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古代戰爭經常造成妻離子散的情形
戰亂時為什麽不壹起逃?因為不知道要逃啊!
在古代,沒有智能手機,沒有大哥大,傳達室裏也沒有座機或公用電話,信息非常閉塞。這就導致壹個嚴重的問題——怎麽知道戰亂來了?兵臨城下或者大軍圍城自然聲勢浩大有跡可循,但妳作為壹個平民,正在吹著涼風兒做著自己的小買賣兒,這時候就看壹隊騎兵從妳面前絕塵而去,妳能知道發生了什麽嗎?昨晚和守城大哥喝酒的時候,明明還聽說守軍人數眾多萬無壹失呢!就算有個灰頭土臉的人壹路狂奔,大喊著“守軍敗了,敵人打過來啦!”妳會馬上丟下自家維系生計的小攤子,收拾細軟去逃命嗎?
未必。有些軍隊可能會優先通知大家,轉移群眾;但軍隊也是缺乏信息的。三國那時候,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軍隊都不知道敵人要來,更何況老百姓?正因為不知道要逃,真的等敵人進城了,可能就來不及逃了。
戰亂時為什麽不壹起逃?時間來得及也未必能壹起逃。
如果有時間逃命,是不是就能壹起逃了?就說,趕上守軍信息靈通,守城將領體恤百姓,提前十天半個月就告訴大家敵軍將至,趕緊去逃難。這時全城百姓都在收拾,壹路大包小包,推著車,牽著牲口,往附近的城鎮走。說是逃命,實際上“逃”得並不快。
老弱病殘走路緩慢,年輕力壯的不是扛大包就是推著車,壹天能走幾十裏地都算快的。古代沒有柏油馬路,方磚路也沒有,石子兒路更是少。人馬車把土路上的灰塵揚得老高,烏煙瘴氣還算好的。萬壹趕上下雨,幾千口子都沒地方躲,雨停了再去挨個把陷進泥裏的車子推出來……這能跑多遠?古代沒有地圖導航,不會告訴妳前方500米有山體滑坡,800米右轉橋被大水沖垮了。壹路上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在逃難面前都會大大影響速度。
山巒、湖泊、叢林、谷地,那些平日富有詩意的地方,此時都變成了阻礙,跋山涉水現在並不是壹個愜意的詞,萬壹後面的敵軍追上來,那就是團滅啊!退壹萬步,除去上述因素,假設兩座城之間全是平原,不用繞彎,壹路前行就能到達。能夠全家順利抵達的,不會是大多數。
在《醒世恒言》中有壹篇《賣油郎獨占花魁》,講的是汴梁城外安樂村的雜貨店老板,因金兵入城,全家逃亡。壹路上擔渴擔饑擔勞苦,叫天叫地叫祖宗,生怕半路遇到韃虜。誰料,韃子確實沒遇到,卻遇到了壹隊吃了敗仗的兵痞,看見逃難的百姓,起了歹心,沿路放火,趁機搶掠。老板的女兒在慌亂中和家人走散,後被賣進青樓。
真可謂: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
逃難,吃喝也是問題。人非草木,只曬太陽不行,逃荒路上要確保餓不死。方臘占領城池,百姓在封城之前四散逃竄,然後躲在樹林裏食不果腹。逃難路上不餓死是首要問題,帶的幹糧吃完了怎麽辦?采果子打野豬?幾千人需要吃多少棵樹上的果實?需要多少頭野鴨野兔野豬?采購辦主任都撓頭了,更何況逃難路上無組織無紀律的難民呢?
另壹個無法壹起到達安全地區的因素,還是信息不通暢導致的。幾家的男人看老人忍饑,孩子挨餓,壹直哭鬧於心不忍,決定去山裏打點野味兒。結果壹天壹夜都沒回來,等還是不等?行進隊伍裏突然有人喊追兵來了,隊伍亂成壹團,孩子嗖得壹下沒影兒了。找孩子還是先逃命?人心惶惶的時候,最容易被謠言左右。
有人說前面從城鎮也不安全了,有人說敵軍快追上來了,有人說再往前的山裏有猛虎,有人說……到底聽誰的?萬壹妳要是去上廁所的時候敵人殺來了,我是趕緊跑還是等妳回來?妳離隊去上廁所的時候敵人殺來了,是趕緊提上褲子跑,還是先歸隊?
