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永康美食

永康美食

炒米胖:用糙秈米或糙粳米,溫水浸透,冷凍,炒至表面呈淡赤色即成。民間家家戶戶至年關都制,用瓶、壇儲藏,隨時可取而食之。

“翁”(炒米粉):用炒米胖加紅糖磨粉制成。性脆、味香甜,是永康民間常備副食,女兒出嫁後,每年都要饋送米糯向父母拜。

“饊”:用糯米粉、番茄粉調以甜(或鹹)味,以芋艿當水拌成糕粉(捏則攏,放則散為宜),於蒸籠內蒸,熟後,揉勻(不粘手),打成薄片,切成小方塊,經巧妙剪結,成各式立體狀花朵,曬幹,用油煎酥。色美、質感脆、味香,是我市民間春節招待客人而自制的上等茶食。

米糖:制料不同、品種繁多,有米胖糖、發胖糖、粟米糖、花生湯、粉幹糖、芝麻糖、豆爿糖等。其發胖為各類糖的雜花配料。發胖制法:把糯谷用水浸十數天,撈出滴幹,於鍋內炒熟、散去水氣,趁熱放手臼裏舂變(俗叫“糯谷扁”)。再去糠曬燥,然後放鍋裏炒成發胖。切糖是我縣民間於年關所必行的意見備年貨之大事。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切糖工具和切糖師傅。糖的儲藏,壹般都用陶制壇瓶,用炒米填底和覆蓋,以防潮。民間切糖有個禁忌,即忌不速之客,如遇切不好糖,則埋怨不速之客引來了老太公(壹鬼神),謂“被老太公撈去”。

麥芽糖:永康人叫“白糖”。春節時,農家多數備之以餉拜年指小孩。有“拜年拜年,拜點白糖甜甜”之說。白糖的制作:分竈(次)制作。壹竈(次)四、五十斤糯米加五斤左右麥芽,經蒸煮,拌和、發酵、濾汁、煎熬、打糖等工序。為增添風味,長佐以芝麻粉、紅糖、豆粉等料,精制多種夾心糖。白糖條,色乳白、味香甜、性脆而軟,營養豐富,且有健胃、化痰、止咳之功能。永康盛產於橫洋、唐上壹帶。

年糕是永康過年的壹種傳統食品,年糕與“年高”諧音,有年年高的意思,象征收入、職位或小孩子都壹年比壹年高。年糕早期是在年夜用來祭神及供奉祖先,其後漸漸成為壹種春節食品。年糕主要成分為糯米,所以有胃病患者則不宜多食。

麥餅爿,在永康十分普遍,家家戶戶主婦都有這套手藝。其制法:揉好面團,擂成圓形大餅,壹般以菜幹肉作餡,烤好後切成數塊,因為麥餅爿大,烤大烤小方便,壹般四、五個人口的人家,壹餐烤壹、二個就可以吃飽。麥餅爿也有不放餡的謂之“盲眼麥餅”。

索面(索面) 壹種用手工拉成晾幹的素面,稱“墜面”,俗稱為“長壽面”。,鮮軟可口。索面又細又勻、顏色白凈。另外口感也非常好,是壹般面條不可比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