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日本人發明了“骨泳”,魚已經被剃掉了,但魚還活著。

日本人發明了“骨泳”,魚已經被剃掉了,但魚還活著。

日本文化在世界上壹直廣受爭議。喜歡的人會有很高的認同感和向往感,不喜歡的人會很難接受。由於歷史和文化背景的原因,選擇的主觀性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兩極化的。

為了追求“極致”的新鮮感,幾年前,日本飲食文化協會在壹檔美食節目中展示了壹種新菜系“骨泳料理”。

這段視頻在海外引起了軒然大波,網上壹片討伐聲。最終,日本只能刪除上傳的視頻。

“骨泳”又稱“泳骨”,是指遊動的骨頭,意思是魚在只剩下骨頭的情況下,還能保持生命體征,在水中遊動。

這在實際生產技術中聽起來有點可怕和殘酷。廚師會將活魚中魚肉最多的部分切片,讓顧客食用後將剩下的切片魚放入魚缸中,實現“吃魚看魚遊”的視覺味覺雙重刺激。

這種烹飪不是任何壹個人都能做的。它需要徹底了解魚的血管和神經分布,並徹底研究最適合的刀法。只有熟練的廚師才能在不破壞魚的生命維持組織的情況下做到這壹點,同時使食材對稱而美麗。

在日本人看來,這種行為代表著工匠精神,因此受到上流社會高端人士的歡迎。這些食客將觀看廚師的刀工,感嘆魚的美味,同時讓削骨的“活魚”在水中遊泳。

這種烹飪方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國古代十大酷刑之壹。從活體上取生肉,以確保最後壹刀切開後,該物體仍有生命體征。

不得不說,在這樣看似“偉大的刀工”的研究和品味選擇中,日本人的內心世界是相當殘酷的。

日本人對飲食的要求壹如既往地執著,“新鮮”是他們永遠不會放棄追求的目標,以至於到現在,這種追求已經到了偏執的地步。

對於生魚片料理來說,食材的新鮮程度會對食物的味道產生很大的影響。用於生魚片的魚必須具有高含水量和精細的肌肉纖維組織,但這樣的魚容易變質和腐爛。因此,從打撈到運輸,此類原料不能以會破壞肌肉纖維組織的方式冷凍,而只能在低溫下保存在冰塊中,以確保肉質鮮嫩和最佳口感。

以生魚片為例,沒有多余的烹飪方法。為了獲得最佳的食用體驗,除了食材的選擇之外,刀工也成為這道菜最重要的呈現方式。廚師需要剔除食材中口感不佳的部分,用刀將最好吃的部分切薄、切厚,大小形狀勻稱。

因此,日本廚師在刀具的選擇上要求很高。除了最基本的鋒利度,他們還需要細分刀具的使用和食材的劃分。在日本,有幾十種可以與外科醫生的手術刀媲美的廚師刀,技術非常考究。

憑借完美的刀工,食材的形狀使日本廚師註重擺盤。無論在哪個國家,對於高端美食來說,擺盤都是提升食物格調的重要環節,它甚至可以上升到藝術。在追求美學方面,日本人從未不甘落後,將自己的風格發揮到了極致。

“骨泳”的出現,也是日本追求原料新鮮度、刀工和擺盤創新的極致體現。

眾所周知,日本是壹個將“生食”文化貫穿生活的國家。除了“骨泳”,還有許多其他同類型的菜肴,也受到日本公眾的高度贊揚。

常見的活魚、牛蛙生魚片和“骨泳”類似,它們的肉在食材還活著的時候就被切開食用。牛蛙刺身大多將牛蛙下半身切掉,用冰塊保鮮。此時,牛蛙的上半身仍完好無損,有生命體征。通常,食客用筷子戳它,牛蛙會眨眼或掙紮,它越掙紮,廚師的刀功就越嫻熟。

與牛蛙刺身的做法相同,廚師會將活龍蝦在低溫環境下保存壹段時間,然後將龍蝦頭與身體分離,將蝦肉切成塊,與蝦頭壹起端上餐桌。如果食客吃完蝦肉後,龍蝦的觸角和腳還在動,就證明這道菜很完美。

生魷魚可能是日本最常見和最不尋常的菜肴。地理位置的特點使得日本主要以水產食品為主。在眾多海鮮菜肴中,魷魚飯非常有名。廚師迅速肢解魷魚的身體,將頭和腳留在米飯上,並澆上調味醬。魷魚會在鹽的影響下瘋狂蠕動,然後食客就可以吃了。

還有壹些更讓人看不懂的菜,比如烤章魚。這種烹飪方式不需要任何技巧,只需將章魚直接放在烤肉上即可。然而,這樣的食物壹點也不好吃,甚至因為沒有經過處理而不好吃,也不容易烹飪。

有些日本料理確實很精彩,有些烹飪方法純粹是為了博眼球,它們的流行也將日本壹些人的變態需求展現得淋漓盡致。

生食最大的隱患是寄生蟲。在日本,寄生蟲病的發病率相當高,而諾如病毒流行的主要原因是生食。

也許是因為文化差異,我覺得生食在某種程度上並不可怕,但類似“骨泳”的生食方式總是讓人不敢深入思考。

以前聽不會做飯的朋友說,把食材做好是對它最大的尊重。

在智人時代,人類吃生食也是壹種普遍現象。火的出現和使用使人類開始嘗試熟食,這是人類文明的壹大進步。

在早期中國進入文明社會之前,“吃生肉”也是壹種常見的飲食方式。炊具的發明引發了第二次營養革命。在西周,丁濤和陶圭的流行使食物在食用前先在湯裏煮熟。漢代以後,鐵器的出現使烹飪熟食成為普遍現象。

炊具的出現和熟食的流行使人類和動物逐漸分離。在現代社會,日本壹直保持的生食飲食習慣不能完全視為文明的落後,只是所選擇的文化傳承和發展道路不同。

“骨泳”到此為止。不知道各位讀者對類似的烹飪有什麽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