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用餐場合及註意事項
當被邀請參加早餐、午餐、晚宴、自助餐、雞尾酒會或茶會,通常只有兩種,壹種是正式的,壹種是隨意的。如果去的是高檔餐廳,男士要穿著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要求穿正式服裝,男士必須打領帶。
下面介紹幾種最具代表性的場合及註意事項:
1.自助餐
自助餐(也是招待會上常見的壹種)可以是早餐、中餐、晚餐,甚至是茶點,有冷菜也有熱菜,連同餐具放在菜桌上,供客人用。壹般在室內或院子、花園裏舉行,來宴請不同人數的賓客。如果場地太小或是沒有服務人員,招待比較多的客人,自助餐就是最好的選擇。
自助餐開始的時候,應該排隊等候取用食品。取食物前,自己先拿壹個放食物用的盤子。要堅持“少吃多跑”的原則,不要壹次拿得太多吃不完,可以多拿幾次。用完餐後,再將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不允許“吃不了兜著走”。如果在飯店裏吃自助餐,壹般是按就餐的人數計價,有些還規定就餐的時間長度,而且要求必須吃完,如果沒有吃完的話,需要自己掏腰包“買”妳沒吃完的東西。
自助餐有兩種類型,坐式並且享受部分服務的是最美妙的。它將優雅的環境和輕松的氣氛熔於壹體,這樣的聚會需要壹定的服務,除非它小得女主人可以應付得過來,同時也需要足夠的空間容納餐桌。另壹種是不需要餐桌的,也沒有服務或者很少,客人們自娛自樂,可以自帶碟子、銀具和餐巾到壹個自己覺得最舒適的地方,而且隨時可以討論問題。
自助餐,除了解決由於額外服務產生的問題,也解決了女主人安排桌位的問題。當客人們自由選擇地點時,先後次序和是否適合滿意等並不是主人的責任。往往提供了很多種菜肴,客人有足夠的選擇余地,主人也不必擔心菜單是否符合他們的胃口。
2.雞尾酒會
雞尾酒會的形式活潑、簡便,便於人們交談。招待品以酒水為重,略備壹些小食品,如點心、面包、香腸等,放在桌子、茶幾上或者由服務生拿著托盤,把飲料和點心端給客人,客人可以隨意走動。舉辦的時間壹般是下午5點到晚上7點。近年來,國際上各種大型活動前後往往都要舉辦雞尾酒會。
這種場合下,最好手裏拿壹張餐巾,以便隨時擦手。用左手拿著杯子,好隨時準備伸出右手和別人握手。吃完後不要忘了用紙巾擦嘴、擦手。用完了的紙巾丟到指定位置。
3.晚宴
晚宴分為隆重的晚宴和便宴兩種。
西方的習慣,隆重的晚宴也就是正式宴會,基本上都安排在晚上8點以後舉行,中國壹般在晚上6點至7點開始。舉行這種宴會,說明主人對宴會的主題很重視,或為了某項慶祝活動等。正式晚宴壹般要排好座次,並在請柬上註明對著裝的要求。其間有祝詞或祝酒,有時安排席間音樂,由小型樂隊現場演奏。
便宴是壹種簡便的宴請形式。這種宴會氣氛親切友好,適用於親朋好友之間,有的在家裏舉行。服裝、席位、餐具、布置等不必太講究,但仍然有別於壹般家庭晚餐。
西方的習慣,晚宴壹般邀請夫婦同時出席。如果妳受到邀請,要仔細閱讀妳的邀請函,上面會說明是壹個人還是先生或夫人陪同,或者攜帶伴侶。在回復邀請時,妳最好能告訴主人他們的名字。
4.其他註意事項
西餐的壹個特點就是餐具多:各種大小杯子、盤子、銀器具等。
餐具是根據壹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順序精心排列起來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盤(或湯盤),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湯匙也放在食盤右邊。食盤上方放吃甜食用的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檳酒杯、啤酒杯(水杯)。餐巾疊放啤酒杯(水杯)裏或放在食盤裏。面包盤放在左手,上面的黃油刀橫擺在盤裏,刀刃壹面要向著自已。正餐的刀叉數目要和菜的道數相等,按上菜順序由外到裏排列,刀口向內,用餐時按順序由外向中間排著用,依次是吃開胃菜用的、吃魚用的、吃肉用的。
