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原本是很中國味道的美食,如今,卻已經變得全球化。
很多外國的朋友壹開始非常的抗拒:天啊!這是什麽東西?這些菜也能吃?
而?被迫?吃過壹次之後,就品嘗到了火鍋的滋味,接著開始主動詢問:咱們什麽時候去吃火鍋?所以說,這火鍋的魅力誰都擋不住。
火鍋,從廣義上來講,是壹個非常大的美食類別。所以,在各地吃火鍋,店家都會根據當地的飲食習慣做壹些適當的改良。
比如有些地方的人不太能吃辣,就會有清湯味型的火鍋,類似羊肉火鍋、牛肉火鍋、番茄鍋、海鮮鍋這樣的。
不過,據說鴛鴦火鍋,也就是壹半清湯壹半紅湯,居然是我們重慶人自己發明的,難道是為了照顧外地的朋友?
這壹次,為了照顧不能吃辣的朋友,重慶遊品的奶油我也只能是點了壹份鴛鴦鍋底。
鍋底點好就開始燙涮菜了,羊肉片、肥牛片幾乎是每次火鍋的必點菜,這是在和外地朋友壹起吃火鍋的情況下。
因為對於很多外地的朋友來說,這些才是實實在在的肉,而我們喜歡的什麽毛肚、鴨腸、黃喉,都算不得肉。
毛肚
這是重慶遊品奶油認為重慶火鍋當中最重要的壹道菜。
毛肚,也就是牛的胃,通常都是直接用手撕的方式處理,不同的毛肚,在顏色上也會存在著壹些差異。
表面粗糙,這樣也能夠在燙煮的時候,讓毛肚吸收更多的湯汁,使得它更加入味。
涮毛肚還有壹個不成文的口訣:七上八下。說的是夾起壹塊生毛肚,放進火鍋裏再提上來,加起來壹***放下八次提上來七次,即為七上八下。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有的毛肚比較大塊,壹定要確保充分煮熟,當毛肚發生明顯的卷曲,形狀固定之後才能吃。
同時,切記毛肚不能長時間燙煮,壹旦燙過了,毛肚就會變硬,完全失去了它的美味。
鴨腸
這是和毛肚不相上下的另外壹道菜品,近些年以來,更加厚實、寬大的鵝腸也開始湧現,不過鴨腸依然是最常見的。
鴨腸和毛肚類似,也有壹個燙煮的口訣?提三擺三,也就是放下去然後提起來,再擺壹下,循環3次就好。
鴨腸燙熟之後,會出現明顯的形變,比毛肚更加顯著,同樣的,壹定要確保熟透了才能吃,不能壹味地追求爽脆的口感。
黃喉
聽名字,會以為和?喉嚨?有關,其實它是動脈血管,通常是牛黃喉,也有豬黃喉,看大家各自的喜好了。
這也算是重慶火鍋裏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壹道菜了,不能用筷子夾著燙,需要直接放進鍋裏,至少煮3分鐘以上才可以。
除了以上這些,重慶火鍋裏的菜,其實都算是比較普通和常見了,可能還有壹些比較奇怪的,就留給大家來補充了。
在葷菜之外,其實,多吃點蔬菜才是有益。
紅湯的鍋底不太適合綠葉蔬菜,萵筍、藕片、黃瓜這樣的菜品更加合適。而清湯就比較適合綠葉蔬菜,愛吃什麽就放什麽。
還有壹個奶油最喜歡的靈魂菜品?寬粉。
通常都是紅薯粉,也有混合的,燙熟了以後變成半透明狀,吃起來有彈性有嚼勁還越嚼越香。
當然,朋友也壹直提醒我,這個寬粉澱粉含量高,吃多了容易發胖,不過,為了美味,又何必在乎這些呢?大不了再吃點蔬菜平衡壹下,額,好像不太對的樣子。
吃寬粉還有壹個小訣竅,妳可以單獨調壹碟蘸料,主要是加上醋和辣椒,這樣就能夠做出壹碗酸辣粉,雖然沒有外面賣的正宗,但是也足夠好吃了。
大家在平常吃火鍋的時候,會選擇什麽燙菜呢?壹起和重慶遊品分享壹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