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面花
逢年過節,紅白大事,面花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外形精巧美觀,味道香甜可口,十分受當地人的喜愛。但不同的用途,面花的做法也不盡相同。果子,多用花椒水和面,形如松、竹、梅、蘭、菊等植物,用油炸制,用於節日待客及兒童零食;供獻,多做成動物形狀,制法如蒸饅頭,蒸後上色,按照做壽、兒童過生、祭靈等不同用途,會做成壽桃、兔子、金童等不同形狀;插花,花色多為玫瑰、牡丹等,用作獻祭老人下世及三周年祭典用,民間傳說吃插花,還可消災抵難。
攪團
攪團本是過去當地百姓貧苦時的日常食品,但因其原料為雜糧,天然健康,加之做法更加精細,近年來逐漸成為了風味小吃。攪團所用面粉必須是粗糧,多為玉米面攪團的吃法很多,澆熱湯酸菜、做涼水“魚魚”涼調、炒食、燴攪團塊等等捷克。商洛人吃攪團,大多要調辣子,調得碗裏紅如血方才夠味。
寺坡橡子涼粉
橡子涼粉為商洛的風味小吃,是洛南縣寺坡高塬村用當地特有的橡樹資源來制作的。制作銷售橡子涼粉,走上了壹條致富路。寺坡橡子涼粉的原料為成熟的橡子,把橡子打成澱粉,用泉水和制,再做涼粉。成品吃起來爽滑、筋道,十分可口。
丹香苜蓿粉蒸肉
將香苜蓿晾幹、洗凈、煮軟、切段,小麥面粉炒熟,與香苜蓿加豬油、白糖及調味料拌勻,碗裏下層放上切好片的去皮煮至五分熟的肥肉,上層放好拌勻的香苜蓿。肉味鮮香,苜蓿飄香,肉味與苜蓿味巧妙結合,壹番風味,自是獨特誘人。
孝義柿餅
先削去柿皮,再放在太陽下曬,曬軟後反復捏勻,繼續曬,反復多次後收藏在大缸內。第二年春天,便可開缸食用。柿餅核少、個大、油質重,結的霜潔白雪嫩,回味綿甜細潤。
洋芋糍粑
洋芋糍粑即以土豆為主要原料烹調的膳食,是當地流行的壹種小吃。制作時先將土豆去皮蒸熟,然後將蒸熟的土豆用木捶搗碎,則成為洋芋糍粑,口感細而綿軟。食用時有多種方式:將糍粑切塊放入酸菜湯內煮,再澆上辣椒油,色鮮味美,為“燴糍粑”;把糍粑盛入碗中,再把大蒜、花椒、海椒等各種調料放入另壹碗中,再加上熱的酸菜湯,用洋芋糍粑蘸著吃,又是另壹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