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在吃貨眼中,雲南有壹張火腿分布圖

在吃貨眼中,雲南有壹張火腿分布圖

王小波在《壹只特立獨行的豬》中,曾大加贊賞過壹只越獄的土豬。作為知青,當時的王小波很羨慕這只豬的自由。作為豬,它知道,再不跑,十有八九會被做成雲南火腿。

因為,

幾乎在雲南的每道山脈中,

都有火腿的蹤跡!

說火腿是鹽與肉的纏綿愛戀,絲毫也不為過。經過鹽漬、煙熏、發酵和幹燥處理的腌制過的火腿,是中國漢族特色 美食 。

但是在雲南不只有宣威火腿受大家喜愛,各地都有自己腌制火腿的工藝,所以出品的火腿也都大有不同。

雲南各地都有自己的好火腿,特別是滇東北、滇西,幾乎每壹個寒冷的山頭,都可以找到當地著名的老火腿,今天,我們就梳理了壹下,竟然發現有10種雲南名腿,妳吃過幾種呢?

1、 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是“雲腿”中最著名的品種,因產於宣威而得名,距今已有250多年的 歷史 。

其外形端正,看似鮮活滋潤;聞起來清香撲鼻,氣息撩人;吃起來肉質細嫩,油而不膩,香味濃郁,鹹香回甜。

2、 大理鶴慶火腿

鶴慶火腿因其腿部彎曲,外形圓整,故又名圓腿。鶴慶火腿,采用當地白族群眾廄養的油葫蘆豬為原料,且最肥不超過50公斤。豬宰殺後,把皮薄肉嫩的豬後腿刮洗幹凈,並把它旋成圓形,將豬腳彎曲盤插於邊皮之中,擱放在通風處或陰涼處風幹。再用竹簽在肉上紮若幹下,然後噴上酒,撒上食鹽,並用手在肉上反復揉搓,使其入味。腌上壹個月後再取出,掛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涼幹,這樣火腿就加工制成了。

3、 雲龍諾鄧火腿

諾鄧火腿是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諾鄧村的特產。用諾鄧井鹽腌出來的火腿才可稱為是正宗的諾鄧火腿,具有特別的風味。壹只頂級的諾鄧火腿,必是采用全手工制作,歷經三年以上時間才可制成。白族諾鄧火腿的配料獨特,制作精細,質優而味美。 只諾鄧火腿與宣威火腿、鶴慶的圓腿並稱為雲南三大著名火腿。

4、麗江三川火腿

三川火腿產自麗江永勝縣三川壩,是滇西火腿中的名產,雖然名聲沒有宣威火腿大,但品嘗起來味道不在宣威火腿之下,尤其是陳放壹兩年的“老火腿”。

三川火腿從殺臘月豬到割腿腌制都有壹整套完整工藝。首先,臘月豬以土著黑毛為佳,宰殺之後,用快刀割成邊緣整齊的“琵琶腿”,剔除油膜、擦掉血水,用炒過的食鹽、料酒加入少許葡萄糖及火硝揉搓,再置入木缸或甕缸中“蜜腌”數日,取出敷上綿紙,風幹後捂在栗炭竈灰中保存,時間越長、香氣越足、味道越厚。

5、 怒江老窩火腿

老窩火腿產於瀘水縣老窩鎮,是老窩鎮白族人民農耕文明和飲食文化的精華,采用民間傳統工藝腌制而成。

該火腿顏色鮮艷、鹽度適中、香味醇厚、品質上乘。老窩鎮境內最高海拔3606米,最低海拔1080米,氣候條件十分適宜腌制火腿。

老窩火腿香味獨特風靡整條怒江河谷,特別之處在於,腌制過程中,使用了木姜子熏制而成,其獨特味道深受人們喜愛。

6、 祿勸撒壩火腿

具有色艷、味鮮、生態營養等特點。撒壩火腿的加工方法,采用雲南本地的撒壩豬後腿,經選腿、修割成琵琶形,低溫冷涼、排血,將配制好的鹽料分三次上鹽、堆碼、清表面,上掛通風陰涼處6個月左右自然熟化,既有火腿的特殊香味,又有玫瑰紅色切面,是人們佐食的佳肴。

7、 魯甸火腿

昭通魯甸火腿烏黑油亮,確實是不中看。不過等到壹切開,老火腿就立馬變了個模樣,紅鮮白嫩層次分明,更是暗香陣陣讓人按捺不住。

8、 哀牢山耀南火腿

耀南村平均海撥1960米左右,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和自然優勢。耀南火腿選用本地土豬,宰殺後用剔凈修理好的豬後腿,再用鹽巴腌制20~30天水壓幹,掛在幹燥通風的農家竈房樓上煙熏晾幹貯存。火腿切開瘦肉呈玫瑰色,脂肪雪白,肉質滋嫩,肉香味濃,皮酥脆,肥肉入口即化。

9、 劍川山老腿

山老腿,顧名思義,就是山裏的老火腿,是指存放壹年以上的火腿。在劍川各山區,人們養豬不使用飼料,而是用自家的玉米、大麥、毛稗、土豆、蔓菁等雜糧蔬菜餵豬,這樣養出來的豬出欄很慢,但腌制成的火腿肉質細、油脂薄。劍川味道最好的火腿是老君山鎮的關坪火腿, 味道也比別的火腿香很多。

10、大姚山豬火腿

彜家火腿用真材實料,把壹只只火腿奉獻給山裏山外的人,形成了清香可口的“綠色火腿”。

制作火腿時,把宰殺的豬腿放涼、腌制。清山上,寨子裏,高海拔的風把肉吹幹,再把火腿掛在柴垛上烘。待幹了以後,再澆上適量的鹽,用力揉搓,待鹽進入肉裏後,再把它掛起來晾曬。親手制作,再加上物華的天選,成就了獨特的山豬火腿。火腿香味獨特、色澤美觀、風格別具,食用時可煎、炒、煮、燉都可,香味濃郁、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