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飲食中的文化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喜歡研究食物,喜歡給簡單的吃食賦予壹定的意義。
飲食文化就是在解決溫飽的前提下,給食物壹些附加之外的東西,比如風俗、詩意、典故等。
就像酒文化、茶文化、美食文化等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從南到北,中國的飲食文化沈澱了幾千年,各色菜系代表著不同的地區文化,就小小的壹碗面,也能體現出當地的文化。
比如陜西的岐山臊子面、油潑辣子面,蘭州的牛肉拉面、尕面片,重慶小面,武漢熱幹面,天水漿水面,徽縣擔擔面等等,大地方有大地方的特色,小地方有小地方的習俗,不同的吃食,不同的文化,都是經過幾千年勞動人民積攢下來的生活經驗。
如何為粗糙勞累的生活增添壹點色彩,在缺乏文化娛樂的年代,每次把粗糙簡單的食材變得更加精細,更加有意義,便給飲食賦予壹層文化色彩。
隨著時代變遷,中國的文人墨客也多了起來,飲食也變得更加有詩意。
“桂花香餡裹胡桃”壹個簡單桂花糕,裹上核桃餡,壹句詩詞讀起來頓時變得高大上。“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簡單的鯽魚,用詩句描寫起來更加誘人,勾引起了味蕾。
說起酒和茶,那更是中國幾千年的積攢,常說的茶文化、酒文化更加深奧,就比如朋友之間可以喝茶也可以喝酒,但是對手與敵人只能喝酒,卻不能坐在壹起品茗。
那些文人墨客描寫茶酒的詩句更是多,“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而且酒裏面帶上了人的情緒。茶更是與禪聯系到了壹起,茶禪妙語、品茗悟道等等,無壹不顯示了茶文化的深奧。
中國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沈澱著勞動人民的智慧,昭顯了勞動人民對生活美好的期望。
中國飲食文化是有著長遠歷史,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征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