比較正式的餐會中,餐巾是布做的。高檔的餐廳餐巾往往疊得很漂亮,有的還系上小緞帶。註意,別拿餐巾擦鼻子或擦臉。
小瓶裝鹽和胡椒,可以在每壹套餐具中間的前面放壹份,可以每兩套餐具之間放壹個甚至只在餐桌的中心位置放壹個,這樣就可以***用壹套小瓶了。
餐具都擺齊以後,不要忘了餐桌的裝飾物,例如蠟燭臺或用妳的茶壺做個小花瓶等,都可以增添浪漫的氣氛。
招待客人時不要把熱水放在玻璃杯裏,這樣既不科學,又不安全,因為玻璃杯容易燙手。所以,熱水、熱茶等,應該放在瓷杯裏,玻璃杯是用來裝冰塊或是冷水的。
西方喝茶的方式和中國也不壹樣。中國喝茶方法壹般都是把茶葉直接放在茶杯裏用開水沖著喝,茶葉仍在杯子裏。西方是用袋泡茶或把茶葉先放在茶壺裏泡,然後把茶水倒出來喝,茶杯裏不留茶葉。
就坐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要蹺腿,和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為佳。餐臺上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女主人拿起餐巾時(沒女主人就看男主人),表示開始用餐,把餐巾鋪在雙腿上,如果餐巾很大就對折放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
在正規的晚餐,要等女賓放好餐巾後,男士再放餐巾。最好用雙手打開餐巾,切忌來回抖動地打開餐巾。不要將餐巾別在領口上、皮帶上或夾在襯衣的領口。用餐的時候,頭要保持壹定高度,不能太低,不能過多地移動頭。
就餐期間,如果暫時離開座位,可以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千萬不要把餐巾放在桌上,否則就意味著妳不想再吃,讓服務員不再給妳上菜。
很多主人並不願意客人在家裏吸煙。如果妳想吸煙,可以在上甜點之後,並得到男主人或女主人的允許,去指定的地方吸煙。不要坐在用餐的座位上,讓身邊的客人和妳壹同享受“仙境”。
二.西餐餐桌禮儀
餐桌上必須要註意的是:
1.西餐點菜及上菜順序
西餐菜單上有四或五大分類,其分別是開胃菜、湯、沙拉、海鮮、肉類、點心等。
應先決定主菜。主菜如果是魚,開胃菜就選擇肉類,在口味上就比較富有變化。除了食量特別大的外,其實不必從菜單上的單品菜內配出全餐,只要開胃菜和主菜各壹道,再加壹份甜點就夠了。可以不要湯,或者省去開胃菜,這也是很理想的組合(但在意大利菜中,意大利面被看成是湯,所以原則上這兩道菜不壹起點)。
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
1)頭盤。西餐的第壹道菜是頭盤,也稱為開胃品。開胃品的內容壹般有冷頭盤和熱頭盤之分,常見的品種有魚子醬、鵝肝醬、熏鮭魚、雞尾杯、奶油雞酥盒、焗蝸牛等。因為是要開胃,所以開胃菜壹般都有特色風味,味道以鹹和酸為主,而且數量少,質量較高。
2)湯。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湯。西餐的湯大致可分為清湯、奶油湯、蔬菜湯和冷湯等4類。品種有牛尾清湯、各式奶油湯、海鮮湯、美式蛤蜊湯、意式蔬菜湯、俄式羅宋湯、法式焗蔥頭湯。冷湯的品種較少,有德式冷湯、俄式冷湯等。
