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的標誌已經公布,它將在合適的時間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14運載火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區,計劃近期擇機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誌公布,將擇機發射。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誌公布,1星辰大海將擇機發射,征途萬裏。
中國的神舟飛船即將再次進入太空。
值此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實施之際
中國載人航天局
正式發布了任務logo。
北京時間2022年5月29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14運載火箭組合體已運抵發射區。目前,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將按計劃開展各項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
執行試驗艙發射任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也於5月29日安全抵達文昌航天發射場。之後,長征五號乙遙三運載火箭將與先期抵達的“燭臺”實驗艙壹起在發射場進行最後的組裝和測試工作。目前,文昌發射場各參試系統也在按計劃進行任務準備。
17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發布的消息顯示,中國空間站建造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分別規劃了6次任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突破和掌握與空間站建造和運行相關的壹系列關鍵技術。2020年以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天河核心艙首飛、神舟十二號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首飛、天舟二號和天舟三號貨運飛船首飛等6次任務圓滿成功。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的成功,標誌著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完美收官,任務目標全面實現,為我國空間站組裝建造和長期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正在組織開展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全系統綜合評估,符合要求後將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2022年共計劃實施6次任務,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進入應用研制階段。
這六次任務分別是:5月發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今年6月,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三名宇航員進入核心艙並在軌道上停留了六個月。7月,空間站實驗艙發射並與天河核心艙對接;在5438年6月+10月,蒙恬實驗艙發射並與核心艙對接。之後,空間站第三艙形成“T”型基本構型,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隨後,將發射神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神舟15號飛行機組由三名宇航員組成。在與神舟14號宇航員在軌道上旋轉後,他們將在軌道上停留六個月。
5月10日,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已飛行並完成與空間站組合體的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只有在“神舟十四號”飛行後,神舟四號宇航員的機組人員才能進入天舟四號取貨。
5月29日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14運載火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區,計劃近期擇機發射。目前,發射場各項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將按計劃開展發射前的各項檢查測試工作。
我們先見面吧。
宇航員的“專車”往返。
用於發射神舟十四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火箭,是我國目前唯壹能夠執行載人飛行任務的火箭,有“神箭”之美譽。截至目前,長二F火箭已成功發射13神舟飛船。可以說,這是中國航天員往返於天地之間的“專車”。
