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會時間用來做什麽?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其實就是對課程的理解和認識。歸根結底,小學晨會課該不該上,怎麽上。在這個問題上壹直有不同的意見。
作為壹個班級,小學晨會是壹個以活動為主的綜合性課程,不僅要參加,而且要有充分的計劃和有目的地參加。不能隨便上課,也不能排擠學習文化課的內容。所以要明確認識,理清思路,研究晨會的內容、形式、目標、誰來上課。
首先,早會應該有計劃地舉行。對這個問題有兩種理解。壹種觀點認為,晨會不應該像上課那樣規範,而應該由班主任自己安排。言外之意,晨會不是壹個班級,不應該有意識地安排,也就是說,晨會不應該作為壹個班級參加或不需要統壹安排。
有這種觀點的人無法從課程的高度重視晨會,認為它可有可無,學校不需要實施更多的管理。有時老師講班級的常規工作和紀律要求,有時安排自習,多由班主任安排或第壹節課由老師占用。因為它不是壹門課程。有些人甚至認為這是違反政策的。在壹些行政部門,義務教育的課時計劃中沒有明確要求晨會。同時強調,“各中小學校不得擅自增刪課程類別和課時,不得占用體育、音樂、美術、道德、信息技術、綜合實踐活動、少先隊活動課、地方和學校自編課程以及其他學科教學的課外活動等課時。對於因條件限制無法實施課程計劃的學校,必須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批準。“這裏有兩個問題。壹個是增刪的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有多少個類別沒有答案。新開發的學校課程是否被稱為壹個類別也沒有定論。二、學校暫時不能開設的課程上報教育行政部門怎麽辦?大部分暫時無法開設的課程都是因為缺少老師。當這兩個問題得到回答時,學校將很容易操作,教育行政部門的計劃將相對完整。沒有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很容易誤解為什麽晨會不應該正常進行的原因。
也有人說,因為是課程,所以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好晨會課。壹些教育行政部門對義務教育學校的課程安排作了專門說明:“晨會、班會、科學文化活動等。由學校自行安排”。從這裏的安排可以看出,壹些教育行政部門做了細致的工作,將晨會落實到位。學校自行安排是學校的課程。明確學校必須安排壹個良好的晨會。晨會的具體內容和上課形式應由學生自己決定。學校將其下放到班級,由班主任自主安排。這應該叫“班級課程”。國家對晨會沒有明確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對晨會的內容和形式也沒有明確要求。所以要經過學校批準,班主任或者任何老師來上課,每個班級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行決定。學生也可以在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來上課,也可以邀請家長和社區成員到校外上課。
二、正確認識和理解晨會活動課。作為壹個班級,晨會應該以認真的態度來理解,以務實的態度來實施,以對學生發展負責的精神來實踐。這是對學生負責、敬畏教育規律的教育工作者應有的職業操守。
有許多以實踐為導向的課程。建議晨會課以實踐為主,主要是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用手看、用手聽、用手做、用腦想、用嘴說、用心做,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晨會,從廣義上講,大多數企業和單位都應該召開晨會。把所有的工作人員召集起來,人們到達,互相問候,交換信息並安排工作。學校還應該召開早會點名,看看他們是否都到齊了,是否遲到或缺席。需要了解情況的要及時了解情況,需要與父母溝通的要及時聯系。教師應該準備清楚地解釋要求和分配的工作。有時可以通過班幹部向全班解釋要求和分配任務。晨會也是壹天學習的開始。需要要求全班同學保持強烈的學習情緒,明確要學習的任務目標,帶著對任務的激情和渴望進入學習。
如何安排上午的活動課更有意義,不同的教育價值觀有不同的安排。過去,許多教師利用上午的活動課來強調紀律和衛生,經常批評得多,表揚得少。很多時候都被班主任占用,用來上早自習,經常進行測試和講習題。其他都是早上第壹節課老師占用的,直接和第壹節課連接。人們認為時間緊,知識多。
重要的是要說,晨會活動課是壹天的開始。俗話說,壹日之計在於晨,良好的開端是壹天良好學習的前提。因此,上午的活動課要求有準備、有計劃、有目的、有目標,師生都要認真對待。雖然是“小”班,但要高質量地上“大”班。師生要真正“動起來”,在“動”中深化實踐,在“動”中促進學習。
