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註意
幼兒園環境創造的價值和意義
02-04閱讀109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當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明確強調了環境的教育作用。
壹、環境創造的重要性
1.環境創造可以開發兒童的智力。
馬克思說:“人創造了環境,環境也創造了人。”墻壁、活動區域等。都是幼兒園特定教學環境的壹部分。它們以直觀的方式和材料記錄了已經實施和正在實施的課程,也是課程內容的不斷延伸。讓孩子在活動中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這樣舊問題的解決就會產生新問題。因此,不斷創造和改善環境的過程就是不斷拓展和延伸課程的過程。
2.環境創設可以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
提供大量的廢舊材料給孩子操作,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和動手欲望。教師在科學探索區配置各種適合兒童發展的材料和工具,可以引起兒童的好奇心,使他們輕松愉快地主動參與有趣的科學探索活動。總之,要讓孩子在創造環境時感受到創造的意義和價值,從而願意去創造和探索。增強孩子的探索欲。
3.環境的創設可以培養幼兒的小主人精神。
過去,幼兒園環境壹般由成人為兒童提供,兒童處於被動地位,無法參與環境布局,影響了兒童的思維和創造力。因此,今天的幼兒園註重為兒童提供獲得新知識和經驗以及鍛煉動手技能的絕佳機會,讓兒童自己參與環境的創造,這不僅可以使兒童對自己安排的環境感到親密和滿意,還可以使兒童更加珍惜環境,這起到了壹舉兩得的作用。
4.提高兒童對美的感受
遵循創造幼兒園環境的原則,幼兒可以參與活動的安排,並根據教育和自己的意願引導幼兒創造不同的形象。這些設計和創作不僅具有美感,而且包含美學知識,引導孩子欣賞色彩和形式之美,也使家長能夠更直接地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5.讓孩子感到快樂
孩子們在自己動手創造美好環境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這種快樂使他更有意識地關心周圍的事物並產生新的期望。這些圍繞教育目標創設的環境,不僅能讓孩子們獲得相關知識,培養熱愛自然、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還能增進孩子們之間的交流,增進情感溝通。
二、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和要求
序言:主要是指環境的有序、整齊、有序的布局和材料的運送。
延續:是指環境布局要考慮連續性。
含義:指環境的創設要有教育意義,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
趣味性:是指環境的布置符合兒童的口味,它包括兒童的參與性、可操作性和可玩性。
美觀:指環境的美化效果。墻面裝飾應培養兒童感受美和表達美的初步興趣和能力,並對兒童進行審美教育。
三、環境創造的內容
遵循“從兒童的角度為兒童服務”的教育理念,包括“生活環境”、“自然角落環境”、“個性化環境”和“主題環境”等主要內容,在設計和布局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巧妙利用廢物並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境的教育價值。
生存環境
營造溫馨的生活環境,讓幼兒在豐富的生活實踐體驗中積累自我服務能力、體驗勞動的快樂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師在創設生活環境時應具有年齡特征,充分把握各年齡段的生命教育目標,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思考和實踐:小班關註兒童的適應和喜好,以可愛有趣的動物形象為兒童營造溫馨舒適的氛圍;中班註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考慮活動室和浴室的所有標誌,並通過“生活小禮儀”等評選活動鼓勵孩子;大班更註重孩子在生活中的自主性和規則意識。班級公約和區域規則是通過集體討論制定的,需要關註的問題以表征記錄的方式呈現在環境中,並根據實際需要動態變化,這進壹步體現了兒童與環境的互動。
自然角度環境
自然之角是孩子們了解自然的重要場所。它不僅可以美化環境,還可以促進兒童的觀察力發展,增加他們的知識和豐富他們的知識。創設班級自然角時,教師要充分挖掘各種資源,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把握季節特點,因地制宜地進行策劃和設置,內容豐富,獨具特色;對於兒童實驗和種植觀察,觀察中的小發現和問題得到充分展示。
個性化環境
個性化學習是兒童日常活動“區域活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適當有趣的材料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的操作和探索意願。在創設個性化環境時,要充分關註每個主題的核心體驗和兒童各領域的發展需求;根據領域平衡原則,設計與主題學習相關的各個領域的個性化學習內容;教師應註意跟蹤觀察並根據兒童與材料的互動不斷調整材料,使材料符合兒童發展的需要並充分體現材料的趣味性、層次性和挑戰性。
主題創作
幼兒園主題環境的創設與主題和教學活動的開展密切相關。教師在創設主題環境時,要充分考慮兒童的主題體驗和認知體驗,使環境的創設更加多元化、立體化、動態化。註重孩子的參與——鼓勵孩子自己收集、交流和分享各種信息;註重環境創造的真實性——主題環境的創造不局限於“墻”,同時還可以與個性化和群體遊戲區互動。主題環境的創設為幼兒提供了自主發展的空間。
壹個好的班級環境不僅要和諧、溫馨、美好,更要關註孩子、服務孩子。
更新於2005年2月
從作品集看我的教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