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開生面的開齋節
開齋節是馬來人新年,每逢伊斯蘭齋月,穆斯林都要實行壹個月的白天禁食。齋月後的第壹天就是開齋節。節日前夕,穆斯林都要進行捐贈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在外地的人紛紛趕回家和親人團聚。
開齋節早晨,穆斯林都前往教堂,舉行隆重的禱告儀式。儀式過後,人們互相熱烈祝賀,還相互登門拜訪。這壹天,家家戶戶準備豐盛飯萊,主食有米飯、糯米糕點、馬來粽、咖喱牛肉、羊肉串、烤雞等風味萊肴。紅茶、咖啡等飲料,應有盡有。熱情招待客人。在吉隆坡馬來族的開齋節,馬來西亞國家元首在皇宮舉行開門迎賓活動。那天華族和土著族群朋友,形成數以千計的人潮,從四面八方湧向皇宮,熱烈地向國家元首祝賀開齋節。在古晉,開齋節那天清晨,我和夫人前往對面江的州元首府,向州元首和首席部長以及馬來族朋友祝賀開齋節。
別開生面的團拜歡慶活動持續兩三天,舞獅助興、美食佳肴待客,人人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小孩子更是高興萬分;喜得壹個個的?綠包?,?綠包?就像華人的?紅包?壹樣,長者將錢物放在綠色小信封內或由綠色紙包裝著,小孩進門逐個分發。
隆重熱鬧的豐收節
沙撈越州達雅族和沙巴州的卡達山族每年在5月底或6月初都過豐收節。舉行慶典數天至壹周時間。沙撈越政府規定,每年6月1日和2日為豐收節。當地過豐收節就像華族慶祝春節壹樣隆重熱鬧。節日的氣氛熱烈,通常在祭司主持傳統祈禱和感恩儀式後,各種舞蹈演出、娛樂活動、選美等,紛紛登場,熱鬧非常。並且,節日裏不僅達雅人之間互相祝賀,馬來人、華人也紛紛應邀來到長屋和他們***慶節日。節日裏達雅人披上艷麗的圍巾,戴上高貴的羽冠,穿上威武的獸袍,佩起祖傳的寶刀,歡迎四面八方的賓客。長屋沸騰起來,有盛宴、祭祀、歌舞演出,選美比賽、鬥雞比賽,慶祝活動多姿多彩。長屋居民與來賓壹直***舞至天亮。我們抵達時烈日炎炎似火燒。熱情的主人紛紛撐著傘為我們遮陽。腰間綴滿銀飾的少女為我們佩戴胸花,熱烈而隆重的歡迎儀式在長屋前舉行。當地議員主持祝福儀式,他把長矛戳穿豬兒的喉嚨,表示豐收和祝賀。然後屋長邀請來賓品嘗壹杯芳醇的杜阿酒,這種酒是長屋達雅人自釀的米酒,來賓個個舉杯壹飲而盡,表示***同祝賀節日。
祝福儀式結束後,客人登上獨木斜梯,邁進長屋長廊,出席更隆重的慶典。在長屋長廊裏,賓客濟濟壹堂。隨後屋長致熱情洋溢的歡迎詞,向來賓和居民祝賀節日,並介紹長屋達雅族和睦相處的情景,接著由主賓致辭答謝。賓主講話報之熱烈的掌聲和笑聲。講話完畢,晚宴開始,我們與主人邊攀談邊享用?因奈?(母親之意)細心準備的菜肴,獨特的烤魚塊,香噴噴的竹筒飯?人人鼓腹歡騰的樣子,令人難忘。左右手嚴格的禮儀分工
握手是壹項很重要的禮節,在馬來西亞,握手可以說是目前最為常用的壹種見面禮了,男女兩性都能接受。握手時目光壹定要直視對方,面帶微笑,神情親切,友好。長輩、身份較高者、女士、主人等通常先伸手。
在馬來西亞見面時傳統的致意方式近似通常的握手。妳伸出雙手,輕輕碰對方伸出的雙手,並接著將雙手放在胸前,表示?我真心祝福妳?!
他們忌諱用左手同人握手,也忌諱用左手接物和遞送東西,認為左手是卑賤和不潔凈的,使用左手是對人的極大不敬。在馬來西亞,馬來人上衛生間,通常用左手及自來水潔身,也許這就是他們認為左手最臟的原因。
忌用食指指人、物體或方向,以右手的拇指與其他四指合並於掌心的指法,才是禮貌之舉。用右手抓飯。他們用餐習俗獨特,用右手抓飯進食,只有在高級餐館和西式的宴會上,馬來人才用刀叉和湯匙。送禮或收禮皆用右手。左右手有著嚴格的禮儀分工。世界華文報紙最多的國家
馬來西亞華文報業歷史悠久,已有近200年的歷史。世界第壹份華文報《察世俗每月統記傳》於1815年在馬六甲創刊。當時由兩位英國人和壹位中國廣州人創辦。據記載,該報內容除了宣傳基督教義外,也兼載新聞、言論、知識等。華文報業見證兩個世紀,各時代特點不同。最早為宗教報章時代,到1880年至1919年為止的以《光華日報》等政論性報章為主流報章的時代,1920年至1941年商業報章崛起的時代,之後經歷抗日時期、馬來西亞爭取獨立年代,壹直演變到今天網絡化的時代。
在近兩個世紀期間,華文報紙在形式、內容、功能、辦報的宗旨和立場、硬體設備和軟件,以及經營方式上經歷了重大變革。現代時期,馬來西亞是世界華文報紙最多的國家。***約20多種,各報每天出數版至50-60版不等。發行量為數萬份至數十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