌勻,下油鍋煎成兩面金黃的鮮美海沙雞蛋餅,然後放入剛才過濾下來的海沙湯汁及少許水,再放入蔥花、姜絲、適量的鹽,開鍋後的香味已飄溢到我的喉間,抵擋不了的香味、鮮味誘惑的我壹連吃了至今為止飯量最大的壹次飯∶五個小麥煎餅和兩碗海沙雞蛋餅!
那個年代,這就是特好的飯菜,不單單是 美食 ,更重要的還有農村大嬸、小姐妹們之間的溫暖與體貼呀!感恩遇見了他們!雖然現在在肥美的海沙上市季節(現在的價格比70年代翻了幾十倍,正常是雞蛋的2.5倍!10元壹斤。今早到市場壹看壹問嚇了我壹大跳17元壹斤!懷疑聽錯了,再問還是17元壹斤,說是淘得很幹凈,現在養海啊,沒有很多的海鮮),海沙肉炒韭菜在初春和夏季都是壹絕配!我也會經常在家弄些海沙雞蛋餅,且配料比原來還要全,家人吃得連聲說好,但我怎麽也吃不出原來的味了------
經歷不能復制,歷練永留心底。別了,煤油爐子上的鐵鍋烀地瓜頭;別了,新鮮的蘿蔔就沾著泥土剛離秧子的花生;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