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廚師的祖師是誰

廚師的祖師是誰

我國民間的許多行業都有尊奉祖師的習俗,廚師行業自然也不例外。那麽,廚師的祖師爺是誰呢?古往今來主要有五種說法。壹為“竈王爺說”。相傳竈王是玉皇大帝的女婿,專門派往人間監廚並掌管家政,每到歲末要回宮匯報情況,因而家家不敢怠慢,向他獻美酒,供奉豬頭、魚鮮、糖瓜、花果和五色米食,同時用餳糖粘住他的嘴,讓這位成年累月煙熏火燎的神靈最後嘗點甜頭,以便“上天言好事,下地報吉祥”。還相傳竈王即會烹飪,又富有同情心,不時交給廚師壹些手藝,因此臘月二十三忌竈王時廚師禮拜最勤。年深日久,竈王便成為廚師的祖師爺了。實際上,竈王是火神祝融的化身,奉竈王為祖師,既是遠古水火崇拜的遺跡,含有安全用火、註意飲食衛生的深意。 二為“彭祖說”。彭祖,傳說中的養生家。據古代典籍記載,彭祖是顓頊的玄孫,相傳他歷經唐虞夏商等代,活了八百多歲。彭祖精於養生,《莊子·刻意》曾把他作為導引養形之人的代表人物,《楚辭·天問》還說他善於食療。彭祖因為善於調制味道鮮美的雉羹(野雞湯),獻給帝堯食用,被帝 堯封於大彭我國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楚辭·天問)中寫道:“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這藝術地反映了彭祖在推動我國飲食文化進步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漢代楚辭專 家王逸註曰: “彭鏗,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堯,帝堯美而饗食之也”。宋代洪興祖補註曰:“彭祖姓錢名鏗,帝顓頊玄孫,善養氣, 能調鼎,進雉羹於堯,封於彭城”。 彭鏗是彭部族的始祖,以後子孫繁衍,主要是他的“雉羹之道”可祖,便尊稱他為彭祖,他的後裔就叫彭祖氏。彭祖的“雉羹之道”逐步發展成為“烹飪之道”,雉羹是我國典籍中 記載最早的名饌,被譽為“天下第壹羹”。中國烹飪史中稱彭祖“是我國第壹位著名的職業廚師”,而且是“壽命最長的廚師”,至今被江蘇壹帶的廚師尊為祖師爺。三為“伊尹說”伊尹是商初重臣之壹,原名伊摯,尹為官名,甲骨蔔辭中稱他為伊。相傳伊尹生於伊水邊,成年後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為生,地位雖卑,而心憂天下。他見有莘氏國君有賢德,想勸說他起兵滅夏。為接近莘國君,他自願淪為奴隸,充任有莘國君貼身廚師。國君發現其才幹,提拔為管理膳食之官。經長期觀察,伊尹終於發現,有莘氏與夏同姓,均為夏禹之後,血緣聯系難以割斷,況且有莘國小力弱,不足以擔當滅夏重任。只有湯才是理想人選,決定投奔湯。其時湯娶有莘氏之女為妃,伊尹自願作陪嫁縷臣,隨同到商。他背負鼎俎為湯烹炊,以烹調、五味為引子,分析天下大勢與為政之道,勸湯承擔滅夏大任。湯由此方知伊妖有經天緯地之才,便免其奴隸身份,命為右相,成為最高執政大臣。伊尹不僅是輔佐湯奪取天下的開國元勛,還是後來三任商王的功臣,因此,伊尹在甲骨蔔辭中被列為“舊老臣”之首,受到隆重祭祀,不僅與湯同祭,還單獨享祀。 《墨子?6?1尚賢》稱:“伊尹為有莘氏女師仆。”師仆就是奴隸主貴族子弟的家庭教師。這可以和古希臘教育史上以教仆身份任奴隸主子弟的家庭教師相媲美。在甲骨文中有大乙(即商湯)和伊尹並祀的記載。