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靈泉寺
龍泉山,自漢晉南北朝至隋朝命名為江夏山。唐初稱嘉善山,故意為沿兩山而行。唐天寶末年,當朝宰相以挖地取泉的方式建房,形成東西兩口井。東井有氣就晴天,西井沒氣就下雨,所以叫靈泉山。宋代以後,現命名為——龍泉山。
靈泉寺,位於下龍泉山腳下,始建於公元749年。長沙嶽麓書院的創始人董力和他的兩個兄弟在這裏剃度出家後,歷代僧人都在這裏講學。高峰時,數百名僧侶聚集在壹起。然而,這座古廟在明清時期因時代變遷而被毀。當代禪師本煥老僧,移至圈地。他祝大僧住在靈泉寺,並於2001年12月開始重建靈泉寺。
為傳承開山祖師董力師兄精神,教化世人利國利民,滿足當代眾生需要,我寺住持祝大僧設立以藥師佛文化為特色的修學體系,並將此寺定為以弘揚藥師佛文化為主導的修學基地。
2、明楚王墓(江夏龍泉山)
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龍泉鎮龍泉山,是明代(公元1368-1644年)九位楚王的陵墓。
755-79000記載:“趙楚王鎮,太祖第六子。人生之初,平武場報之以宜,毛曰‘吾乃楚之子’。公元1381年,17歲的朱楨在武昌成為楚王後,將居住著八大世家的千戶大集鎮遷到山外,並將山周圍的區域定為陵區。從此,靈泉山改名為“龍泉山”。朱楨死後成為趙王,此地成為趙、莊、賢、康、段、殷、公、巴陵九王的陵墓和墓地。
3、中山艦博物館
位於江夏金口古鎮金雞湖,靠近長江,被金雞山和牛頭山環繞。它是以中國近代史上的壹艘著名船只中山艦命名的主題紀念博物館。
中山艦自加入中國海軍以來,經歷了“護國”、“護法”、“孫中山廣州災變”、“中山艦事件”、“保衛武漢”等五次歷史事件。是中國近代史特別是國民革命史上的重要歷史見證。
4、青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江夏區紙坊鎮東南部,熊廷弼公園所在地。
熊廷弼公園,以明代著名軍事家、邊塞人熊廷弼命名,是壹座山清水秀、亭臺玉立、花木扶疏的綜合性公園。
5、熊廷弼公園
熊廷弼公園,位於江夏區紙坊南青龍水庫旁,是青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中園。因明代兵部尚書、副都熊廷弼(江夏紙坊人)而得名。
6、白雲洞
位於武漢市江夏區紙坊鎮西部,夏川村北五公裏處的八番山南麓,是壹個全長300多米的大型天然溶洞。它由前洞、中洞、天井和後洞組成。
7、八分山文化公園
八分山位於紙坊西,武漢南10公裏。海拔272米,面積約6平方公裏。因山中有水,分八字,故名“八分山”。山上林木茂密,四季常青,登上山頂,可以俯瞰造紙廠全景,美麗宜居。
巴山文化園觀光路由慈雲項目組成
8、梁子湖風景區
錦繡山莊位於江夏五裏界,緊鄰梁紫湖,是壹處獨具特色的大學生戶外活動基地。
9、錦繡山莊
位於江夏區金口鎮北長江南岸的胡愛山山頂。相傳禪宗始祖菩提達摩“壹葦沿江航”,故古稱達摩亭。該亭建於壹個未知的時代,重建於明代。發現石碑上刻著“昔日汝南有黃鶴,城永遠遷”。這裏有春秋時期的閑亭,白雲在胡愛山停留了千年。“今天改名為劉蕓館很容易。
10、留雲亭
位於江夏區金口街道胡愛山山腳下,長江邊上,像壹條蜿蜒的巨龍,橫臥在胡愛山山腳下。護岸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是長江上唯壹的古代航運設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1、槐山磯駁岸
金口因金水河進入長江口,古稱土口而得名。直到唐宋時期,在土口發現了金礦,於是改名金口。
江漢地區附近有許多歷史悠久的遺跡。比如漢陽龜山的愚公集,江夏金口的關羽,都是為大禹治水而獻身的。土水應該是以大禹的妻子塗山石命名的,所以叫土川、土水。
金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雖然很多老街屋都被破壞了,但大部分街區依然保持著原有的格局和風貌,留下的是古色古香、回味無窮的石板路。
從010年到1010年,在梁紫湖和斧頭湖之間,在這片現在被農田和魚塘分割的丘陵地上,有大量晚唐到元明時期的窯址。近150處青瓷和青瓷窯址相繼被發現,因為第壹處發現於江夏區胡俟鎮,並以胡俟窯址群命名。
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12、金口老街
位於江夏區潛龍島科技園,包括楊橋湖、上潭湖、下潭湖、玉葉潭、明星林場等區域,有“潛龍八景”、“楊橋湖二十四橋”等景觀。公園內有青蛙、蟾蜍、烏梢蛇、豹貓等省級保護動物,八哥、家燕、黑水雞、灰喜鵲、大山雀等省級保護鳥類。
010至1010,起於紙坊金龍街道廟山段,貫穿大華山、青龍山、八分山生態休閑綠道,全長30公裏,止於余金龍街大橋新段。
山彎彎曲曲,綠油油的,90%的路都在山裏蜿蜒,走走走,去野外走走,騎騎自行車也不錯。全長30公裏,可步行6小時,騎行2小時完成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