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二、歷史沿革
南充開發較早,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為“有果氏”之國,殷商屬巴國,周為巴子國屬地。戰國時期,約公元前330年,巴子國國都遷閬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滅巴,十壹年置閬中縣,隸巴郡(今重慶市)。秦代郡縣建置依舊。
西漢初,析閬中縣置安漢(今南充)、充國縣。新莽時更安漢縣為安新縣。
東漢興平元年境內置巴郡,轄安漢(郡治)、閬中、西充國(充國更名)、南充國縣(析充國縣置)。建安六年改巴郡為巴西郡,郡治遷閬中,隸屬未變。三國蜀漢、西晉、成漢時,郡縣依舊。東晉時,閬中為北巴西郡郡治,轄西充國(郡治)、南充國、安漢、羔羊縣(今儀隴境)。
南朝宋時,巴西郡為僚人所聚,郡縣遷今綿陽市境內僑置,轄閬中(郡治)、安漢、西國(西充國改)、南國(南充國改)、羔羊縣。南朝齊時,郡縣建置依舊。南充安漢閣朱德故居唐代,隸山南西道,境內置3州,轄閬州(閬中郡)閬中(閬內改,州郡治)、思恭(今閬中境)等19縣。
五代時,州縣設置未變。後唐於閬州置保寧軍,於果州置永寧軍。
北宋,境內置3州,轄隸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縣。
南宋,境內置1府,轄隸潼川府路的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縣及隸利州路的閬州閬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國、新政、西水縣和蓬州蓬池(州治)、儀隴、營山、伏虞、良山、相如縣等2州15縣。
明代隸四川布政使司,境內置2府,轄順慶府南充、西充縣和蓬州、營山、儀隴縣,保寧府閬中(府治)、南部等1州6縣。
清代隸四川省,境內置川北道,轄保寧府閬中(道府治)、南部縣,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營山、儀隴和蓬州(縣級州)等2府1州6縣。
中華民國初,隸四川省,境內置嘉陵道,轄南充(道治)、閬中、南部、西充、營山、儀隴、蓬安(蓬州改)等7縣。民國24年,境內置第十壹行政督察區,轄南充(區治)、蓬安、營山、儀隴、西充、南部等6縣。閬中隸第十四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和國建立後,隸川北行署區,境內轄南充市(區治,區直轄)、南充、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等1市6縣;屬南充專區(治今嶽池縣九龍鎮)。1952年撤川北行署區,隸四川省,南充專區治遷南充,轄縣未變,南充市改屬南充專區。1953年撤劍閣專區,劃閬中縣隸屬。1968年南充專區更名南充地區。1991年1月閬中撤縣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區、南充市及南充縣,設立南充市(地級),轄順慶(市治)、高坪、嘉陵3區及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5縣,閬中市由省直轄,南充市代管。
[編輯本段]三、行政區劃
南充市人民政府駐順慶區。2003年,全市轄有180個鎮、302個鄉。市區建成區面積2006年為57.4平方公裏,城市常住人口69萬人。東鄰達州市,南連廣安市,西與遂寧市、綿陽市接壤,北與廣元市、巴中市毗鄰。轄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南部縣、儀隴縣、西充縣、蓬安縣、營山縣,代管閬中市。地形以淺丘為主。年平均氣溫約17.5℃,春季花明,夏日風清,秋熟香溢,冬至溫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