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趙麗穎在《中餐廳》被群嘲:總愛挑刺的人,都是什麽心理?

趙麗穎在《中餐廳》被群嘲:總愛挑刺的人,都是什麽心理?

作者:雲淡風輕

1.

最近綜藝《中餐廳4》如期上線,店長黃曉明攜手新任財務總監趙麗穎,強勢歸來。船上餐廳剛開張,趙麗穎就被罵上了熱搜。可謂出師不利。

畫面中,黃曉明、趙麗穎、張亮,等5人正壹起吃飯。可趙麗穎的壹個動作,卻被好事者捕捉到了:筷子在菜碗中扒拉了。於是,鋪天蓋地的評論就向趙麗穎砸來。

有的說:“筷子上都沾著口水呢……”有的說:“就是沒素質啊,翻菜翻了好久,也不知道在找啥,和這種人吃飯我都想壹巴掌呼過去。”……

真讓人無語。大家壹起吃飯,壹個正常的夾菜動作就能被罵,太不該發生。可能是剩下的菜底,為了不浪費,才去撈的。也可能是菜塊太小,需要扒拉著去找。總之,無可厚非。

可此事卻被網友無限放大,群嘲她不懂禮貌、沒素質、農村來的。這讓同桌吃飯的廚師張亮很是不忍。於是,在自己微博發聲,這才堵住壹部分人的嘴。

張亮寫道:“這21天大家都辛苦,也有壓力。我們相互幫助,苦中作樂。當然, 美食 更不能少,有些菜是我們後廚把食材切的太小,稍微大塊兒壹點的食材都被我們幾個大老爺們兒搶先吃了,裝菜容器又很深,再加上菜品真的太好吃,所以大家都不舍得浪費!但是我們員工餐女士們比我們這些壯漢真的優雅多了。”

原來是不肯浪費,才扒拉的。只有在場的人,才知道真相,而只憑幾個剪輯的鏡頭,就簡單粗暴對人妄下結論,進行攻擊。其實,這類人就是愛挑刺兒,嫉妒心在作怪,圖壹時爽。

就如影片《文科戀曲》裏有壹句臺詞:“妳覺得批判事物讓自己顯得很酷,但並非如此,妳很無聊。”

他們根本不在乎真相是什麽,就斷章取義。也許是因為語言暴力太過沒成本,所以張口就來。但可曾想過,妳們不經思考的戾氣話,對當事人來說,會造成莫大的精神傷害。無論是在現實生活還是影視劇中,這種現象無處不在。

2.

熱播劇《三十而已》裏,在大型商場物業公司上班的市場部經理鐘曉芹,就遭到網絡暴力。

原本鐘曉芹在商場內例行檢查,在壹家鞋店專櫃,見壹名女顧客對著營業員大吵,指著壹雙穿壞的鞋質問,是不是假的?憤怒的樣子,就像野獸要吃人。

鐘曉芹趕緊出面調解,沒想到女顧客不吃這套,伸手就去推搡營業員。混亂之中,鐘曉芹出手拉架,正好被圍觀的好事者錄下視頻,發到網上,聲稱大型商場售賣假貨,領導打人。

鐘曉芹打人的視頻,就這樣上了熱搜。受其影響,不但被物業領導勸退回家,還在公交車上被人圍攻。

更可怕的是,上升到恐嚇,人肉收索,郵寄死鳥包裹。鐘曉芹終日惶惶不安,就連自己的爸媽也受此牽連,不得不躲到親戚家避難。

他們唯恐天下不亂,在情況沒有完全弄明白前,就開始在網上聲討。打著替受害者鳴不平的旗號,看似為正義而戰,實則惡意揣測。

還有在前兩天“青春芒果夜”的大型晚會上,萬茜做為主持人和金牌主持何炅同臺主持。第壹次跨界主持,萬茜難免略帶緊張。

可就有很多好事者開始挑刺兒。說萬茜不但主持磕巴,還和何炅“搶話”:很榮幸可以和萬茜壹起主持晚會。萬茜笑著接話說:對。

為了求證是否屬實,我又仔細看了壹遍,但並沒發現萬茜有磕巴的地方,也沒發現接何炅這句話時,有什麽不妥,屬於自然而然的順接下來的。

如果硬要說不妥,萬茜確實略顯小緊張,接話時,快了點,被誤認為不謙虛。嚴格來講,就是鍵盤俠的過度解讀。

papi醬曾在微博上說過:“網上和身邊永遠有壹群挑刺兒狂魔,別人說什麽他們都能挑出刺,別人做什麽他們都覺得有問題。真不知道是能冒犯到他們的點太多,還是挑出別人的毛病能讓他們有優越感。”

說白了,這類人心存惡意。他們從不換位思考,當事人若是自己,會是何種心情?生而為人,要善良。對別人寬容,實則是放過自己。

3.