每個人都要糾結於自己的決定,在決定所導致的後果裏煎熬。逃難路上,想要壹起順利抵達目的地是壹件非常困難的事兒。即使逃到了臨近城鎮,也不壹定就安全了。舉壹個陜北劉誌丹家族的例子,同治年間,敵軍來襲全村多數被殺,劉誌丹的曾祖劉敏存帶家族五十余人逃到了隔壁吳起鎮北面山崖上的鎖陽城寨,和當地的幾百名難民靠弓箭據守城寨。
誰料敵軍又至,圍攻月余,城寨被攻破,僅剩劉敏存兄弟四人及妻子王氏和兩個兒子***七人生還。後來他們逃到了陜西靖邊縣,待了壹段時間,聽說到家鄉戰亂平息了,另外三個兄弟商量返回家鄉,取走逃跑時埋藏的錢財。
結果回鄉途中,壹人被劫匪所殺,壹人途中被野狼咬死,剩壹人連滾帶爬逃回了靖邊。不料,敵軍打到了靖邊縣,劉存敏和幸存的兄弟被殺害,其妻子王氏帶著兩個兒子壹路乞討到綏德,才算幸免於難。
劉家在這次戰亂中死亡率96%,家族逃難尚且如此,更何況壹般逃難的難民呢?
戰亂時為什麽不壹起逃?戰亂來了,誰顧得上壹起逃?
王秀楚寫了壹本《揚州十日》,記載了,明末清初揚州屠城的經歷。那時,抗擊將領史可法兵敗逃往揚州,十日後,滿軍攻城,史可法下令嚴守。然而軍情混亂,有人大喊滿兵入城了,有人高呼援兵已至,大街上亂成壹團,有人衣衫不整地逃難,沒壹個人能說清局勢如何。
忽然史可法率領騎兵十余朝南狂奔,沖亂人群。少卿,又有守城的士兵倉皇逃離,棄城逃命,有些當場摔死,有些斷了腿骨,不久城墻上便空無壹人。燒殺搶掠不是屠城的順序,壹開始,誰也不知道會屠城。清兵先是管城裏的人們要錢,壹波波地要,各個部隊相互獨立,妳們搜刮完,我們再去。畢竟房子主人才知道錢藏在哪,比自己進屋無目的地翻找省事兒多了。
也有第壹次被搜刮就拿出所有家當的老百姓,被後來無利可圖的清兵手起刀落。看到有人交了錢卻沒了命,人們跑的跑逃的逃,逃不掉的就藏起來。藏起來的人忍饑挨餓,搜刮的清兵找起人來十分費事兒,清兵便開始了引蛇出洞。有人拿著公文宣讀,說只要出來排隊,就能保障大家的安全。於是有人信了他們的鬼話,紛紛出來排隊。出來的人被要求帶著士兵回家,交出值錢的財物。經歷壹輪又壹輪的搜刮,直至身無分文。
當時王秀楚的娘家剛剛逃來投奔他家,於是壹家老小只得藏在屋頂上的天溝。後來入城的清兵也發現天溝能躲人,便壹家家的上房頂抓人。王秀楚壹家遭遇了壹個提刀的卒子,大刀砍下來的時候,全家四散逃竄,保命要緊,誰還顧得上全家壹起跑呢?
戰亂時為什麽不壹起逃?理想很豐滿,現實連骨頭都不剩。
因為信息閉塞,在逃難路上壹旦走散很難再見到,所以不是不想壹起逃,各種因素錯綜復雜,壹起到達目的地的難度很大。
老人講,東方不亮西方亮,在應對突發戰亂時,壹個家族分散逃跑,可能生還的機會多壹點,家族的血脈可以得以延續,總比全家人壹起被團滅強。
王秀楚在《杭州十日》中也提到,知道清兵入關了,他本來第壹反應是回家招呼妻兒老小壹起逃命的,但清兵的“欺騙”讓家裏有些人動搖了,主動去排隊;剩下的被追殺時也走散了。而他本人最後也被抓到,安排進了隊伍裏。
在戰火面前,不論男性還是女性,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自保尚且困難,保全家人更難上加難。
就算分別了又相互知道對方具體在哪裏,為啥不能去找?
