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ican
巴比肯位於倫敦東部,是二戰後建成的壹座城中之城。考慮到巴比肯這個詞原本的意思是“堡壘”,可見這個地區是多麽的與世隔絕。
戰爭的硝煙幾乎將這個地區夷為平地。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設計巴比肯,到最後完成,大概用了60年。
現在,它是壹個擁有2000多個房間的住宅區,兩所學校和壹個世界領先的藝術中心。它是倫敦最特別最有個性的區域,是建築愛好者打卡朝聖的地方,是激發攝影愛好者靈感的天堂。
第壹次來巴比肯的人可能會有壹個印象,這裏壹點也不像倫敦!因為它的建築風格完全是後現代主義的,和我們熟悉的大本鐘、白金漢宮完全平行。但是當妳聽壹個建築之旅的時候,妳會發現這樣的建築在倫敦是存在的,是包容的,是前衛的,是那麽的合理。
他的三位建築師——Chamberlin,Powell,Bon,絕對嚴謹,詩意,理想主義。相比它們更實用的功能,巴比肯更像是壹個超越時代的旗手,為後人留下了比“房子”更珍貴的藝術財富。
巴比肯的建築初衷是給戰後的倫敦人提供壹個最接近現代城市的完美生活。這裏的許多想法即使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也是非常先進的。
巴比肯整個住宅區有幾種房型,有低層住宅,有三層三角塔,有超豪華獨棟別墅。當其中三座塔樓完工時,它們是當時歐洲最高的住宅建築。
參加建築觀摩團,我們總會聽到導遊提到“野蠻”這個詞。“野獸派”指的是建築中的“野獸派”。簡單來說就是壹個巨大的建築風格,混凝土立面粗糙。
巴比肯建成時,工人們甚至用錘子鑿出建築外部的混凝土紋理。現在,想象壹下,還是不可思議。
這個建築之旅的英文名是“建築之旅:野蠻還是美麗?”翻譯過來就是“粗糙還是美麗?”
我想,在迷宮般的體驗中,遊客會慢慢明白,為什麽這個看似沈悶陰郁的地區,也是壹個烏托邦式的詩意理想國。妳會在這裏沈浸在壹個“不屬於倫敦的倫敦”,卻能帶給妳無限的靈感和驚喜。
1.建築物觀察之旅需要提前預訂。成人價格12.5英鎊。全程90分鐘左右,會有人用英語講解。
2.建築之旅只在周末進行,通常在下午。
室內植物園
巴比肯中心有壹個室內植物園。雖然它是倫敦第二大室內植物園,擁有2000多種植物和魚類,但它就像秘密花園壹樣,每月只在周日開放半天,讓人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市中心的綠洲。
這個植物園還有壹個特別之處。那就是在植物園裏,有壹面和巴比肯壹模壹樣的混凝土墻,上面點綴著綠色的植物,有壹種特別的超現實感,像是頑強的草在巖石的縫隙裏生長。
這堵混凝土墻只不過是巴比安中心劇院的後臺。它成為植物園的壹部分,也使巴比肯中心的不同空間成為壹個有機的整體。
此外,在這個“都市綠洲”,熱愛下午茶的英國人還為妳準備了壹場親近自然的約會!每周日下午,客人可以在這裏享受壹頓天然的下午茶。
1.植物園免費參觀,無需提前預訂,但只在每個月限定的周末開放。時間為下午12:00-17:00(16:30為最後入場時間)
現在公布的開放日期是2月11日,2月25日和3月4日。更多信息可以在這裏找到。
2.植物園的下午茶壹定要提前預定,越早越好。價格為普通套餐每人27.5,具體時間和預訂方式可以在這裏找到。
3.如果妳想更多地了解植物園,妳還可以預訂參觀遊覽,由壹位經驗豐富的園丁帶領,時間為60分鐘。
成人售價12.5英鎊,具體時間尚未公布。感興趣的朋友請關註官網。
巴比肯藝術中心
巴比肯中心是倫敦著名的藝術中心。它的功能非常復雜,不僅包括展廳,還包括電影院、音樂廳、劇院、圖書館等等。
如果妳周末來這裏,妳會發現展廳門口總是排著長隊。我們在這裏看過幾個展覽,發現這裏展覽的主題和角度都很新穎。展品很多,要花很長時間才能仔細看完,但是看完之後壹定收到了很多貨。
除了展覽,它也是許多國際藝術節選擇的場地,例如剛剛結束的倫敦國際啞劇節,許多戲劇都在這裏上演。
今年的倫敦國際啞劇節有壹個劇叫《300elX50elX30el》。故事發生在壹個落葉滿地的偏遠村莊,描述了洪水來襲前的壹個荒誕的夜晚。
圖片來自網絡圖片來自網絡
六個小房子全部背對觀眾,觀眾要通過攝影師在舞臺上拍攝的實時視頻,像偷窺者壹樣觀看每個房間裏的生活。
攝影師在橢圓形的軌道上順時針旋轉,每個房間的故事好像翻到壹半的頁面,直到下壹頁才能繼續寫。
圖片來自網絡圖片來自網絡
這種表現手法真的很吸引人。它將戲劇和電影結合起來,打破了表演場景的空間維度,挑戰了傳統的觀影體驗,甚至在某壹瞬間將觀眾帶入了劇中。
在巴比肯中心有很多像這樣的前衛藝術表演。翻翻它厚厚的每月活動介紹本,妳會覺得有太多的東西等著妳去探索,時間根本不夠用!
