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山公園海拔98米,原名“大石山”。1898年,德軍在山頂修建了壹座導航信號旗平臺,因此得名“信號山”。1986年,它被辟為青島十大山地公園之壹。三座紅色圓頂蘑菇狀建築象征著古代傳遞信號的火炬。登高遠眺,可以欣賞海景。
新濠山公園
公園海拔98米。因德軍曾於1898在山頂修建導航信號平臺,故原名“大石頭山”,後更名為“新好山”(信號山)。1986年,它被改建為青島十大山丘公園之壹,並於次年向公眾開放。三個紅色蘑菇形圓頂象征著古代用來發送信號的陀螺。遊客可以從山頂欣賞到令人驚嘆的景色。
公主樓
相傳是駐青島總領事為丹麥公主建造的別墅,故稱公主府。建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建築面積超過70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歐洲哥特式風格。1992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公主屋
據說這座建築是丹麥駐青島總領事為丹麥公主建造的,因此得名公主府。它建於1930年代中期,總面積超過700平方米。主樓是典型的歐洲古典風格。1992年被列為山東省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島天後宮簡介
先有天後宮,後有青島。青島市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後宮始建於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是集天後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於壹體的著名文化景觀,也是青島前海景觀上極具民族風格的古建築群。它歷經500多年的風雨,彌足珍貴,堪稱青島歷史變遷的生動縮影。
1996年,青島市政府遵循“修復舊文物如初”的原則,撥出巨資對其進行修復,並將其辟為青島民俗博物館。現存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前有兩個庭院,後有16個大殿,分別是聖母殿、龍王殿和財庫殿,供奉著天後、龍王和文武財神等神靈。其余寺廟由民間博物館舉辦,展出天後文化、民間手工藝品和民俗風情,常年向公眾開放,接待中外賓客。
這是青島著名的文化旅遊景觀,也是研究青島民俗的重要基地。
青島天後宮
天後宮建於1467年(明成化三年),遠在青島建城之前。作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天後宮不僅是集天後宮文化、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於壹體的著名文物古跡,也是青島沿海的壹座巨型民族風格古建築群。有著500多年的歷史,是青島發展的生動縮影。
1996年,青島市政府撥出巨資,按照“原樣”的原則對文廟進行了修繕,並將其命名為青島民俗博物館。
天後宮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有兩個庭院和16個禮拜大廳,包括天後宮、龍王宮和官員珍寶宮,內有天後宮、龍王宮、文廟和文廟的雕像。武財神等。其他大廳全年對公眾開放。它們用於民俗博物館舉辦的天後文化、民間手工藝品和民俗的展覽。
天後宮是青島市區著名的文化旅遊景點,也是研究青島民俗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