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先說妹妹最喜歡的小吃鐘水餃吧。
鐘水餃:創始人鐘少白,原店名叫"協森茂",1931年開始掛出了"荔枝巷鐘水餃"的招牌。
鐘水餃與北方水餃的主要區別是全用豬肉餡,不加其它鮮菜,上桌時淋上特制的紅油,微甜帶鹹,兼有辛辣,風味獨特。鐘水餃具有皮薄(10個水餃才50克)、料精(上等面粉、剔筋去皮的精選豬肉)、餡嫩(全靠加工時掌握好溫度、水分,肉餡細嫩化渣)、味鮮(全靠輔料和紅油、原湯)的特色。鐘水餃是全肉的,餡裏沒有菜,味道是辣中帶甜,很好吃。
二、酸辣豆花:酸辣豆花是四川成都、樂山等地有名的地方小吃。豆花在從前多以攤擔形式經營,普遍流行於城市和農村,是壹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小吃。
制作豆花需要選用上等黃豆,用井水或河水浸泡充分後細磨為漿,過濾豆渣後燒沸倒入木桶待用;取上釉青砂缸放入用水調好的紅苕澱粉和石膏水,沖入燒沸的豆漿,靜置讓其凝成豆花。
酸辣豆花是豆花的壹個品種,用醬油、醋、辣椒面、味精調成味汁,放入事先熬燙的豆花,撒上芽菜末、油酥黃豆、大頭菜末和蔥花即成。酸辣豆花口味酸辣鹹鮮,豆花細嫩,配料酥香,味濃滾燙,別有風味。
三、說到酸辣豆花,就不能不說到川北涼粉,也叫做旋子涼粉,因為是用旋子打出來的,和酸辣豆花壹樣都是以擔子挑著走街串巷的賣的。
川北涼粉:清朝末年創立於南充。創始人謝天祿在南充渡口搭棚賣涼粉,其涼粉細嫩清爽,佐料香辣味濃,逐漸賣出了名氣,謝家便世代相傳專賣涼粉,後正式辦起川北涼粉店。現已流傳全省,成為著名小吃。
閬中是川北涼粉的家鄉。它品類多,佐料考究,細嫩爽口。
涼粉采用優質豌豆去殼,用水浸泡後,磨成細漿,然後過濾去渣,沈澱脫水,制成豆粉。再經加熱攪拌成糊狀,裝入盆、盤待用。吃時,將涼粉切成薄片,或用旋於族成筷子粗細的條絲,裝人碗裏,再加上精鹽、蒜泥、花辣面、味精和醬油等,再淋上色彩鮮紅的辣椒油,即食用。特點:細嫩綿軟,鮮美滑爽,香辣利口。還可用“黃粉”制成黃色涼粉,用綠豆制成綠色涼粉。既可單獨食用,還可裝入鍋魁或“薄餅”(精白面攤成如紙樣厚薄的餅)套食。
以上的可說是酸辣豆花和川北涼粉的豪華版,現在其實也可以看到很多小販挑著擔子叫賣的。價格是1.5元壹碗。 [川北涼粉、酸辣豆花平民版]
川北涼粉平民版。用旋子打的,所以是這個造型!
現在涼粉壹般做為開胃菜,很多時候都會加些新鮮脆脆的鵝腸在下面,嚼在嘴裏,脆滑鮮辣酸,的確開胃
四、介紹了幾個辣的,現在來介紹幾個甜的小吃。換換口味。
賴湯圓:賴湯圓迄今已有百年歷史。老板賴源鑫從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賣湯圓,他制作的湯圓煮時不爛皮、不露餡、不渾湯,吃時不粘筷、不粘牙、不膩口,滋潤香甜,爽滑軟糯,成為成都最負盛名的小吃。現在的賴湯圓,保持了老字號名優小吃的質量,其色滑潔白,皮粑綿糯,甜香油重,營養豐富。
五、葉兒粑:葉兒粑又叫艾饃,原是川西農家清明節的傳統食品。1940年,新都天齋小食店將艾饃精心改制,更名為葉兒粑。制作葉兒粑選料考究,工藝精細,具有色綠形美、細軟爽口的特點,為四川名小吃之壹。用糯米粉面包麻茸甜餡心或鮮肉鹹餡心,外裹鮮橘子葉,置旺火蒸。特色是清香滋潤,醇甜爽口,鹹鮮味美。
我回家經常看到有人叫賣,壹般是壹塊錢2個,便宜又美味啊!