在巴比肯中心,最常見的照片是人們三五成群。他們從演出場地出來後,正熱烈地討論著,贊嘆著。
好的藝術在尋找它的舞臺,這樣的舞臺本來就是藝術。
TateModern
2016年,倫敦大大小小的註冊博物館多達250家。除了最負盛名的,除了歷史悠久的大英博物館,國家美術館,自然和歷史博物館等。還有泰特現代美術館,2000年開館,只有10多年的歷史,卻每年吸引500萬遊客。
泰特現代美術館位於泰晤士河南岸,原為壹座舊電廠。99米高的煙囪在泰晤士河南岸非常顯眼,400多萬塊磚組成了這座發電廠的立面,細節豐富。當它被改建為美術館時,設計師在壹樓加了壹個玻璃入口,頂部加了壹個玻璃磚,讓這座保守老舊的建築熱鬧了許多。
2016年6月,由建築師赫爾佐格德梅隆(HerzogdeMeuron)設計的新空間——新擴建的10層塔式開關樓也竣工了。這座65米高的塔樓不僅將泰特現代美術館的展覽空間擴大了60%,還為遊客提供了壹個從頂層360度俯瞰倫敦的觀景平臺。
泰特現代美術館收藏了從1500年至今的現代藝術作品,來自英國和世界各地。但妳也不用擔心在談論現代藝術時讓人敬而遠之,泰特現代美術館更像是壹個“遊樂場”,而不是壹次嚴肅的參觀。
它從來不缺觀眾,無論是工作日還是周末,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孩子們把這裏當成寬敞明亮的活動場地,熱衷於在壹樓渦輪大廳的地毯上翻筋鬥;而大人們會在下班後來到壹直開放到10點的博物館,度過壹個充滿知識的周五之夜。
泰特現代美術館由工業建築改造而成,所以展覽空間很高很寬,展覽類型更豐富。長152米、寬24米、高30米的渦輪大廳最值得關註。其龐大的體量給了藝術家充足而難得的創作空間。
自2000年以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優秀作品在這個大廳展出。我們在官方網站上找到了壹些照片,妳可以感受到這個巨大的藝術展覽帶來的震撼。
TateLates
除了優秀的展品和與眾不同的展覽空間,泰特現代美術館還有壹個吸引人的活動,叫做泰特美術館。泰特美術館只在每個月的最後壹個星期五舉行,時間是晚上6點到10點。
在這個特別的夜晚,遊客不僅可以加班參觀常規展覽,還可以和現場DJ壹起縱情跳舞。同時還有壹些專題講座和電影放映。
TateLates入場免費,但是場面很火爆,進門可能會排很長的隊。建議早到。
免費觀景臺
如果妳後悔沒有趕上泰特美術館的特別活動,或者沒有足夠的時間欣賞泰特現代美術館的藏品,我們仍然建議妳來。除了泰特現代美術館的建築本身,它的10層觀景臺,觀景層,也是免費觀賞倫敦天際線的好地方。
從這裏可以俯瞰聖彼得大教堂、碎片大廈、金融區、泰晤士河等。就妳所見,都是極好的風景。
在這裏,妳壹方面可以看到過去,另壹方面可以感受未來。
在泰特現代美術館周邊街區,妳會發現它現代、時尚、整潔,充滿設計感。它代表了泰晤士河南岸的創意、活力和復興,具有濃郁的文學氣息,書寫了屬於南岸的獨特文化和風景。跳過泰晤士河,看看北岸的聖彼得大教堂,妳會再次感受到莊嚴、神聖和宏偉。可以說是倫敦最早的區域中心,壹路見證著城市的興衰。
泰特現代美術館的魅力也代表了倫敦的活力。
它在古老的土壤裏種下了仙鶴,鑄就了這座城市未來的輝煌。
小貼士:
1.泰特現代美術館的開放時間是:
直到周日10:00-18:00,周五周六10:00-22:00(觀景臺禁止提前半小時進入)。
2.去泰特現代美術館之前,可以下載壹個泰特App。這個軟件可以成為妳的隨身語音向導,讓妳的參觀過程更加順暢。
談論在格林威治自然歷史學校的壹天
Greenwich
如果直接從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前的碼頭坐船,壹路向東,大概半個小時就能到達格林威治。
在路上,我們經過了倫敦眼、千年橋、市政廳等。無盡的地標讓人應接不暇。但穿過倫敦塔橋後,兩岸著名的風景慢慢退去,只剩下低矮的居民樓和無名建築。這種落差感讓人感到莫名的平靜,就像暴風雨前的寂靜,等待著更猛烈的洗禮。
就是帶著這種感覺,我們來到了格林威治。它是壹個公園,壹座宮殿,也是英國史詩般航海時代的見證。
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格林威治沿海地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現在,在格林威治沿海地區的中心,有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這是壹個世界級的博物館,由四個獨立的建築組成。仔細逛完這四個地方,妳就知道大半個格林威治了。
