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在於,題主提問的時候就已經定好了,做飯是女生的事,男生不應該做飯,更不應該喜歡做飯。這是壹種現象,也是社會上大多數人所持有的觀念。回溯幾十年,這個想法是正確的。現在如果有人說“做飯是女人的事”,肯定會引起很大爭議。
值得討論,因為這個問題涉及兩個方面。壹方面可以討論女性地位的變化,另壹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烹飪意味著什麽。
1首先回答女生不喜歡做飯的問題。
女生越來越不喜歡做飯,但是社會的進步給了女性更多的選擇。這種選擇呈現出壹種變化:以前基本都是女人做飯,現在很多女人不做飯。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不是“喜歡”和“不喜歡”,而是有沒有選擇。即使在封建社會,許多婦女也不喜歡做飯。只是以前沒有選擇的權利,現在有了更多的選擇。
女人三從四德,做飯洗衣帶孩子,是社會從古到今的要求(忽略了女性在母系社會短暫的主導地位)。但是這樣的要求有壹種落後的色彩。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女性的社會地位提高了。雖然沒有實現真正的男女平等,但在很多方面有了質的飛躍。
隨著社會地位的提高,現在很多女性都不願意做傳統的“家庭主婦”,更多的是想最大程度的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所以很多人想做更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浪費時間在做飯上。而且現在有些男生喜歡做飯,這也是社會的壹種開放,讓男性更自由的選擇自己的喜好。在古代,有人喜歡,但不敢。
2什麽是烹飪?
很多人看到問題就簡單的把做飯歸為“我喜歡”和“我不喜歡”,但這並不能消除問題。如果把做飯當成壹種愛好,問題就簡單多了。
傳統上,做飯=吃飯=不餓,但現在做飯除了滿足個人生存需求,還有另壹層含義:享受。
過去,男人不會進廚房。所謂“君子動口不動手”(這句話在這裏是有問題的,請允許我任性),但是現在很多男生都願意,甚至喜歡進廚房。為什麽?因為做飯和畫畫、彈吉他、唱歌是壹樣的,看到自己做的菜成功,看到品嘗者豎起的大拇指,聽到大家真誠的贊美(有時候甚至不真誠也會有同樣的效果),所有這些情況都會給做飯的人帶來壹種精神上的滿足~(關於他們的心理滿足,可以參考最近網上活躍的“有壹個會做飯的女朋友是什麽體驗”(不知道鏈接怎麽放)。想象壹下如果妳成功了。)
為什麽有人喜歡做飯,有人不喜歡?
妳喜不喜歡做飯都沒關系。也就是說,從古至今,女人如果不是生活和地位所迫,都要下廚房,所以我相信很多人早就不做飯了,喜歡的人會壹直堅持。
不喜歡的原因有很多,壹是自身內在原因,二是沒人欣賞。有人曾經說過,做菜就是吹牛。越是誇,就越有動力,就越好。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但我知道光說不不行!!!貶損和批判只會讓做飯的人越來越不想做。
結合自己的栗子會更有說服力。
我是壹個不太喜歡做飯的女生(這是我找不到男票的原因嗎?如果我劃掉了,我說的話壹般都會變成真的,淚流滿面)。我在家做飯很多年了,但是廚藝沒有壹點提高!!!有壹年夏天,我做了壹個暑假的魚香茄子,差不多壹周兩三次,每次做的都不壹樣!!!重點是都不好吃(我現在都忘了怎麽做了)QAQ!!!
我分析過我做不好飯是因為我真的不喜歡!!!如果妳不喜歡做飯,就像妳不喜歡數理化壹樣。妳沒有興趣,好嗎?!而且每次稍有興趣嘗試新事物,失敗了就會被批評(不開心,說好的鼓勵為主)。後來越來越沒興趣了。妳能想象妳每次做飯都覺得自己像個炒菜機(u_u)!
既然做飯是壹種興趣,只要有足夠的受眾和毅力,特別是對某個人來說,完全有可能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