3)副菜。魚類菜肴壹般作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稱為副菜。品種包括各種淡、海水魚類、貝類及軟體動物類。通常水產類菜肴與蛋類、面包類、酥盒菜肴品都稱為副菜。因為魚類等菜肴的肉質鮮嫩,比較容易消化,所以放在肉類菜肴的前面,叫法上也和肉類菜肴主菜有區別。西餐吃魚菜肴講究使用專用的調味汁,品種有韃靼汁、荷蘭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國汁和水手魚汁等。
4)主菜。肉、禽類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稱為主菜。肉類菜肴的原料取自牛、羊、豬、小牛仔等各個部位的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牛排按其部位又可分為沙朗牛排(也稱西冷牛排)、菲利牛排、“t”骨型牛排、薄牛排等。其烹調方法常用烤、煎、鐵扒等。肉類菜肴配用的調味汁主要有西班牙汁、濃燒汁精、蘑菇汁、白尼斯汁等。
禽類菜肴的原料取自雞、鴨、鵝,通常將兔肉和鹿肉等野味也歸入禽類菜肴。禽類菜肴品種最多的是雞,有山雞、火雞、竹雞,可煮、炸、烤、燜,主要的調味汁有黃肉汁、咖喱汁、奶油汁等。
5)蔬菜類菜肴。蔬菜類菜肴可以安排在肉類菜肴之後,也可以和肉類菜肴同時上桌,所以可以算為壹道菜,或稱為壹種配菜。蔬菜類菜肴在西餐中稱為沙拉。和主菜同時服務的沙拉,稱為生蔬菜沙拉,壹般用生菜、西紅柿、黃瓜、蘆筍等制作。沙拉的主要調味汁有醋油汁、法國汁、幹島汁、奶酪沙拉汁等。
沙拉除了蔬菜之外,還有壹類是用魚、肉、蛋類制作的,這類沙拉壹般不加味汁,在進餐順序上可以作為頭盤。
還有壹些蔬菜是熟的,如花椰菜、煮菠菜、炸土豆條。熟食的蔬菜通常和主菜的肉食類菜肴壹同擺放在餐盤中上桌,稱為配菜。
6)甜品。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後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從真正意義上講,它包括所有主菜後的食物,如布丁、煎餅、冰淇淋、奶酪、水果等。
7)咖啡、茶。西餐的最後壹道是上飲料,咖啡或茶。喝咖啡壹般要加糖和淡奶油。茶壹般要加香桃片和糖。
2.位次問題
即使來賓中有地位、身份、年紀高於主賓的,在排定位次時,仍要請緊靠主人就坐。男主人坐主位,右手是第壹重要客人的夫人,左手是第二重要客人的夫人,女主人坐在男主人的對面。她的兩邊是最重要的第壹、第二位男客人。
東方與西方進餐的習慣多有不同,特別是正式的西餐宴會,規矩頗多。如果對此壹無所知,難免賠笑大方。
著名學者錢歌川先生曾經舉過兩個例子。
其壹是在希特勒舉行的壹次宴會上,壹位中國使節按照在國內進西餐的習慣,用餐巾去揩拭刀叉,殊不知這種做法極不禮貌,仿佛是責備刀叉不幹凈。希特勒壹見之下,立即命令侍者將全體客人的餐具壹律重新換過,使那位中國使節窘迫難堪。
其二是李鴻章出使德國時出的洋相。李鴻章應俾斯麥之邀前往赴宴,由於不懂西餐禮儀,他把壹碗吃水果後洗手用的水端起來喝了。當時俾斯麥不了解中國虛實,為不使李鴻章丟醜,他也將洗手水壹飲而盡,見此情形,其他文武百官只得忍笑奉陪。今天東西方人民之間的交往愈益頻繁,了解餐桌上的禮儀也是十分必要。
參加西餐宴會時應該註意下列事項:
l.應等全體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示意後才開始用餐。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壹道菜。這是美國人的習慣,同歐洲有些國家不同。
2.餐巾應鋪在膝上。如果餐巾較大,應雙疊放在腿上;如果較小,可以全部打開。餐巾雖然也可以圍在頸上或系在胸前,但顯得不大方,所以最好不這樣做。可用餐巾的壹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但絕不可用餐巾揩拭餐具。
3.進餐時身體要坐正,不可過於向前傾斜,也不要把兩臂橫放在桌上,以免碰撞旁邊的客人。