卡蒂薩克號
位於格林威治港附近的“卡蒂薩克”號不僅是現存最古老的帆船,還是壹座海事博物館。
這艘帆船建於1869年,長64.7米。它非常美麗壯觀。
在19世紀,它主要在中國和英國之間旅行。作為茶葉貿易的海洋運輸工具,它是第壹艘從中國向倫敦運送新鮮茶葉的船只。
整個博物館的外觀是藍色的玻璃,建在“卡蒂薩克”號上,就像凝固的浪花,讓船永遠向前。遊客可以走在甲板上方,想象卡蒂薩克號在海上航行,或者在底部下方的博物館裏,近距離觀察帆船底部完美的弧線,仔細閱讀相關資料。
如果妳逛累了,卡蒂薩克號裏還有壹家咖啡館,遊客可以在船底享受壹頓特別的下午茶,相當別出心裁!
字體國家海事博物館建於1807年,1937年向公眾開放。這裏展出了3300個船模、4000幅油畫和5000件科學導航儀器和測量工具。
在這裏,妳可以看到科學,感受到藝術,遙遠的海洋時代以它的神秘和宏偉召喚著我們。不要忘記,永遠保持探索的勇氣和激情。
國家航海博物館
在知道格林威治這個地名之前,相信更多的人是從格林威治時間這個詞知道的。
在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的小院子裏,有壹條用銅做成的凹線。這條線,也就是傳說中的本初子午線,也就是0度經線,跨越了這條線,也就是地理意義上的橫跨東西半球。
1675年,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出於航海的需要,在格林威治建立了皇家天文臺。它幫助水手用星星確定方向,在航海史上起了重要作用。
後來越來越先進的觀測設備已經不適合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的空間了。1998年,天文臺遷址。這座位於格林威治的老天文臺不再被用作天文觀測功能,而是壹座博物館。
現在,當妳來到這個博物館,遊客不僅可以在天文臺拍攝壹張有趣的本初子午線照片,了解天文學知識,還可以參加壹場“星際漫步”,在天文臺工作人員的講解下,更多地了解我們頭頂上的星空。
格林威治天文臺幾乎每天都有天文館展覽,分為不同的主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官網查看壹下。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
女王之家,位於國家海事博物館的東面,是壹棟兩層的白色小樓。看起來很對稱,口袋大小。雖然沒有上面提到的其他博物館那麽有名,但是可以感受到富麗堂皇,充滿了英國王室的貴族感。
從1616年到1635年,詹姆斯壹世為安妮女王建造了女王宮。這是英國歷史上第壹座完全古典的建築。大廳非常宏偉,黑白相間的地磚,開闊的空間,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電影中皇室和貴族舉行宴會的場景。
這裏另壹個著名的地方是郁金香樓梯。樓梯的圍欄是海藍色的,與白色的主體風格相搭配,有壹種特別幹凈漂亮的感覺。如果在網上看樓梯下面,屋頂的藍色玻璃看起來就像壹只藍色的眼睛,讓樓梯更加神秘深邃。
現在,女王的宮殿主要陳列與航海有關的繪畫。展品不多,但都很漂亮。
皇後宮
考文特花園,位於倫敦西區,是倫敦最繁華的地區之壹。它以皇家歌劇院和精致的商店而聞名,經常遇到許多技藝高超的街頭藝人。
有壹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暖心電影,《流浪貓鮑勃》(《AStreetCatNamedBob》),在科文特花園拍攝。
壹個有趣的博物館,——倫敦交通博物館,就隱藏在這個鬧市區。成立於1980年,是壹個以倫敦公***交通發展為主題的博物館。
倫敦交通博物館,前身是花市建築,建於1872年,屬於維多利亞時代優雅的工業建築。也有很深的歷史積澱。
參觀倫敦交通博物館的正確路線是從二樓開始。
電梯門壹打開,妳就會看到壹張印有倫敦地標的圖片。然而,如果妳仔細觀察,妳會發現這張圖並不是現在的倫敦。左上角用小字寫著“倫敦1800”。
時光倒流200年,展廳裏有早期的倫敦馬車模型。走近觀看,還能聽到汽車、馬匹的聲音和城市道路的噪音。
當時人們居住的地方離工作場所很近,整個交通系統的發展就是城市向外擴張的歷史。從馬車到電車,渡輪到輪船,電車到火車,火車到地鐵.
