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 作者:本站 發布時間:2014-06-04
廣播、電視
1.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成立 有望成第四大運營商
按照國務院規劃,國網公司是廣電系“三網融合”的推進主體,將整合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按照三網融合總體方案及配套方案,國網原本於2010年左右就應該誕生,但幾經周折,四年半後才最終落地。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5月28日正式成立,註冊資金45億元。作為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企業,它將整合各地有線電視網絡,打破各自為政壹盤散沙的局面。未來還有望成為第四大運營商,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現有三大運營商競爭。
2.索尼電視產業連續10年赤字 有望年內實現盈利
日本索尼公司總裁兼CEO平井壹夫26日接受《產經新聞》采訪時,就該公司連續10年出現營銷赤字的電視產業表示:“現階段不會考慮出售或退出該產業。”平井壹夫再次強調稱,由於分公司化會加快經營判斷速度、促進成本削減,所以2014年度將會實現盈利。平井稱:“電視是能提高品牌力的重要商品。”關於持續赤字,平井指出:“本公司和海外銷售公司等的成本構造不具備經濟規模。”有分析師對2014年索尼1600萬臺電視機的銷售目標持否定意見。對此,平井表示,“與2013年的1350萬臺相比已經有了盈利趨勢”,並希望得到理解。
3.跨界融合註重體驗已成中國電視產業發展趨勢
5月28日,第九屆中國數字電視年度盛典在京召開,電視產業上下遊企業、內容運營單位以及主管部門對過去壹年中國電視產業發展進行總結與展望,認為傳統家電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跨界融合,電視從“看”到“用”的用戶體驗變遷已經成為現階段電視產業發展的主流趨勢。回歸近年來電視產業發展能夠發現,傳統家電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越來越多的在相互學習,互相跨界,***同發展,同時使用開始也開始從單純的“看電視”過渡到“用電視”“玩電視”。電視生產企業開始借助互聯網企業、IT企業、數字內容運營商、軟件開發商等非電視產業的優勢,對自身進行改造和升級。隨著從“看”電視向“用”電視轉變,產品對於“用戶體驗”也更為重視,體驗成為現階段彩電行業的核心。
4.中國廣播聽眾總數超6億年輕化明顯 偏愛音樂新聞節目
賽立信調查顯示,2013年全國城鄉居民的廣播接觸率聽眾總規模為6.72億人,比2012年增加了1.8%。音樂和新聞節目是聽眾最喜愛並且最常收聽的廣播節目。城市聽眾占66.5%,農村聽眾占33.5%;核心聽眾群年齡集中在25歲~34歲之間;男性聽眾占比為52.3%,較2012年有所上升;新聞、交通及音樂類頻率占全國主要廣播頻率近六成。隨著社會進步和技術不斷地推陳出新,收聽工具愈發現代化和多樣化,使得廣播的伴隨性特點越發明顯,互動性也更強。
5.真人秀讓電視節目從神秘走向生活
湖北衛視《如果愛》制片人崔妮介紹,長期以來,國內綜藝節目都是在演播廳內錄制,各種歌舞、選秀、相親類節目泛濫,已不能給觀眾持續帶來新鮮感。目前活躍在熒屏上的“真人秀”節目多達十幾檔,已成為當下最火紅的綜藝節目類型。湖南衛視的《花兒與少年》,以明星老少搭配窮遊歐洲為特色;浙江衛視《爸爸回來了》,延續《爸爸去哪兒》的親子熱,大秀明星父子私生活;江蘇衛視的《花樣年華2》中,5位美少女明星“上山下鄉”,體驗女知青農村生活;深圳衛視的《來吧孩子》,更是將鏡頭對準母親產子,記錄生命誕生的過程。此外,還有《人生第壹次》、《花樣爺爺》、《中國足球夢》等等。
電影
1.《盜墓筆記》盜墓題材之王將搬大銀幕
本屆戛納電影節上,版權所有方及出品方歡瑞世紀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對外公布,將攜星皓電影、光線傳媒作為聯合出品方正式將這部超人氣魔幻懸疑探險小說《盜墓筆記》搬上大銀幕。《盜墓筆記》系列將被改編為8部系列電影,第壹部《盜墓筆記之七星魯王宮》首次在戛納電影節上發布了概念海報,並登上了戛納日刊《銀幕》首日封底和《好萊塢報道》主場刊的封底內頁。英文概念海報精確地還原了小說中的懸疑緊張氣氛,古樹、懸棺等背景元素栩栩如生,探險者持手電探秘前行的畫面也足以讓讀者們將海報與小說中的情節對號入座,展開豐富的聯想。據歡瑞世紀董事長陳先生介紹,“《盜墓筆記》將以單部小說為基礎進行創作,該片也是系列電影的第壹部,將於2015年正式開拍,全球發行工作已啟動,預計2016年暑期全球同步公映。”
2.“舌尖上的中國”將出大電影,網友擔心被過度消費
5月26日下午,中央電視臺和東海電影集團在京啟動《舌尖上的中國》同名電影,將拍攝成壹部尋訪美食的愛情喜劇片,電影的導演、演員以及雙方的合作方式,目前還不得而知。
就目前舌尖主創方公布的消息來看,這部電影其實是以美食為主的愛情喜劇片,希望延續的是紀錄片裏美食的精髓和人文的情懷,而且電影合作雙方都表示會按電影的規律來操作這個項目。不過,舌尖大電影項目最終走向還需要等待主創方公布更多的細節。
為“舌尖”這壹舉動擔憂的粉絲不在少數,除了表達“不要過度消費舌尖這壹經典”的心聲,也擔心“電視節目拍成電影攪亂了電影市場”。
3.中國片商戛納“燒錢”揮金如土 瞄準海外發行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戛納電影節,出席的中國電影公司高管超過400人,幾乎所有內地電影公司都囊括在內。例如,今年會刊《Screen》的首期封面就被姜文的《壹步之遙》買下,而《Screen》的首日封底,則由南派三叔同名小說改編電影《盜墓筆記》拿下。以原著中提到的“秦嶺神樹”為主角的首款概念海報,在導演未簽約、演員未落實的情況下,先期發布,並公布影片的拍攝和宣發將耗費2億元。中國片商在戛納“揮金如土”,自然是瞄準海外發行。華語電影海外發行向來是壹項困難的工作。表面上看,近些年在戛納亮相的幾部華語大片,海外版權都賣得不錯。《龍門飛甲》、《武俠》等制作方壹團喜氣。不過,這幾部片子的海外版權到底賣了多少錢,恐怕只有買賣雙方才清楚。
4.八部動畫電影紮堆“六壹”上映,低幼仍是硬傷
今年從5月30日開始影院上映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