4.使用刀叉時,應右手用刀,左手用叉。只用叉時,可用右手拿。使用刀時,不要將刀刃向外。更不要用刀送食物入口。切肉應避免刀切在瓷盤上發出響聲。吃面條時,可以用叉卷起來吃,不要挑。中途放下刀叉,應將刀叉呈“八”字形分別放在盤子上。如果把刀叉放在壹起,表示用餐完畢。
5.取面包應該用手去拿,然後放在旁邊的小碟中或大盤的邊沿上,絕不要用叉子去叉面包。取黃油應用黃油刀,而不要用個人的刀子。黃油取出要放在旁邊的小碟裏,不要直接往面包上抹。不要用刀切面包,也不要把整片面包塗上黃油,而應該壹次扯下壹小塊,吃壹塊塗壹塊。
6.吃色拉時只能用叉子。應用右手拿叉,叉尖朝上。如果上色拉的同時也上了面包、餅幹的話,可以用左手拿壹小塊面包或餅幹,幫著把色拉推上叉子。
7.吃魚時可以用左手拿著面包,右手拿著刀子,把刺撥開。已經人口的肉骨或魚刺,不要直接吐入盤中,而要用叉接住後輕輕放人盤中,或者盡可能不引入註意地用手取出,放在盤子的邊沿上,不能扔在桌上或地下。水果核也應先吐在手心裏,再放入盤中。
8.要喝水時,應把口中的食物先咽下去。不要用水沖嘴裏的食物。用玻璃杯喝水時,要註意先擦去嘴上的油漬,以免弄臟杯子。
9.進餐時不要將碗碟揣起來。喝湯可以將盤子傾斜,然後用湯匙取食。喝茶或喝咖啡不要把湯匙放在杯子裏。
10.吃飯,特別是喝湯,不要發出響聲。咀嚼時應該閉嘴。
11.不要在餐桌前擤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噴嚏或咳嗽,應向周圍的人道對不起。
12.在飯桌上不要剔牙。如果有東西塞了牙非取出不可,應用餐巾將嘴遮住,最好等沒有別人在場時再取出。
13.進餐時,始終保持沈默是不禮貌的,應該同身旁的人有所交談。但是在咀嚼食物時不要講話。即使有人同妳講話,也應咽下口中食物後再回答。談話時可以不放下刀叉,但不可拿著刀叉在空中搖晃。
14.在餐桌上,壹路的食物都應用刀叉去取。只有芹菜、小蘿蔔、青果、水果、幹點心、幹果、糖果、炸土豆片、玉米、田雞腿和面包等可以用手拿著吃。
15.當侍者依次為客人上菜時,走到妳的左邊,才輪到妳取菜。如果侍者站在妳右邊,就不要取,那是輪到妳右邊的客人取菜。取菜時,最好每樣都取壹點,這樣會令女主人愉快。如果實在不喜歡吃某種菜,也可以說:“謝謝妳,不要了。”
16.當女主人要為妳添菜時。妳可以將盤子連同放在上面的刀叉壹起傳遞給她或者交給服務員。如果她不問妳,妳就不能主動要求添菜,那樣做很不禮貌。
17.餐桌上有些食品,如面包、黃油、果醬、泡菜、幹果、糖果等,應待女主人提議方可取食。大家輪流取食品時,男客人應請他身旁的女客人先取,或者問她是否願意讓妳代取壹些。進餐時,不能越過他人面前取食物。如需要某種東西時,應在別人背後傳遞。
18.用餐畢,客人應等女主人從座位上站起後,再壹起隨著離席。在進餐中或宴會結束前離席都不禮貌。起立後,男賓應幫助婦女把椅子歸回原處。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來的樣子折好,除非主人請妳留下吃下頓飯。
要使宴會從始至終充滿愉快和諧的氣氛,不僅客人要舉止得當,彬彬有禮,男女主人的態度也至關重要。
宴會開始後,男女主人的責任是使席間的談話始終活潑而風趣,每個客人都不受冷落。如果有人談及不恰當的話,主人應立即巧妙地設法轉移話題。
用餐時,主人應待客人吃完壹道菜後,再換下壹道菜。主人吃飯速度不可太快,如果多數人已吃完,而少數人尚未吃完時,更應放慢速度,以免使客人感到不安。
席間,主人應盡力使每位客人感到舒適自如。如客人將刀叉掉在地上。應立即禮貌地為他換壹把。如果客人不慎打碎盤碗,女主人應鎮靜地收拾幹凈,安慰客人,絕不能顯出不說之色。
最後,主人絕不能在客人面前計算請客所花費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