同樣,在《三十而已》劇中,小三林有有被劇迷們各種唾罵。最後竟上升到攻擊飾演林有有的演員張月頭上,給她增添了無限的苦惱,曾壹度關閉微博評論七天,可七天後,仍有人“到此壹罵”。

盡管張月在微博發表同樣對“林有有”痛斥的言論,希望能喚起同理心,讓自己少些騷擾和謾罵,可仍無法平息,徹底成了角色的“替罪羊”。

這已不是單單入戲太深的事了。做為成年人,如果連劇中和現實都分不清,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是真的幼稚,還是就是個愛挑刺兒的人?

在劇中林有有的確該罵,她破壞了顧佳和許幻山的幸福家庭,導致兩人離婚、煙花廠爆炸、許幻山入獄、家財盡失,但絕不是跑到張月微博去罵的理由。

演技好,不但沒有得到尊重,反而遭受人格侮辱。這是最讓演員寒心的事了,可想而知,以後誰還願意去演反面人物呢?

如果不能釋懷,完全可以換壹種角度去想:張月的演技好,能給想靠不勞而獲上位的女孩子以震懾和警示,使其及時止損。因為小三的結局都不好,不是被拋棄,就是有生命危險。

其實,“她”只是編劇筆下調節劇情起伏的壹個人設而已。畢竟每部劇都要用反面或灰色地帶的人設,來襯托正面人物的成長。否則,劇也就沒有精彩可言。

每壹個負面人設,都是觀眾最該思考的點,目的是給人以啟示:扭曲的三觀遲早要自己買單。這才是編劇和演員飾演反面角色的真正目的。

看劇時,罵上幾句,是情緒的正常反應,無可厚非,但跑到演員微博去罵,就是人品或心理有問題了。

很多時候,這種愛挑刺兒的“鍵盤俠”,不是不懂這個道理,而是靠壓制別人來擡高自己。歸根結底是為內心的自卑,尋找成就感。

4.

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認為:很多愛挑刺的人有深刻的自卑感,自我評價很低、內心怯弱,需要通過挑別人毛病來取得心理上的優勢。這種自欺欺人、借語言逞能的做法雖招人煩,但能讓他們的內心獲得力量感和穩定感,以“挽回”壹點點自尊心。

這無疑“傷敵壹千,自損八百”。更是沒出息的表現。

誠然,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便捷,但也給了太多的自由和隨性。因為沒有什麽成本,所以更容易成為“鍵盤俠”宣泄情緒和彰顯優越感的窗口。

就像抨擊《中餐廳》裏的趙麗穎壹樣,這種畸形心理,遲早會害慘自己。

當然,也有很多好的現象在發生。比如,前不久的貴州公交車沖破欄桿墜江案,在官方沒給出真相前,網友們都很理智的在等待,沒發表任何不利的言論,怕給當事者和家屬造成二次傷害。

哪怕當事人有錯、有罪,也請嘴下留情,別用惡毒的語言去攻擊。任何人都有善惡兩面,就像硬幣壹樣。多包容壹些,多給予溫暖,給犯錯者迷途知返的機會。

美國的萊溫斯基在遭受網絡暴力的20年後,才走出心理陰影。她在演講時發自肺腑地勸誡:“妳應該要對他人保持同情心,哪怕只是壹絲壹毫的同情,也可能拯救另壹個迷失的靈魂。”

是啊,只有真正遭遇過網絡暴力的人,才能切身體會,在至暗時刻所遭受的淩辱,是錐心之痛。做人真的要心存善意。

當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互聯網,所以要靠大家***同努力,去維護和凈化網絡環境。想想,最終受益的還是我們自己。

作者簡介:雲淡風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