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提到的很多菜品,其實都不是以肉葷為菜的,比如寶玉為晴雯特意留的豆腐皮包子,司棋要求小廚房為她蒸得嫩嫩的雞蛋羹,劉姥姥進大觀園深以為奇的茄子卷鯗……紅樓夢裏的美人都是靠考究的素凈飲食養出來的。
富貴人家的吃食除了為滿足口腹之欲,更多的是為了追求養生,延年益壽。在中國的理療文化裏,食補、藥膳占了很大的分量。
中醫強調內補,外調,“吃”是人體內部與外部連接最重要的壹條道路,所以古往今來,中國人在“吃”上不斷摸索前進,從而形成最完整,最龐大,最繁多,最考究的中華飲食文化。
而在中華飲食文化裏,最初的,發展時間最長的,最養人的,則“粥”當屬第壹位。
粥在古代稱為“糜”,據考證已有4000多年歷史,早在龍山文化時期,我們的祖先早就懂得將食物烹調至熟而食,他們種植農作物,創制了最早的鍋——陶制的炊具“鬲”,最初的粥就是在“鬲”中煮制的。所以粥的古字寫作“鬻”,正是這個緣由。
粥在古代的地位比米飯還高,古代蒸制米飯非常麻煩,但煮粥只需水,米,還有鍋,壹加熱即成,既省錢糧,又有極強的飽腹感,還方便,所以粥是古代人飲食的第壹選擇。
粥的廉價使它在很長壹段時間內被富人排斥,認為食粥是貧窮的象征,然而隨著經濟醫學藥理的發展,人們漸漸挖掘出粥對人體的好處,粥品便蔓延到上層貴族。
宋朝《太平禦覽》特有“糜粥”壹節,首次把粥冊封為“國食”。
《紅樓夢》中出現多款粥品,每壹樣的做法和描寫都給人極大的享受,從作者細膩精妙的文筆中,我們好像已經看見膩白的米粥,聞見粳米的清香。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寶玉吃的那壹碗“碧梗粥”,只是粳米和水熬制,沒有再多加其他壹點點修飾。這碗粥像黛玉,渾然天成,不落窠臼,不需要多加壹點雕飾已是最好。
但這碗粥的顏色卻也時常使我想起那個自稱檻內人的妙玉。“碧粳米”之所以為“碧”就是因為它白中微微泛青的顏色,書中形容它“碧瑩瑩綠畦香稻米飯”,這就像是玉的顏色,妙玉是壹個清高,孤芳而自賞的生命,她常伴青燈古佛,總使我將青白色與她聯想在壹起,如若書中寫到吃碧粳粥的人不是寶玉,而是妙玉的話,我想我能夠想象得到那個畫面,禪意也許就在壹碗碧粳粥裏。
粳米是大米的壹種,其粥有“世間第壹補”之美稱。粳米的糙米比精白米更有營養,它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概率。所以常食粳米粥有利於身體健康。
在第四十五回中,黛玉因寶釵以燕窩粥對她咳疾的關懷,徹底卸下了對她的防備。壹碗小小的粥推動了書中整個劇情的發展,體現人物性格的走向,由此可見作者寫作心思巧妙和對人情心理的細膩掌握。
回到燕窩粥,燕窩為雨燕科動物金絲燕及多種同屬燕類用唾液或唾液與絨羽等混合凝結所築成的巢窩。上等的燕窩色白潔凈,有“東方珍品”的美稱
中醫認為燕窩:"養陰潤燥、益氣補中、治虛損、咳痰喘。”這也是為什麽林妹妹咳疾最適合吃燕窩滋補的原因了。
現代醫學發現,燕窩可促進免疫功能,有延緩人體衰老,延年益壽的功效,亦可滋陰潤肺補而不燥;養顏美容,使皮膚光滑、有彈性和光澤;益氣補中促進血液循環,增進胃的消化和腸道吸收力。
今天,燕窩無疑當選最受女性歡迎的壹種補食。
紅樓夢裏還有壹款粥品相當珍貴,就算在中秋佳節,這種粥也只給賈母做了壹碗。
壹般的稻米都是白色的,可有壹種米是紅色的,紅米又稱胭脂米,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的作用,所含紅曲黴素K可阻止生成膽固醇,蘊含多種營養物質,其中以鐵質最為豐富,故有補血及預防貧血的功效。
賈母這碗粥便是“紅稻米粥”,中秋之夜,尤氏捧了唯壹的壹碗紅米粥給賈母,賈母吃了半碗便吩咐將剩下的送給鳳姐兒吃,這足以體現賈母對王熙鳳的疼愛。
紅樓夢裏是最講究紅色的,尤其怡紅公子寶玉最愛紅,他喜歡女孩子的胭脂,出家以後也披了壹件紅色大氅。
對這壹碗紅米粥的描寫,其中也飽含作者對早年奢華生活的復雜情緒。
由此可見,粥在中國歷史悠久,並隨著文明的發展不斷豐富著中國的飲食文化,壹碗粥,就能牽動龐大的歷史,同時影響著今天的人飲食觀念。
現代的人更加註重自身的滋補與健康狀況,食粥已成為人們養生的首選膳食,五谷粥,雜糧粥配合合理運動,更能達到瘦身,強健身體的作用。
近年來大火的運動——瑜伽,已經成功進入中國並與中國陰陽醫學理念結合,其中就有提到食素粥搭配瑜伽訓練,有利於凈化身體的肌理,排出體內的汙濁和廢氣。
早晚食粥養胃益氣,是追求身體健康的不二之選。《紅樓夢》裏的養生食補之道仍值得我們繼續研究,繼續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