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有座小城,
深藏在桂北九萬大山中,
東連柳州,北鄰荔波,
夾在兩大熱門旅行地間,
卻極少出現在人們的旅局清單中,
即使是法定假期人也不多。
談及廣西,
也很少有人會想起它。
但看似名不見經傳的它,
卻擁有叫板 桂林 的山水,
不輸 樂業 的天坑群,
比肩 荔波茂蘭 的喀斯特森林,
壯闊媲美 金沙江、怒江 的河灣峽谷,
這裏是中國和世界公認的長壽之鄉,
擁有90多名百歲老人。
這裏山清水秀、空氣清新,
吸引著眾多老人來這裏旅住。
它就是 廣西河池巴馬。
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聖地、
喀斯特的王國、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
這個適合養老的山水小城,
是時候讓全國人民知道了。
巴馬瑤族自治縣,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聖地”,隸屬於中華人民***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位於廣西西北部。全縣總面積1971平方公裏,聚居著瑤、壯、漢等12個民族。巴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山壹水壹分田”之稱,土地顯得很珍貴。
巴馬百歲以上的老人占了全縣人口萬分之三點零八,列全國第壹位,居世界前列,是繼前蘇聯的高加索、巴基斯坦的罕薩、厄瓜多爾的比爾卡班和中國新疆的南疆之後的第5個長壽之鄉。在這裏的壯村瑤寨常可見到許多百歲兄弟、百歲姐妹、百歲夫妻。巴馬成了中外聞名的“長壽區”。
這裏的人為何能長壽?據中外專家、學者30多年來的反復調查研究,並進行了科學檢測,認為與環境、飲食、勞動、風俗習慣、 社會 諸因素有關,離不開天、地、山、水、人五字。
天
這裏陽光充足,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20.4℃,夏季雨量充沛,利於作物生長,白天溫熱,夜間涼爽,利於睡眠休息,加上每立方厘米空氣中的負氧離子(能凈化空氣)高達2萬個,比城市街道高出10倍至幾十倍。在這樣的天候下,人體機器自然保持著長期的良好運轉狀態。
地
這壹帶土壤中含有錳、鋅、硒、鎳、鉻、銅、鎘等多種元素,而且是高錳、鋅,低銅、鎘,為生長長壽食品的優質土壤。且此類土壤分布與長壽老人分布密度成正比,與心血管發病率分布呈反比。經化驗,這裏的長壽老人頭發裏錳的含量比廣州人、東京人頭發的錳含量高10倍。
山
盤陽河流經處是山區,壹般海拔400米~600米,山間夾雜著大小谷地與農場,有些是中溫帶的石山或半石山地帶,長壽老人多居住在這樣的山區。由於這些山區壹般比較偏僻,處封閉或半封閉狀態,無喧囂,無汙染,傳染病傳入和原發病都很少;加上人們終生在山上生活、勞動,運動量大,肺活量增加,吸入新鮮空氣多,身體得到鍛煉,抗病能力增強,自然有助於 健康 長壽。故此種巖溶峰叢群被稱為“長壽型地貌”。
水
這裏的水源也含多種有利於人體的微量元素。經化驗的多股水源均屬高品位優質礦泉水。其中所含的硒、矽是其他礦泉水所少見的,聞名的長壽點——甲篆鄉波開屯的清泉含12種有利於人體的微量元素;被美國《華爾街日報》稱之為“神仙水”的巴馬城東南12公裏的民安礦泉水更含有24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還有賜福湖半山腰流出的礦泉水,除了含有優質礦泉中存在的鍶、偏矽酸完全達標外,還含有溴、碘、鋅、鋰、硒等10多種有利於人體的微量元素,這在廣西是首次發現。
眾多泉水從地底帶出多種養分精華,匯入盤陽河,哺養著壹代代的長壽老人。因此,盤陽河成了“長壽河”。
人
指人為因素,含吃食、風俗習慣、精神面貌等。盤陽河上下壯瑤人家常吃玉米粥食。這裏的玉米纖維素多,蛋白質含量比壹般大米高,還有抗癌作用。其中著名的珍珠黃玉米,維生素B1、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均高於其他地區的玉米。玉米粥成了既富營養,易於消化,又可減少腸胃病的“長壽粥”。
