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水燈的泰國水燈節

水燈的泰國水燈節

泰國“水燈節”(Loy Krathong Festival),據說最早就是從素可泰王朝開始的。相傳很久以前,暹羅有壹個體弱多病的公主,在菩提樹下遇到佛祖釋迦牟尼。佛祖對她說,如果要趕走身上的病魔,就得在佛歷的十二月十壹日月圓之夜,把自己的指甲碎和頭發,放在壹個蓮花形的燈座裏,再點上蠟燭,拿到河裏去放。 這個故事流傳開來,暹羅人競相跟隨,發展成今日的水燈節。

又有壹說是,大約在700年前,素可泰有壹個奇女子,名字叫著“諾帕瑪”(Naang Noparmart)。她喜歡用芭蕉葉制造壹種蓮花形狀的燈,然後插上蠟燭、香和其他飾物,放入河裏,藉此向佛祖釋迦牟尼膜拜。這件事後來讓國王知道了,不僅大大獎賞諾帕瑪壹番,還下令子民每年都要放水燈壹次,祈求今後壹年事事順利。從此之後,每年佛歷十二月(通常是陽歷11月)的月圓之日,便定為泰國的水燈節。 如今,泰國慶祝水燈節最熱鬧隆重的地方,就是水燈發源地素可泰王朝的古都--素可泰城,古城中有座古寺,坐落於湖中間的小島上,市民和遊客在節日中,聚集於此,漂放水燈。

當日,慶祝活動首先是進行水燈設計和水燈小姐選美比賽,同時還有身著盛裝的象隊,馬隊以及花車隊伍遊行,讓人感到仿佛又回到了古老的素可泰年代,因為素可泰城是富有歷史意義的古都,是壹個山明水秀,物產豐富的著名古城。

同時泰北的清邁也另有壹番風趣,清早,善男信女手捧美味的飯菜、水果和鮮花,擁向寺廟施僧拜佛,僧人們忙著接受施賜、講經。入夜,家家戶戶的室內和門外,佛寺的院中和墻上四周點燃起椰油小燈盞,河中飄浮著蕉樹葉桿做的椰油燈,到處是閃爍的燈光登高遠望,好像天上繁星降落人間。這時開始舉行大水燈船遊行比賽和落水活動。大燈船花枝招展,美中寓意。大燈船分為美麗類和寓意類,上面安裝彩色電燈或蠟燭。寓意類是寓托事物於燈船的構造中,其意義有提倡民主政治,勸告人民團結,維護固有民族文化等。燈船上還有幾名裝扮嬌艷的少女,作為諾帕瑪王妃的化身,端莊而坐或翩翩起舞,恰似仙女下凡。二、三十只大燈船遊行比賽後,駛往河岸。

曼谷市府壹些大酒店,凡是依水或自己花園內有小湖小渠,甚或大廳內有噴水的大小水池等等,都成為放水燈,繼承美好傳統風俗的上佳場所,不僅吸引了眾多泰國各民眾或全家去大酒店內邊享用晚餐邊放水燈來寄上各人的祝願,也給國外的遊客帶來了新奇美好的泰國特色,壹齊參加放水燈,而留下了難忘的壹夜。 壹年壹度泰國水燈節,遍及全國各地,旖旎多姿,充滿羅曼蒂克氣氛,民眾歡歡樂樂的渡過這壹佳節。入晚為水燈節的良辰美景,民眾紛紛至各河港施放水燈,大小江河燈光點點。青年男女情意綿綿,女的祈禱著能得如意郎君,男的則期望獲得秀慧伴侶。而壹般民眾,則向皇天後土及水神答謝壹年來賜予食用水源,並對丟進江河汙穢物而表示悔過,祈能赦免罪衍,過著康寧幸福生活。

事實上,在水燈節期間,不僅素可泰歷史古城內有精彩的表演,古城外的大街小巷,早在壹周前已見水燈處處。小店都播放耳熟能詳的水燈節情歌,攤位出售拜神用的蓮花和蠟燭,生意滔滔。節日當晚,人人齊集歷史公園,先在大草地享受壹頓豐富的泰式傳統美食,炸魚餅、烤蕃薯、幹魚松、辣豆和青菜,全部盛在壹個大盤子裏,中間點燃壹根蠟燭,很有氣氛。

公園林蔭大道的兩旁,擠滿了小吃攤,最出名的是“竹筒飯”,裏面塞滿紅豆和糯米,入口味道清香,教人百吃不厭。水燈節慶典是在歷史公園最具規模的瑪哈泰寺(Wat Mahathat)前的護城河舉行。只見穿著傳統泰式服裝的少女,人人手上拿著水燈,載歌載舞,然後把水燈放入護城河裏。 各式各樣的水燈,飄浮在池塘中,水波粼粼,倒影古剎佛像,充滿詩情畫意,也再現了700年前古城放水燈的盛況。慶典上還有壹個“水燈節美後“的選美大會。參賽的佳麗,穿著傳統服飾,逐壹接受司儀提問,然後捧著水燈,繞場壹周,讓觀眾近距離看清楚她們的臉孔。 慶典高潮是壹場聲光表演。故事講述700年前,南甘杏大帝統壹暹羅,後來國家戰禍連年,戰士被迫出征,後方的愛侶,只好在家放水燈默默祝禱,祈求愛人平安歸來…… 這場精彩的聲光秀,氣勢磅礴,單看現場的音響和燈光,就已值回票價。再說,上百名舞蹈員齊集臺上,大跳大唱,最後還大放煙花和孔明燈,難怪場內觀眾頻頻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