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註: 天:比喻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東西。人民以糧食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泱泱華夏,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在飲食文化上也各有特色。我從小生活在大同,對大同的地方小吃更是熟悉。
北京人常說我們大同人“住的是金鑾殿,吃的是窩窩頭”。但在我們大同,“窩窩頭”也是多種多樣的:有黃糕、涼粉兒、蓧面芋芋、刀削面等數不勝數,每壹種都饞得讓人流口水
就說這山西的刀削面吧!面要揉成尺余長的筒狀,削面時,人站鍋前,壹手托面,壹手持刀從上向下往鍋裏削。削出的面條呈三棱形,寬厚長度壹樣。工藝精巧的廚師削出的面條“壹根落湯鍋,壹根空中飄,壹根剛出刀,根根削面如魚兒躍”。雪白的面條配上不同的湯汁和肉粒,別有壹番風味。人稱山西人是“醋老西兒”,所以調料裏醋是必不可少的,再加壹小勺鮮紅的辣椒油,色香味俱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碗。說起刀削面還有壹段典故:據傳當蒙古韃靼侵占中原後,為防止漢人造反,將家家戶戶[註: 每家每戶。指所有的人家。]的金屬器具全部沒收,每十戶人家只能用壹把廚刀輪流做飯。有位老漢想取刀做面,不料刀已被別人搶先拿走了。老漢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壹塊薄鐵皮,就用這個切吧!他把揉好的面團放在壹塊木板上用左手端好,右手操起鐵片就削了起來,薄薄的面片
最好吃的要數涼粉兒了,果凍般晶瑩剔透的粉塊兒,被壹刀刀地切成薄薄的粉條,配上翠綠的鮮黃瓜絲與柔嫩的鹵煮豆腐幹,看
著就讓人眼讒。先別急著流口水,對咱‘醋老西兒’,醋與辣椒的搭配可謂天作之合[註: 合:配合。好象是上天給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壹起。祝人婚姻美滿的話。],幾滴醋,壹小勺辣椒加上大顆飽滿的蓮花豆與濃烈的蔥湯、蒜汁,壹碗鮮涼潤口的涼粉兒就算完成啦!白、黃、灰、綠、紅的搭配,使妳還來不及欣賞就迫不及待[註: 近:緊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地狼吞虎咽[註: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起來。在嘴裏咬上幾口,涼粉兒的柔滑與蓮花豆、黃瓜清脆的聲音在嘴裏組成了壹支有趣的“涼粉兒”交響曲,稍不留心,淘氣的涼粉兒便會流進妳嗓子飛入鍋中後不住地翻滾,很快就煮熟了。那才叫好吃呢、
如果妳到大同來,壹定記得要來品嘗這裏的小吃。不僅飽眼福,還能飽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