他們的食用油料以火麻油為主,火麻油在常見植物油中含不飽和脂肪最高,有潤腸、補溢之功,可治老人便秘、降低血壓和膽固醇,被稱為“長壽油”。那裏的百姓歷來的飲食都以清淡為主,本地產的苦麻菜、竹筍、豆類、薯類等,都是長壽老人經常吃用的抗衰老食品。
還有,這裏的人終生勞作,早睡早起,勤儉知足,而且樂觀開朗,善良寬厚,尊老愛幼,樂於助人,同時有傳統節慶習俗等文娛活動來調劑生活,於是自然形成了壹個“康樂無憂”的生存空間。
百魔洞
位於巴馬甲篆鄉坡月村西側,距縣城30公裏,距公路2公裏。“百魔”,壯語意為“泉口”,因該洞靠近盤陽河出水口,洞口有泉水,泉水邊的壯村叫百麽村,洞便取名百魔,“百魔”也體現出此洞之神奇。
洞口朝南,高近百米,有南北兩洞,洞分四層,目前只遊覽二、三兩層,遊程長4000米;因它是洞上洞,洞下洞,洞旁洞,洞後洞,全部遊完,遊程近萬米。
各洞(包括壹些洞廳)高寬80米~100米,有的達140米,甚至上千米,有十多個或黃或白的大石廳。全洞可容萬人同時遊覽,常年溫度在20℃左右。洞中乳石高大、氣派、完整、雄偉,最高石筍高達39米、直徑10米,三五米直徑的石柱多得可組成石柱林。
此洞是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天,洞中有河。南、北洞間,是個桶形的通天洞。“桶壁”是百米峭壁,“桶底”是方圓20畝的橙果園,沿“桶邊”險徑可攀上“天窗”,俯瞰空谷奇觀。
南洞的二、三兩層洞又各有特色:第二層洞景觀以疏朗別致、玲瓏剔透見長;第三層洞景觀則光怪陸離,晶瑩瑰麗,石幔遍布,宛如宮殿,更有滿地石珠,大者如皮球,小者如豆粒。百魔洞中有泉水與從西邊仁鄉潛來的盤陽河伏流交匯後,奔騰直下坡月河段。有壹處叫“河西走廊”的暗河可通竹排。如再往北開發,走出百魔洞半裏之遙就進入興人村的武人洞,該洞長2000多米,美景不亞於百魔洞。
百鳥巖
位於巴馬甲篆鄉西北兩公裏的烈屯,距公路1公裏,距縣城20公裏,是盤陽河流經巖溶地貌區最後壹個伏流出口,該洞因洞口高大幹爽,氣候溫和,有巖燕、巖鷹、翠鳥、蝙蝠等鳥類棲息其中。每天早晚,成群的巖燕在洞口飛旋戲水,蔚為壯觀,故名百鳥巖。
盤陽河流出洞口後,與下遊不遠處的壹個小水電站庫區連成壹個長約2000米、寬約80米的小湖泊。約80米寬的洞口被倒掛的石鐘乳壹分為二,兩洞口內側相通。洞內水面約10萬平方米,可從洞口乘舟入洞,洞道寬處約40米,窄處約10米,壹路蜿蜒曲折,與上遊的白熊洞相通。
入洞約300米轉折處,有百米高的“天窗”,光束下照,使洞內壹片金碧輝煌。右側有出口,口外有沙灘,可停舟泊岸。
沙灘右側有30多平方米的石臺,臺面坑坑坎坎,臺的壹側是雪白洞壁,上有石鷹、石幔、石觀音等。臺對面洞壁乳石千姿百態,頂部怪石倒懸。巖泉飄灑,蝙蝠驚飛。側洞口外的香椿林下,野花耀目,植被茂密。
甲篆村
甲篆村位於巴馬瑤族自治縣縣城西北19公裏處,巴馬至鳳山公路經此,是甲篆鄉政府駐地。這裏長壽老人較多,其他有名的長壽村巴盤屯、百馬村、平安屯、拉亨屯都在附近。盤陽河自甲篆村外2公裏的烈屯百鳥巖流出,河道迂回,秀水環繞,漁舟往還,鵝鴨遊弋。
兩岸奇峰峻峭,村屯錯落,田園適布。還有虎山、象山、孔雀山,以及千奇百怪的大小溶洞群,有點類似陽朔風光。夏日傍晚,近村河段則成為天然浴場。
男女分開,分別在不同的河段進行裸浴。附近河中還出產壹種魷魚,體肥肉嫩,油煎食用,香脆可口。
賜福湖
賜福湖位於巴馬瑤族自治縣縣城東8公裏的賜福村以下的盤陽河段,是因巖灘電站蓄水後形成的長形湖泊,水面平均寬約400米,延綿數十裏。
壹座長396米、高39米的雙曲拱橋橫跨湖中,把長湖分成東南湖、西北湖兩部分。橋南有海拔600多米的維漢山,橋北有海拔500多米的直立山,兩山雄視湖面。湖面有數百個由山頭形成的小島和半島。
湖右岸丘陵連綿,左岸石山重疊,中間便是原來的山谷,水深不可測。最宜於乘舟遊湖,不論春夏秋冬,不管晨昏午夜,不計風晴雨霧,都可看到不同的景色:山之碧、水之清、竹之翠、木之秀,全是天賜壽鄉的美景。
美食 有卷粉
熱氣騰騰的粉皮出籠,
配上燒腸、花生米
還有黑豆豬腳湯、火麻湯、羊癟湯、
煙熏臘肉、油包肝、油魚、黑山羊......
此外,這裏的巴平特米
環江“下南菜牛”、“五香”
(香豬、香牛、香米、香鴨、香菇)
等也非常有名。
這就是巴馬,
無論是峽谷探險,還是山水觀光,
無論是養老度假,還是尋覓 美食 ,
都值得去的壹個地方。
找個時間,我們去巴馬養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