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增城胡仙旅遊景點增城旅遊景點介紹

增城胡仙旅遊景點增城旅遊景點介紹

胡仙植物園好玩嗎?有哪些好玩的事?

1,好玩,胡仙植物園位於深圳市羅湖區東郊李安堂胡仙路,東臨吳彤山,西臨深圳水庫,占地546公頃。成立於1983,正式對外開放於1988。胡仙植物園集植物收藏、研究、科普和旅遊休閑於壹體,是我國重要的觀賞植物科研基地之壹。

2.胡仙植物園於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A”景區,2008年被建設部評為“國家重點公園”。

3.截至2012年,胡仙植物園保存植物約8000種,專類植物園21個,包括蘇鐵保存中心、玉蘭園、珍稀樹木園、棕櫚園、酸角樹竹區、陰生植物區、荒漠植物區、百果園、水生植物園、桃花園、裸子植物區、陶藝園等。

4.全園分為天地景區、湖區、寺廟區、沙漠植物區、化石林景區、松柏杜鵑景區六大景區。有東田、梁毅亭、戴宇橋、尊龍塔、聽濤亭、攬勝亭、蝴蝶谷蘭等十幾個園林景點,並建有獨特的古生物博物館。

增城八大旅遊景點

增城區是著名的荔枝之鄉,著名的牛仔服裝城,新興的汽車產業基地,中國生態旅遊示範區。先後榮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城市、聯合國和諧城市提名獎、中國最幸福城市、中國和諧城市、中國金融生態城、中國10示範城市、全國綠色小康縣。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增城八大旅遊景點。歡迎閱讀!

白水村省級風景名勝區:

白水村景區介紹:白水村省級景區位於廣州增城市派潭鎮,東鄰從化溫泉、龍門南昆山,西北接從化石門國家森林公園。距廣州、東莞、深圳、惠州、香港約壹個半小時車程,交通便利。是珠三角生態休閑度假區的新明珠。

總面積200平方公裏的白水村,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瑰麗的綠寶石。景區內瀑布景觀罕見獨特,球狀風化地貌神奇獨特,山鄉唐恬村森林特色明顯,溫泉與天池森林生態相互依存,廣府文化與客家文化和諧交織,堪稱華南鄉村公園。

白水村山高林密,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200升,造就了景區內千泉萬瀑的自然奇觀。大東坑有大瀑布,氣勢磅礴;還有壹條氣勢磅礴的格底河,像壹條巨龍從天而降,從懸崖上直瀉而下。更為神奇的是,在海拔828米的白水村山上,有壹條從山頂飛流直下的壯麗瀑布,以落差和形狀稱雄天下,落差達428.5米。它是中國大陸落差最大的瀑布。它看起來像壹位美麗端莊的古代貴婦,清純美麗,手裏拿著壹朵白蓮花,站在風中,穿著漂亮的連衣裙,顯得安詳大方。相傳,它是八仙之壹何仙姑的化身。飛瀑流泉,近百平方公裏的景區沒有工業汙染。空氣清新,負離子含量高。在白水仙瀑布附近,空氣負離子含量達到每立方厘米112380,是壹個讓人歡欣鼓舞、洗肺的“大氧吧”。

白水村圍繞白水仙瀑布和奇峰修建了壹條9999級的登山步道,全長6.6公裏,19000多級臺階。它橫跨三座高山,連接著兩個天池。素有“天南第壹梯”之稱,取“勝景求仙”、“悠然賞景”、“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登攬勝”之意。走過六段樓梯,登上9999,得償所願,強身健體,玩得開心!

白水村山多峰多,奇峰怪石多。海拔1,000米的山峰有九座,其中最高峰是牛谷,海拔1,088米。山勢險峻,集雄、奇、險、美於壹身。山頂是花崗巖“球狀風化”形成的奇特石蛋。這裏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懸崖絕壁,重達千噸的巨石,睡山腳下的睡佛,栩栩如生的山龜,遊向深潭的巨鱷,威武的將軍石,聖胸石,還有石象,石麒麟,石海豚,數不勝數。

