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入長安,先是被“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賀知章大人贊為“謫仙人”,又被玉珍公主傾慕。無知後輩以為太白蹉跎半生,其實不是。玄宗皇帝傾慕其文采,召其為翰林。供其美酒美食美人,作為壹個詩人,太白可謂“出道即巔峰”。
他不需擔心生計,只需要喝喝酒寫寫詩,就有壹大批高級粉絲(皇帝,宰相,各部部長)交口稱贊,熱烈鼓掌。 詩歌的盛唐未必是詩人的盛唐,但是對於太白來講,詩歌的盛唐就是他的盛唐。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開始了流亡生涯,但是即便是流亡,詩仙的流亡的條件也遠好於詩聖。 至德二年,57歲的李白投入永王帳下,永王亦賞識其文采,李白作《永王東巡歌》抒發自己建功立業的豪情壯誌。
奈何好景不長,永王兵敗,李白鋃鐺入獄。 詩仙豈是池中物,很快李白就被救了出來,加入了宋若思的團隊,再次成為高級幕僚。妳看,李白無論走到哪裏,都能遇見高級粉絲。
因為李白參加了永王東巡,被朝廷流放至夜郎。
當年王昌齡被貶,太白送他時作詩曰: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想不到現在輪到自己了。 58歲的詩仙辭別親戚朋友開始往夜郎走,居然幸運地在半途遇朝廷大赦天下,無罪釋放了。幾經波折,李白依然不改詩酒人生的脾性,順長江而下,感慨系之,作《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他回到金陵,往來於金陵宣城兩地,繼續遊山玩水,飲酒作詩。 每作壹文,海內驚瞻。 奈何天不假年,此時的謫仙人已是病魔纏身,逍遙快活的日子沒過多久,李白便與世長辭。
李白死時,小他十壹歲的杜甫依然在流亡路上李白死時,小他十壹歲的杜甫依然在流亡路上,遍地是戰亂和饑荒: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已經朝不慮夕,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杜甫依然不忘社稷黎民。 他邊流亡邊作詩,兩年後才到達安逸的成都,在浣花溪畔建了座茅草屋,世稱“杜甫草堂”。
在這裏順便說壹句,漫長的漂泊,長久的苦難磨去了杜詩除格律外壹切的雜音。自杜甫之後,再高調的詩人都以杜甫為正宗! 可是活著的杜甫當然不會知道這些。?相比詩仙的“輕舟過萬山”,詩聖在白帝城沒有快樂過壹天。
白帝城不是家,杜甫老了,想回家。 告別白帝城,杜甫又繼續漂泊,途中甚至五天沒有飯吃,差點餓死在路上。他遇到過亂兵,土匪,也曾數次迷路,誤入煙波蒼茫的洞庭,自此再無音訊。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他想回家的願望終於是無法實現了。貧病交加,年老體弱,59歲病逝於孤舟詩仙的失意,對於詩聖來講,可能只是常態。正所謂沒有世態炎涼,不過都是世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