時間往下看,會發現倫敦作為當今世界最繁華的城市之壹,確實經歷了壹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的艱辛和付出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在博物館的壹樓,有很多不同時期的倫敦公***交通工具。包括各種公交車,出租車,無軌電車,電車,甚至火車車廂。遊客不僅可以走近,還可以走進去,體驗壹次穿越時空的乘坐。
除了1:1的車輛模型,交通博物館的其他展品還包括海報、員工制服、不同時期的門票等等。關於倫敦地鐵的壹些冷知識很有意思,這裏就不多講了。有機會就看了!
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參觀和學習,倫敦交通博物館也是孩子們玩耍和成年人互動體驗的好地方。孩子可以成為小“司機”,認認真真地學公交司機的樣子,像大人壹樣拍壹張照片;成年人可以走進地鐵的車頭和車尾,甚至可以親自試著駕駛地鐵,感受那些讓倫敦地鐵保持正常運行的幕後英雄們是如何努力工作的。
除了常規展覽,倫敦交通博物館還有壹些特別展覽,最近的壹個是《PosterGirls》,展示了20世紀初女性畫家為倫敦地鐵創作的傑出海報。他們風格各異,角度新穎,無壹例外都很有趣。
壹幅優秀的海報應該是詩畫結合的藝術。可以美到讓人忍俊不禁。而這些海報,在反映歷史的同時,也給後人留下了美的享受。
小貼士:
1.這個博物館位於考文特花園,是倫敦交通博物館的主要博物館。它還有壹些大型展品,收藏在倫敦市中心以西的埃克頓車庫分館。分館藏書多達37萬件,但市民如要參觀,需提前在官網查詢特別開放時間。
2.參觀倫敦交通博物館需要買票,但是這張票壹年可以無限次參觀。
當前位置倫敦夏天短,冬天長。冷風壹吹,天就開始黑了。
無盡的黑夜給了藝術家壹張幹凈的背景紙。從12月開始,期待已久的聖誕亮燈儀式,那些童話般浪漫的燈光,點綴著牛津街、攝政街閃閃發光的小燈,洋溢著節日的氣氛。
2008年倫敦燈光節於1月18日至21日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倫敦設計了50多件燈光作品,供遊客免費參觀和自由拍照。
這些藝術照明作品將倫敦變成了壹個露天博物館。藝術家和魔術師壹樣,把作品藏在熟悉的小巷、角落、空氣甚至教堂裏。雖然展覽只有四天,但足以將倫敦變成童話中的仙境,大人小孩都樂在其中。
整個燈節分為六個區域,分布在倫敦中心區。每個區域大概有六個以上的燈光作品。遊客只需要在手機上下載壹個遊覽倫敦的APP,就可以很容易地沿著地圖找到展品,並閱讀APP上的文字說明。
在眾多燈光作品中,我們最喜歡的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聖靈之光(第二章)”。華麗的燈光效果就像給金色的教堂塗上了“五彩清漆”。它的精致和色彩真的讓人睜不開眼。
同樣精彩的還有位於考文特花園的“水族館”。有頭腦的藝術家BenedettoBufalino和BenoitDeseille把紅色電話亭變成了壹個水族館。夜幕下的巷子裏,這個電話亭獨自亮起來,魚兒在裏面遊來遊去。“現在大家都有手機了,不再需要電話亭了,我們為什麽不把電話亭裝滿水,變成壹個水族館呢?”藝術家解釋道。
此外,我們還看到白色氣球在特拉法爾加廣場上空隨風起舞。它們就像壹首歌的音符,隨著音樂隨意搖擺。
我們在聖馬丁教堂高聳的塔樓上看到了由粉紅色霓虹燈構成的梯子。藝術家希望在這個繁忙的城市中心提供壹個遠離所有幹擾的庇護所。
我們還在泰晤士河南岸的海沃德畫廊的屋頂上看到了壹個閃閃發光的三角形立方體。它們被稱為“六十分鐘譜”,就像壹個沙漏。顏色代表時間的流逝。以倫敦眼為背景,在城市的天際線上記錄時間的流逝
倫敦燈光節的最後壹個晚上,倫敦像往常壹樣飄著細細的雨。但在這樣壹個多雨、多風、潮濕的夜晚,有很多人從四面八方趕來參觀燈節。
為了這次活動,倫敦最繁華的地段甚至在晚上關閉了四天,只為了讓遊客更安心地享受這場藝術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