不找,其實分三種情況:
不知道,找不到;
知道,找不到;
知道,不去找。
不知道對方在哪,所以找不到
因為信息不通暢,知道對方在哪只是美好的想象。雖然提問者把它當做理所應當的條件,實際上知道對方的位置是以信息高度發達為基礎的。《西遊記》裏,經常出現孫悟空出去化緣,回來發現師父唐僧被妖精抓走,豬八戒和沙僧被打倒留在原地的情節。八戒和沙僧也不知道師父被抓去哪了呀!幸虧作者設置了土地公這個方便快捷隨叫隨到的仙界GPS,才能讓孫悟空了解到附近哪個山頭兒有妖精,不然齊天大聖也無能為力啊!
在北京有個地名叫五棵松,相傳當時二環以內才算城裏,其他都算郊區。那年歲,作為荒僻之所的這個地方,常有土匪出沒,行人不敢單獨過往。於是相約在五棵松匯合,壹起進城,結伴同行也好有個照應——前提是,人們要約好。
這次碰面就約好幾天以後的事兒,不然相隔那麽遠,書信都以月計的年代,怎麽約呢?要沒了地標,人們想在特定是時間地點見面,還真是不容易。有網友調侃,信息時代之前,兩個人想見面有多難?就好像玩“吃雞”約在B城降落但是不開GPS,隊友見面可能先得穿過槍林彈雨,然後憑運氣碰面兒。
前不久壹個視頻火了,大學室友畢業後便斷了聯系。取快遞時認出了對方,激動到跳起來!有年齡大的網友評論:我們那時候,打電話還在用201卡,大學畢業就天南海北各奔東西,基本上散夥飯,就是這輩子最後壹次見面。
知道對方在哪,依然找不到
有壹段相聲,說騎摩托車去加油站,想要本兒免費的地圖。工作人員看看他的油箱,不屑地說,就妳這壹箱油能跑多遠?妳去哪?我指給妳!
古代很多人其實不需要地圖,他們可能壹輩子都沒去過幾個地方,出村就算遠行了。在古代沒有地圖的話,即使聽說自己的親人在某某地方,可能那個地方就只會是壹個停留在腦海裏的名字。在哪?怎麽去?多久能到?都是未知數。即使有地圖,就能找到對方嗎?
地圖,是需要更新的。古代人們手裏的地圖,又多久能更新壹次呢?有了地圖,需要多少人同行,才能應對山上的土匪,山裏的野獸,山體滑坡,地震,洪水,甚至在那個感冒發燒,生病受傷都足以要命的時代,知道壹個人在哪,就能找到他嗎?
知道對方在哪,不去找
也還有壹種情況,知道對方在哪,但是不去找。有人說:我放下磚頭就抱不了妳,放下磚頭就沒法養活妳。也有人在逃難中走失了孩子,但是跟某壹個孩子比,每日上工養活身邊的孩子,可能會比幾十年沒見知道地方卻無緣相見的孩子更重要。
畢竟,我國的雙休日是1995年才開始實行的,周日單休也才起源於清末,漢唐元代的時候,只有官員能夠享有五天或十天壹次的休沐,其他時間?幹活!自己活兒都幹不完?談何去找孩子?自己走了,身邊的孩子怎麽辦?不幹活兒了路上的盤纏怎麽辦?也有壹些,不去找是迫不得已,我國曾經經歷過多個有上頓沒下頓的時代。用壹個孩子換壹個月的口糧,還是眼睜睜看著全家幾個孩子壹同餓死?
換出去的孩子,有資格要回來嗎?他還會回來嗎?在那個沒有書讀的年代,活著尚屬不易,哪裏還有精力財力去找走失的親人呢?
寫到這裏,對於提出的亂世逃難問題,妳就知道答案了。和古人相比,今人活得太滋潤了,太平盛世不知苦,感謝國家為我們提供了安定平和的生活。
都說在國外晚上不敢出門,不知道什麽時候就被搶了,甚至有生命危險;後來到了中國,也是晚上不敢出門——尤其是夜跑,因為美食太多了,夜跑的盡頭是小吃攤兒。每壹代人都是上壹代人射出的箭,飛到了他們當年無法企及的未來。
敬天愛人,感恩國家,感謝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