左上的就是葉兒粑,下面的叫泡粑,是用糯米做的,吃起來松松軟軟的,香甜可口。
六、又該換口味了。說兩種面吧,都是我很喜歡的,壹種是——
甜水面:甜水面的制法:用上等面粉加鹽、水揉勻靜置半小時,面杖搟成0.6厘米厚的面皮,切成0.6厘米寬的面條,然後兩手抓住面條兩頭(每次5-6根),用力扯長,待面條變為0.4厘米粗細時放入沸水鍋中煮熟,撈出抖散晾冷,灑熟菜油少許拌勻;辣椒油、復制甜紅醬油、蒜泥、芝麻油、醬油調成味汁。
食法:面條放沸水中燙熱,撈入碗中,淋味汁即成。
特點:甜水面的面條較粗,具有筋力,風味獨特。
甜水面和涼粉
還有壹種是燃面:宜賓最具特色的小吃,原名敘府燃面,早在清光緒年間,便開始有人經營。這種小吃選用本地優質水面條為主料,以宜賓黃芽菜、小磨麻油、芝麻、花生、核桃、辣椒、花椒、味精以及香蔥等輔料,將面煮熟,撈起甩幹,去除堿味,再按傳統工藝加油佐料即成。宜賓燃面特點是:松散紅亮、香味撲鼻、辣麻相間。因其油重無水,引火即燃,故名燃面。宜賓的招牌,酒是五糧液,食是燃面。
七、玻璃燒賣:材料:面粉、小白菜、豬瘦肉、胡椒末、鹽、味精、料酒、香油
步驟:上等面粉加水調成較硬的水調面團,扯成10克壹個的劑子,壓扁後搟成面皮,多張面皮重疊,置案邊,用面杖敲壓面皮邊緣,使之成為荷葉狀的裙邊;小白菜用沸水略煮,壓幹水份,切成碎粒,豬瘦肉切碎,肥肉煮熟後切粒,以上三料加胡椒末、鹽、味精、料酒、香油調成餡心;取皮於手上,中間放入餡心,慢慢地將面皮的裙邊向上抄起,捏成白菜形狀,其餡心置於底部,放入蒸籠中用大氣蒸之,蒸至三分鐘左右,開籠灑清水壹次,再蒸至熟即成。
備註: 傳統小吃。燒賣流行於全國,成都的燒賣具有皮薄餡豐、造形美觀、葷素兼備、營養豐富的特點。玻璃燒賣因其皮薄、熟制後皮料浸油呈半透明狀,透過皮亦可見其餡,故名。
八、夫妻肺片:成都地區人人皆知的壹款風味名菜。相傳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壹男子名郭朝華,與其妻壹道以制售涼拌牛肺片為業,他們夫妻倆親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籃叫賣。由於他們經營的涼拌肺片制作精細,風味獨特,深受人們喜愛。為區別壹般肺片攤店,人們稱他們為"夫妻肺片"。設店經營後,在用料上更為講究,以牛肉、心、舌、肚、頭皮等取代最初單壹的肺,質量曰益提高。為了保持此菜的原有風味,"夫妻肺片"之名壹直沿用至今。
九、龍抄手:龍抄手皮薄餡嫩,爽滑鮮香,湯濃色白,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龍抄手的得名並非老板姓龍,而是當初三個夥計在“濃花茶園”商議開抄手店,取“濃”的諧音“龍”為名,也寓有“龍騰虎躍”、生意興“隆”之意。
還有紅油抄手,海鮮抄手,燉雞抄手==,都很味美,壹定不能錯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