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廬陽區地區生產總值243億元,增長17%;財政收入12.8億元,增長3.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65億元,增長14.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0億元,增長2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6億元,增長5%;農民人均純收入8606元,增長14%。
“十壹五”期間,廬陽區始終堅持“雙輪驅動”,狠抓“三大推進”,攻堅克難,開拓創新,順勢而為,全面超額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7%以上,是“十五”末的2.74倍;財政收入連跨9個億元臺階,是“十五”末的2.8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年均增長48.1%、41.3%;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21億元,年均增長41.6%;引資總量、利用外資分別是“十五”末的6.8倍、5.4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是“十五”末的1.7倍、1.8倍。“十壹五”,是廬陽經濟綜合實力提升最快、發展質量最優、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
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6.7億元,增長24.1%;實現財政收入21.6億元,增長1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億元,增長15.4%。 2009年,廬陽區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359萬元改造總裏程15.8公裏的崔譚路、範郢路等8條村村通道路,開工建設環湖北路汙水管網,完成明星水庫、東大壩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成小錢郢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並回遷安置群眾。
廬陽區2012年加快生態農業發展,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新建設施蔬菜面積800畝,建成各類農業基地20多個,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7家,其中3家被評為市級示範性合作社。 2009年,廬陽區為80家企業落實協議貸款5億多元,為97戶企業爭取省、市獎勵扶持資金1013萬元,幫助企業獲得貸款、技改等貼息資金550萬元,區控股時雨小額貸款公司為70戶中小企業提供貸款95批次1.05億元。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合晶電子、星辰電纜等10家企業新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永信信息、利特環保等8戶企業被命名為合肥市科技創新型企業,通過2007-2008年度全國縣(市)科技進步考核。加大財政投入支持工業區發展,啟動多層標準化廠房建設,增強了工業區的服務功能。全年新建、續建工業項目88個,完成工業投資59億元,增長34%。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28戶,達到129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44戶,皖能發電、天威合變產值超10億元。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1億元、增加值38億元,分別增長34%和35%,其中廬陽工業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6.2億元、增加值20.5億元,分別占全區總量的58%、54%。
廬陽區2012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40億元,完成工業投資71.8億元。產值超億元企業達65戶,其中超10億元2戶、超5億元7戶。 轄區內批發零售商業、飲食服務業、休閑娛樂業、旅遊業、信息服務業興旺發達。被譽為“安徽第壹街”的長江中路分布著數十家全市場壹流的大型商場,平日人流如織,是合肥市的鬧市旺埠;入夜燈火璀璨,成為廬陽的“不夜城”。
新引進的世界500強企業匯豐銀行順利入駐、英國樂購已經開業,臺灣大潤發項目開工建設。編制北壹環商辦新街區發展規劃,加強淮河路步行街整治管理,啟動桐城路花卉特色街和阜南路美食街創建工作。在亳州城、大西門等14個社區開展社區商業示範創建活動,順利完成城隍廟、中菜市等5個市場的劃轉接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