晨會的活動課應該是小班課,合適的時間是10到15分鐘。時間長了就和正常的大班課沒什麽區別了。因為是小班,所以要由班主任安排、協調、調度,學校備案。與學校課程相比,我們可以稱之為“班級課程”。
晨會課應該以活動為主,而不應該是成人課程。不應該用於自學,這與下壹個學科類沒有質的區別。用它來配合第壹堂課上學科課也是不科學的。國家規定壹節課40分鐘,也就是45分鐘。在不違反規定的情況下,多上這麽多課可以嗎?此外,從學生的心理角度來看,它增加了負擔,並且容易厭倦學習。晨會活動課,因為是在學科課之前參加的,是壹天學習的開始,也可以說是上課的前奏。學生應該對下壹次學習充滿熱情和良好的心情,所以它不應該用來專門談論昨天的紀律和今天的要求。講紀律講衛生是對的,但要把握好時間和度。應該有表揚、批評和要求。不應該讓學生帶著批評和沮喪進入新的學習狀態,應該讓學生帶著新的和繁重的學科要求和任務進入學習狀態。這些大概需要老師們仔細考慮。
三是晨會活動課要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這裏所說的現實是學校、班級、家長和社區的現實。從學生的學習需求來看,需要什麽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從教師和教學的實際出發,是否有能滿足學生學習的教師,是否選擇了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方法和手段等。只有滿足了這些條件,才能完成學生課堂學習的基本要求。
從實踐的角度來看,晨會應以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進行,讓學生鍛煉能力、提高素質、發展素養,也為進入新的學習狀態起到熱身作用。
從上課教師的類型來看,主要有:
1.教師,包括班主任和科長。這是上好早間活動課的主要教師團隊。上午的活動課應以任課教師為主,其他教師為輔。在其他教師準備上課的過程中,教師應參與指導並確保內容和質量。不要把晨會活動課當成班主任的“專利”,別人不敢碰。開好早會活動課是班主任和各科老師的責任和義務。要充分發揮本班教師的智慧和專長,踐行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它不應該用於自學和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必須以學生活動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應有的發展。
2、學生,還要進行全班的晨會活動。要求所有學生整節課都來上課,每個人都得到鍛煉。機會均等,各展所長。通過采用“小先生”的方法,學生教育學生,教育人的人得到鍛煉,受教育的人得到學習和影響。
“小先生”是陶行知先生在1934中提出的,依據的是“壹旦知道了,就可以傳播”的原則。陶行知先生這樣說:“生活就是生活。先過那種生活的人是那種生活的老師,後過那種生活的人是那種生活的後代。學生是研究生活的人。王先生的工作是教人生活。壹個孩子先過了這種生活,並願意教他的前輩和同齡人過同樣的生活,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年輕紳士。”倡議“肖老師”參加上午的活動課,不是為了增加學生的負擔,而是通過做“肖老師”、課前準備和課中與學生互動來鍛煉自己,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影響整個班級的積極進步。因此,“肖先生”不是帶班級參加比賽,而是培養班級裏的優秀選手。不是被選中的“肖老師”成為班裏的專職教師,晨會活動課成為少數學生的舞臺,而是班裏每個人都是“肖老師”,班級是每個學生的舞臺。
3.學生家長也是晨會活動班的老師。鼓勵符合條件的家長自願參加全班的晨間活動課。當然,並不是全班每個學生的家長都有條件上課,但有些家長壹定有條件替學生上課。例如,為了預防近視,壹些家長可以利用晨會課,或在其他時間為學生上課,或為其他班級的學生上課。另壹個例子是,父母給他們的同學安排了壹堂體育活動課,比如跳繩和鉛球。家長也可以教學生勞動、手工和食物等活動。進入課堂是家長的義務,包括上課和參與管理。
4.鼓勵社區成員走進學校參加學生早間活動課。由於教師條件的限制,壹些課程無法開設,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家長也找不到合適的講師。這時,他們可以求助社區,爭取社區成員幫助學校解決燃眉之急。利用社區資源為學生服務是我們應該努力發展和建設的。
家長和社區成員都是學校教師短缺的補充。這也是現代學校教育改革的必然。因此,學校應通過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教育渠道,努力爭取和開發對學生發展有價值的教育資源。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