可以說伊尹是我國第壹個見之於甲骨文記載的教師。。北京大學的王利器教授則認為“烹飪之聖”的桂冠非伊尹莫屬了。既然是“烹飪之聖”,無疑也是祖師爺了。四為“漢宣帝說”。漢宣帝劉詢幼年生活與祖母家中,深知民間疾苦、閭裏奸邪和吏治得失。即位後勵精圖治,選賢任能,賑濟災民,平獄緩刑。相傳漢宣帝熱愛烹飪也精於烹飪,尤為喜歡制餅和食餅,所以後世的糕餅業便以這位開明的天子作為祖師了。五為“詹王說”。相傳詹王是唐代開元年間鄂州應山名廚(今湖北應山縣)。以“滑肉”著稱於世。壹般人總是非常喜愛吃豬肉烹制的美味、可又多嫌油膩過大而只好忌口,這位詹廚偏取特別肥膩的豬奶脯肉做菜。有趣的是他要經過獨特的處理,即把去皮後切成骨牌狀的豬奶脯肉塊長時間用清水浸泡,再多次沖洗和瀝水,減少油膩。然後用精心配制的多味調料拌勻改味。壹段時間後,再上油鍋烹炸,出鍋後籠蒸。這樣幾經調制之後,送上餐桌的竟是壹種肉質鮮嫩,口感滑爽,口齒留香的特色美食了。於是詹廚特將這道肉饌命名為“滑肉”。從此,此饌在應城廣為流傳,就連辦紅白喜事的,也少不得這道美食呢。隨著滑肉名聲遠揚,大約開元年間,唐玄宗聽說了“應山滑肉”十分出名,便派人專程把詹廚召進宮中,讓他在禦膳房專門烹制滑肉。玄宗吃了極為滿意,壹時間詹廚備受青睞,得到許多的賞賜,還真讓別的禦廚大為嫉妒呢。有道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貪吃貪玩的玄宗皇帝遠離朝政,使得奸臣專權誤國有隙,終於招致了壹場“安史之亂”的社會大動蕩。老百姓倍遭兵變戰亂之苦,暫且不說。就連那位飽食終日的玄宗皇帝,竟也連驚帶嚇,再也食不知味了。奸相李林甫不讓玄宗吃帶鹹味的食物,反倒壹再讓禦廚烹制甜食,使得皇上胃口大倒。有壹天,唐玄宗專門召見詹廚,說想吃應山滑肉解饞。詹廚早對皇上體弱十分心疼,便著手烹制。哪知滑肉烹制完畢,奸相李林甫卻不讓送給皇上吃。他還在玄宗面前故意說:“陛下體弱,若進鹹食必定身體大虧。只怕滑肉下肚後,性命難保……”玄宗平日對李林甫寵信非常,總是言聽計從。此時難免龍顏大怒。他在奸臣唆使下,傳令將“心懷鬼胎”的詹廚推出斬首了。可憐忠心耿耿的詹廚竟做了屈死的千古冤鬼。這壹天正是農歷八月十三。臨刑之前,詹廚還讓人傳話給皇上:“不出百日,帝非食鹽。否則,性命難保。”唐玄宗病體真的壹天天加重了。禦醫冒死進諫,說:“只有吃帶鹹味的食物,才能讓龍體恢復。光吃藥是不會完全病愈的。”由於光進甜食,也實在讓玄宗受不了。他終於想到詹廚死前所說的話是有道理的。於是不再聽李林甫的話,壹邊服藥,壹邊改進鹹食,終於病情好轉,壹天比壹天有精神了。有壹天,玄宗忽然心血來潮,又想起多日未進美味應山滑肉了,便讓人傳話禦膳房。可進呈面前的卻不是往日熟悉的詹廚,而是別的禦廚。這壹來還真讓皇上動了惻隱之心,便後悔不該殺他。追悔莫及的唐玄宗親口傳諭:封已死的詹廚為“詹王”,農歷每年八月十三舉行祭祀盛典。詹廚由冤鬼變為受人祭祀的“詹王”,成為中國飲食文化史上的壹件可圈可點的大事,也被後人記錄了下來。應山滑肉的典故和它的創始人壹樣,也同樣被後世廣為傳誦,在中華美食苑裏占有獨特的壹席之地。至今,湖北及其他許多地方的飲食行業,仍有“八月十三祭詹王”的民間活動。應山等地逢年過節和請客盛宴,還將“應山滑肉”當作頭菜獻上呢。 廚師崇拜祖師,壹方面是對行業創始人的尊敬和懷念,另壹方面期待祖師保佑全行業技藝精湛,買賣興隆,日益發達。表達壹種美好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