白水村高山溫泉資源豐富,水溫28-73℃,日出量3400噸。它們含有氟、硫、氯、鈣、鉀、鋅等。它們是偏矽酸泉,是不可多得的具有很大保健作用的溫泉。此外,景區內古村落眾多,唐恬村林的村落格局和古樸建築兼具廣府和客家文化特色;廣為流傳的何仙姑傳說和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故事,很美;人們的感情和習俗是獨特的。

白水村有許多湖泊,像壹塊塊藍寶石或翡翠碧玉散落在青山之間。有“南國天池”之稱的大封門水庫、白水村天池、七仙湖,壹年四季都是美輪美奐的水,綠得出奇,藍得出奇,春夏被雨、霧、霾籠罩,秋冬被長風攪動。"我壹回頭看湖上,群山翻滾著白雲."碧水藍天,青山白雲,意境無限。

湖心島旅遊風景區:

胡鑫島旅遊風景區位於廣州市增城市東北部的正果鎮,規劃開發面積約50平方公裏(含增江上遊13公裏水域),以夢花布郊野公園、蘭苑竹海、胡鑫島、二龍古渡、黃河郊野公園為核心景觀,以“水世界、花的海洋、鳥的天堂”為建設理念,集觀光休閑於壹體。湖心島旅遊風光遊船項目:計劃西起夢華埠村,經唐婷村、湖心島、二龍古渡、黃武新農村,東至吳赫村,全長13公裏。通過兩個小時的遊船,講解增城、正果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欣賞增江畫廊的美景,悠閑觀光,樂趣無窮。

唐婷蘭苑竹海:以近百畝黑橄欖林、林中竹林及周邊田園風光為重點,綠橄欖園地勢平坦,生長百年以上的黑橄欖樹,枝條粗壯,形態各異,景觀獨特,十分難得。樹與樹之間的空隙被綠色的竹子覆蓋,緊挨著河流,空氣清新翠綠,讓人感覺很舒服。林藍和翠竹沿著美麗的增江形成了壹個天然的休閑公園。遊客可以約上戀人或朋友,漫步在石板路上,聽聽鳥鳴,感受微風和元素,玩得不亦樂乎。也可以自己騎自行車,穿過橄欖樹林,倚著竹子,欣賞增江畫廊的美景。

湖島濕地公園、二龍古渡文化旅遊區:以增江上遊、湖島及兩岸青山翠竹為核心景觀。可以通過兩個旅遊區乘船上岸觀光,途中講解濕地文化、增城、正果歷史、文化、民俗。

黃河郊野公園:以黃武村“小湖島”公園、碼頭廣場建設為旅遊景觀核心,依托黃武祠堂、大劇院、吳赫仙姑廟等民國古建築、吳本堂古建築、古村落,以村莊周邊綠化美化為亮點,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沿江兩個鄉村公園為樣板建設。

何仙姑景區:

何仙姑景區簡介:據史料記載,何仙姑是增城蕭樓仙歸村人。全國各地供奉何家姑的祠堂有數百座,而這是唯壹的家廟。始建於明朝,最後壹次重建是在清朝鹹豐八年(1858)。由於是家廟,所以規模不大,還有些土氣。整個建築為磚石平臺梁結構,有三個入口,第壹個入口和第三個入口用火山墻密封,第二個入口四柱五亭為硬頂,前脊和豎脊均有防翹裝飾。在裏面,妳可以看到何仙姑井。井臺用花崗石刻成八角形,上面鐫刻著“仙源涓涓,飲者萬年”的字樣。這口古井深達幾十英尺。據說寺廟周圍的方圓井水略鹹,但這裏的井水清澈甘甜。瓦背屋頂上有壹棵桃樹,叫“仙桃”已有壹百多年了。傳說仙桃給麻姑過生日。何仙姑家廟規模不大,但在增城很有名氣。家廟有兩大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初七;農歷八月初八,八仙的姑姑獲得了長生不老之日,寺廟裏的香火非常旺。

千年古藤:

千年古藤簡介:何仙姑家廟300米處,據說是何仙姑的絲帶改造的。古藤最粗的枝條直徑約150 cm,延伸跨度30余米,覆蓋面積近500平方米。這是中國的壹種稀有植物。專家認為,古藤的學名是“白花魚藤”。藤條比樹還粗,遮天蔽日,像龍和蟒蛇壹樣繞圈,增城政府正在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古藤六月開花,八月結果。

蕭樓人民風景區:

蕭樓人家景區是集田園風光、鄉村風情、宗教文化於壹體的生態鄉村旅遊景區,總面積約2萬畝,是增城北部南國鄉村公園888平方公裏的門戶景區。距離在建的廣河高速出入口僅3公裏,交通發達,可有效吸納珠三角1小時自駕遊圈的遊客。

蕭樓人家景區依托千畝魚塘、萬畝瓜菜基地等良好的都市農業基礎。預計三年內規劃建設六大遊樂主題:仙女山荔枝園,荔枝主題始祖;八仙湖為水上娛樂場所;三教合壹報德殿;農家菜休閑中心;農耕體驗萬畝瓜菜園;休閑購物,東西老街。

寶德寺是嶺南唯壹融合三教的建築,分別代表佛教、儒教和道教。整個古寺分為三個部分:寶德寺,倉廩寺和京興樓。寺廟的屋頂由木梁支撐,但整個古寺不用壹顆釘子。旁邊壹株木棉樹,與何仙姑桃、掛綠並稱增城“仙花、仙桃、仙果”。

東井村和西井村約有500年歷史。這個地區生態環境比較好,風景優美,空氣清新;地勢北高南低,土壤以沙壤土為主,非常適合種植蔬菜、花卉、青苗等農作物。兩村都是遠近聞名的“菜新村”和“冬瓜村”,連片的冬瓜基地占地8000畝。

有保存完好的具有嶺南民俗風情的明式古村落,青磚結構,規格整齊,坐式朝向統壹。村裏有古街、私塾、寺廟(祠堂)、佛塔(文昌塔)。石橋經歷了百年風雨,仍然可以找到古跡。

正果佛寺:

正國寺佛寺簡介:正國寺始建於南宋慶元三年(1193),明代成化重建,清嘉慶二十二年、光緒三年兩次重建。據說“正果佛”——當地人稱之為“牛仔佛”,是宋代的壹個牧童。他在正果瑞山成佛。現保存建築面積750平方米,為三進三樓、提梁、硬頂、歇山頂合並的古建築。正國寺最大的特色是精美的建築裝飾藝術,整個建築古色古香,氣勢磅礴,尤其是三支:“蓮花支、燕子支、龍鳳支”;“石雕、木雕、浮雕”三雕名揚天下,充分體現了明代嶺南民間古建築藝術的風格特征。整個建築裝修最為豪華,最引人註目的是屋脊裝飾。脊飾在明亮的藍天映襯下五彩斑斕,氣勢磅礴,具有濃郁的民間藝術魅力。那壹對陶瓷獅子蹲在屋沿的豎脊上,都是綠色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張著嘴,翹著尾巴,好像要淩空而下,威風凜凜。把獅子裝飾放在豎脊上,有避邪保平安的意思。在屋頂中間的橫脊上,有壹個帶有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故事風格的脊飾。這種獨特的裝飾在廣東被稱為季華。花脊分兩層,下層以石雕為脊基,上層為二龍玩珠陶塑。

畬族風情村:

畬族村簡介:在整個廣州地區,唯壹有少數民族的地方就是增城的正果鎮。蘭溪畬族村是廣州最大的畬族村。雖然村子已經有些漢化了,但還是能看到少數民族的風俗。畬族有自己的語言、民歌和服飾,擅長唱民歌。他們也有自己的圖騰崇拜。畬村位於羅浮山北麓,有許多獨特的景觀。自然景觀主要有荔枝園、桃花谷、柿子坡、掃帚山、梨花谷、枇杷谷、楓樹坡、古樹神韻、竹溪村等。人文景觀主要包括具有畬族特色的民居建築、文化習俗和古酥醪觀。增城目前正在規劃畬村生態旅遊區,初步設計有25個景點和8個精品景點。規劃建設的八大精品景區是:李林肖春、楓橋夜泊、千年古村、桃花谷、畬村天全、封騰、澄潭月影、天地石竈等。

懸掛綠色方塊:

掛綠坊簡介:傳說何仙姑坐在增城縣西門外西園寺邊的壹棵荔枝樹下的繡花鞋上,在樹枝上系上壹縷綠色的絲線,讓這棵樹結出的果實有長生不老的感覺,每壹顆荔枝都留下了綠色的印記。這棵荔枝樹成了有名的掛綠樹。吊青是荔枝中的瑰寶,被歷代文人墨客所稱道。據清代陳定1780年所著《荔枝譜》壹書記載,其質脆如梨,未見髓腋,故三日不變。屈大均更是稱贊:掛青最珍貴,非其家所能及。詩人李風修贊嘆:荔枝遍周楠,增城貴如珠,黃金難得,五月未上盤。增城掛綠樹已成為增城的象征。西園掛綠樹400多年了。現在,這裏被規劃為壹個標誌性的城市廣場——掛綠廣場,集休閑、商業、娛樂於壹體。

胡仙湖簡介

深圳胡仙植物園位於深圳東北郊,東臨深圳最高峰吳彤山,西臨深圳水庫。占地8800多畝,始建於1983,1988正式對外開放。是集科研、科普、旅遊為壹體的著名植物園和風景區。

胡仙植物園的主要景點

截止2012年底,胡仙植物園保存植物約8000種,植物園21個,包括蘇鐵保存中心、玉蘭園、珍稀樹木園、棕櫚園、竹園、陰生植物區、荒漠植物區、百果園、水生植物園、桃花園、裸子植物園、陶藝園等。