說到長二F火箭,人們想到的應該是可靠性和安全性。我們都知道,如果戰鬥機出現緊急情況,飛行員會迅速通過彈射座椅彈出駕駛艙,並使用降落傘逃生。在長二F火箭上,也有壹個類似的緊急逃生裝置——逃生塔,主要用於低空逃生。如果火箭在稠密的大氣層中發生故障,逃逸塔的發動機將點火並將航天器拖離火箭。它是長二F火箭逃逸救生系統的重要裝置之壹。
此外,長二F還具有故障檢測系統,可以在火箭整個待機階段和飛行過程中實時診斷火箭的故障,確保宇航員的安全。
火箭也有備份。
在空間站的建造階段,為了確保宇航員的安全,它要求火箭和航天器具有緊急救援能力,即必須有壹枚火箭和壹艘航天器在地面上進行緊急救援,隨時準備進入太空。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零號指揮員:“在空間站階段,我們開啟了兩火箭兩船的發射模式,也就是常說的滾動發射。壹旦宇航員在太空中遇到壹些非常緊急的情況,需要緊急返回時,他們必須啟動緊急救援發射,以營救我們的宇航員並將其帶回家。”
自神舟十二號任務以來,滾動發射成為長二F火箭的常態化動作,“發射1發,備份1發”,兩枚火箭輪流“站崗”。如果值班火箭接到緊急救援命令,可以隨時進行緊急救援發射。
要求田歌的衣食住行。
宇航員在出征前必須入住宇航員公寓“問天閣”。為了確保每壹次發射任務萬無壹失,保障航天員在這裏的衣食住行也是至關重要的壹環,而保障這壹點的正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服務支隊。為了讓宇航員來到這裏時感到舒適和溫暖,太空服務團隊對細節進行了調整和優化。
菜肴豐富而新鮮。
廚師團隊大力支持。
每次載人發射任務,我們都會思考宇航員在外出前通常吃什麽,這些食物來自哪裏。事實上,從去年開始,這些食材都來自壹個精細化、科技化的工廠——人造輕菜廠,這裏有各種各樣的菜肴,每天早上都新鮮新鮮。
除了菜品,服務團隊這次還派出了超級強大的廚師陣容。除了之前保障過許多任務的廚師外,他們還增加了高級糕點廚師,他們為宇航員創造了來自各種美食的美食體驗。
之前宇航員就對牛肉面贊不絕口,這次廚師團隊又帶來了這道保留菜。
精確監控溫度和濕度
讓宇航員生活舒適。
事實上,“居住”在展館中也有很多關註點。這次任務中宇航員居住的室內環境裝有測量裝置,濕度約為41,而溫度應設定在26度左右。文田歌還增加了壹個角度可調的電動座椅,這壹貼心的小升級使宇航員在停留後更加舒適。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標誌公布,擇機發射。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2年5月29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14運載火箭組合體已運抵發射區。目前,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將按計劃開展各項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
5月29日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搭載著神舟十四號飛船的長征2F運載火箭,從技術區穿越1.500米,抵達發射區,準確定位在航天發射塔架旁,只等著聆聽飛天的號角。“定位精度為0!”現場爆發出陣陣掌聲,移動發射平臺精準定位無差地托舉著船箭組合體。
移動發射平臺是安全的。
清晨6時40分左右,試驗廠房的大門緩緩打開,神舟十四號船箭組合體即將踏上遠征之路。
艦箭和可移動發射平臺的組合體總高度近70米,總重量近800噸。這個又高又大的“家夥”被四個支撐點牢牢地固定在發射平臺上。整個組件就像壹個垂直拿著的羽毛球拍,頭重腳輕,“走”起來如履薄冰。為了將船箭組合體安全順利地運送到發射區,垂直運輸速度壹般保持在20米/分鐘左右,同時也便於行走機構的觀測人員仔細觀察運行情況。
據移動發射平臺指揮員李保戰介紹,發射場使用的無縫鋼軌經過嚴格檢驗和精密測量。每次轉場前,他們都會對軌道轉運車的活動軌和固定軌的精度進行調整和測量,確保軌道對位精度在誤差範圍內。
轉場當天,李保展早早來到垂直試驗車間,開始清點儀表應急工具和備件,檢查動力傳動控制系統通電前的狀態,並再次對重軌和轉場路線進行檢查。
精確的氣象保障
發射場的天氣狀況將直接影響船箭組合體順利運輸到發射場的穩定性。只有在發射場沒有雷雨、降水和沙塵暴,發射場0 ~ 80m高度的淺層風速≤10m/s時,才能進行垂直運輸。
早上8點半,戈壁灘上陽光明媚。距離神舟十四號火箭垂直運送到發射區還有兩個小時。氣象觀測技術員李宗剛將在觀測現場進行最後壹次設備狀態檢查,為船箭組合體順利轉運至發射區提供準確氣象數據。同時,他也是神十四任務垂直轉運中離火箭最近的人。
船箭組合體轉運過程中,他和同事們會站在活動發射平臺上實時監測箭體及其周圍的氣象變化,並實時報告100米範圍內的風向和風速,這是保障垂直轉運安全的第壹道防線。
火箭安全抵達發射場後,發射場的天氣進入最關鍵的實時天氣監測階段。近期,沙塵天氣頻繁來襲,重要工作節點較多。每天的測量數據對於發射窗口的天氣預報非常重要。從地面到天空,密切關註風、電場等因素的變化成為李宗剛的中心工作。
據介紹,該部氣象保障團隊早在今年年初就有序啟動了神舟十四號任務的各項準備工作,先後檢查了發射場周邊的數十套氣象設備,采購了易損氣象部件。目前設備狀態良好,人員專業能力素質高,應急處置能力強,完全具備執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