全園分為天地景區、湖區、寺廟區、沙漠植物區、化石林景區和松柏杜鵑景區六大景區。有東田、梁毅亭、戴宇橋、尊龍塔、聽濤亭、攬勝亭、蝴蝶谷蘭等十幾個園林景點,並建有獨特的古生物博物館。木蘭園木蘭園於1991開始建設。位於天地景區內,東至天地天池登山道左側,西至兩儀亭境內公路上方山體,火線下方山體,占地約200畝。引種木蘭科植物11余種,種植25000株。它們來自廣東、廣西、雲南、湖南、貴州、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四川等地,其中有華蓋木、廣玉蘭、厚樸、紅木蓮、大葉木蓮、觀光木、雲南準單性木蘭等近20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並從xi安植物園和浙江嵊州木蘭研究所引進了50個雜交木蘭品種。美麗的紫玉蘭、多瓣玉蘭、貝蒂玉蘭,其中有中國栽培成功的紅笑星玉蘭、紅壽星玉蘭。木蘭園區域分為四大區域,即木蘭、木蓮、含笑和雜交苗。化石森林化石森林景區由化石森林、深圳古生物博物館、香港回歸紀念林、桃花源四部分組成。化石林從1997開始修建,占地20000平方米。從遼寧、新疆和內蒙古收集並引種了500多株矽化樹。這些矽化樹被專家鑒定為針葉樹,形成於1.5億至7000萬年前的中生代。當時是球果植物進化史上最繁榮的時期。由於強烈的地殼運動,高大的樹木被埋在地層下面,並通過矽化作用形成化石。迄今為止,這是世界上唯壹的大型遷地保存化石森林。古生物博物館利用化石、圖片、多媒體技術等資料,系統、通俗易懂地解釋了地球生命的歷史。占地面積40,000平方米,集中種植了65,438+0,000多種喜陰植物,包括蕨類植物、景天屬植物、秋海棠科植物、爵床科植物、大戟科植物、天南星科植物、百合科植物、蘆竹科植物、鳳梨科植物和蘭科植物。這裏有100多分鐘的蘭花,比如:舞蘭、蝴蝶蘭、萬帶蘭、卡特蘭、石斛、大花蕙蘭、大花蕙蘭等等。還有松葉蕨,造型獨特。金花茶,國家壹級保護植物,天南星科匍匐平絨,常綠花葉等壹些種類。該區域是中小學生和廣大公眾學習植物科學知識和體驗“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場所。蘇鐵保存中心的蘇鐵是壹組起源和殘存古老的裸子植物。蘇鐵的研究可以為古氣候、古地理和植物區系演化的研究提供依據。蘇鐵是重要的園林觀賞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深圳胡仙植物園從1988開始采集蘇鐵,蘇鐵園從1994開始建立。2002年2月18日,國家蘇鐵種質資源保護中心正式成立。中心占地30000多平方米,有噴泉、永動亭等景點。還設有蘇鐵活體物質保存區、蘇鐵園、古蘇鐵林、蘇鐵盆景園、蘇鐵繁育溫室、苗圃等多個板塊。截至目前,該中心已收集到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越南、荷蘭、墨西哥、日本、俄羅斯和中國的3科10屬240余種蘇鐵。蘇鐵遷地保護中心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成為集科研、遷地保護、旅遊、生產為壹體的多功能國際遷地保護中心。棕櫚園棕櫚園成立於1986,位於胡仙湖東岸,占地約30000平方米。公園毗鄰胡仙湖,以10000多平方米的草坪為中心區域,也是整個植物園的中心。建園以來,多次從華南植物園、廈門植物園、西雙版納植物園、廣西桂林植物園、廣州芳村、花都及中山、海南、昆明等地引種,並通過種子交換從美國、德國及中國臺灣省獲得多種種子。胡仙植物園自引種以來,收集了約60屬、150種原產於亞洲熱帶、美洲、大洋洲、非洲、太平洋島嶼和中國的棕櫚科植物,基本建成了具有壹定規模和特色的棕櫚園。在胡仙植物園收藏的棕櫚植物中,有許多種類具有奇特的樹形和較高的觀賞價值,如瓶椰子、棒椰子、三角椰子、紅三角椰子、月桂樹、紅脈向日葵、霸王棕櫚、狐尾椰子、馬尼拉椰子、圓葉棕櫚和象鼻棕櫚。有些仍然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如椰子、油棕、糖椰和壹些藤類物種;此外,還有壹些是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如瓊棕、矮瓊棕、巖山棕、毛花軸棕、龍掌等。中國是竹子的分布中心之壹,也是世界上竹子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許多屬和種是中國特有的。竹子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大多分布在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平原和丘陵地帶。廣東是中國竹子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深圳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竹子的生長繁殖。竹區占地約2萬平方米,從華南、西南、湖北、湖南等地引進了60多種竹子。如費翔竹、人臉竹、泰國暹羅竹、金碧玉竹、甜竹、麻竹等。百果園百果園建於1987,占地約1公頃,分為9個小區。主要收集無患子科荔枝、龍眼33個品種,蕓香科黃皮、柑橘27個品種,薔薇科桃、梨、枇杷5個品種,其他10科果樹16種。百果園位於從廟區停車場下山坡到湖區附近道路的廣大區域,廟區和湖區道路旁都有入口。沙漠植物區沙漠植物區占地10000多平方米,以仙人掌和多肉植物為主,主要產於美洲和非洲。它們造型獨特,品味高雅,品種繁多,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用途,在國際上越來越受到重視,已成為壹種新的室內盆栽植物。蘆薈因其藥用價值而被廣泛種植。仙人掌和蘭花、蘇鐵壹樣,被《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列為重點保護對象。為了收集和培育這些植物,從1992開始,在這個園區建立了三個大型展覽溫室和三個生產溫室,引進了1000多種或品種,其中包括仙人掌40屬600多種,蘆薈100多種,近20科300多種。比較珍貴的品種有直徑80多厘米的金琥珀、高6米、樹齡200年的巨柱、仿生植物石花等。水生植物區水生植物區位於美麗的胡仙湖的西端,占地0.3公頃。始建於1983,分為水生植物展示區和水生植物繁育區,為胡仙植物園水域提供水生花卉,提高觀賞價值。

水生植物展區即水景園,占地約0.3公頃,設有露臺和水榭,觀賞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沈水植物和漂浮植物。隨著氣候和季節的交替,水景園呈現出不同的面貌,以夏季觀蓮為主題,以水面為主體,紅蓮、白蓮、織錦錯落有致。

水生植物育種區是水生植物育種和科學研究的基地。荷花品種池400個,水荷池50個,保存了從武漢、廣州、南京引進的水生植物41科68屬400種和品種。重點保存蓮屬和睡蓮科植物,其中保存了中山蓮、大沙金、東紅等約200個優良荷花品種。弘法寺弘法寺建於1,65438,885年7月,位於胡仙植物園內。它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建造的第壹座寺廟。31,990年8月,經深圳市人民政府批準,弘法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向社會開放。從此成為深圳最繁華、最有影響力的佛寺。桫欏湖是天地之間風景區的壹部分。水源是空中有獨特洞的山泉,湖水從出水口通過壹條安靜的小溪進入胡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