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寧波小海鮮有多肥?

寧波小海鮮有多肥?

中國的每個地方都有壹兩樣聞名全國的美食,比如沙縣的小吃、蘭州的牛肉面、重慶的火鍋、柳州的螺螄粉和天津的煎餅果子...但真正去過當地的人會知道,那些地方的美食藏在當地每個普通家庭的餐桌上,藏在老城區的菜市場裏。

有些食物之所以能成為“本地之光”,除了它們本身出色的味道之外,更重要的是,如果它們離開了本地地區,它們就無法完全展現出自己的味道。即使連鎖餐廳可以開遍全國,但真正的家鄉味道永遠無法忽視地域障礙,跨越千山萬水走向異地的餐桌。小海鮮對於寧波來說就是這樣的存在。

1.什麽是小海鮮?

“大海鮮大飽眼福,越吃越膩嘴,小海鮮越吃越口福,吃了好久。海鮮不宜燜煮,過多的調味料是多余的。運用智慧和技巧讓鮮味脫穎而出。烹飪小而新鮮的食物就像打理房子壹樣。妳需要從小就關註它,用心管理它,全力保護它。-紀錄片《小海鮮》

小海鮮,顧名思義就是小海鮮。在寧波,有許多小海鮮,如毛蚶、泥螺、牡蠣黃、佛手螺和海瓜子。

臨近東海,大家對寧波家鄉的認知始於“收藏古今圖書,連通香港與世界”。然而,並不是每個寧波人都能住在舟山和象山。

然而,即使不能日夜“面朝大海”,海鮮也始終伴隨著寧波人壹年四季。“小”海鮮透露著“小”人的平凡味道,它存在於每個寧波人的日常生活中。小海鮮與寧波人之間的不解之緣是食物與人類情感聯系的最佳體現。

2.小海鮮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味覺上,世界對起伏有不同的偏好。只有壹件事能讓大家達成難得的共識,那就是——新鮮感。比如寧波經常出現的食客就是各種數不清的小海鮮。

(1)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泥螺

寧波人的下飯有三寶:“鹹蟹、烤蟹、泥螺不錯。”說起寧波的小海鮮,最避不開的就是泥螺。

泥螺被寧波人稱為“吐鐵”。中國海岸線長1.8萬公裏,沿海有泥螺。然而,如果我們談論寧波黃泥螺,我們應該被視為“泥螺之王”。

泥螺的生長分為三個季節:3月、5月和8月。其中3月是最佳生長期,肚子裏的泥沙被吐出來,殼又軟又嫩。每當它成長為壹個季節時,潮水就會退去,在海灘上可以找到它的痕跡。

據《本草綱目》記載,泥螺具有滋補肝腎、潤肺明目、生津止渴的作用。寧波人愛吃泥螺,尤其是醉泥螺,簡直是當地人餐桌上最不可或缺的“下飯”。

海鮮,寧波人常用黃酒作為調味或醋味配料。在蝸牛的處理上,與黃酒的利用率相比,兩者幾乎可以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因為黃酒具有去腥調鮮的作用。

長時間浸泡在黃酒中的泥螺呈鉛灰色,具有鹽水的鮮美味道、黃酒的酒香味和海鮮的鮮味。螺肉嫩滑。當它用舌尖聚集並輕輕吮吸時,殼和肉分離,脂肪糊肉進入口腔,在口腔中留下美味的回味。扒了幾口米飯,加上泥螺的味道,讓人忍不住想要再來壹碗。

中國的海岸線長達65438+80萬公裏。雖然不僅寧波產螺螄,寧波是唯壹壹個以這種方式吃螺螄的地方。對此,網上壹些不吃泥螺的人嚼著帶殼的泥螺吞下,並發文稱:“什麽東西這麽難吃!”

貽貝不是蔬菜,它鮮嫩入骨。

貽貝,誰不知道呢,乍壹聽像是“輕蔬”的縮寫。誰能想到,擁有如此名字的家夥竟然是壹只外殼黝黑、肉質鮮美的小海鮮貽貝,被譽為“東海夫人”?

每年的五六月份是貽貝大量上市的季節。7月,寧波人最愛吃的東海貽貝陸續出現在市場上。與其他昂貴的海鮮相比,便宜又美味的貽貝是國民級選手。

貽貝又名淡菜、貽貝,在北方被稱為海紅(說起海紅,很多人應該會感到熟悉)。貽貝又被稱為“海中之蛋”,其蛋白質含量高達59%,脂肪含量極低。

貽貝有很多,但收集它們並不容易,因為它們用自己獨特的腳緊緊地吸附在海邊的巖石上。

貽貝易於烹飪,並且耐烹飪。寧波人吃貽貝,喜歡直接用水焯壹下,加醬油,下酒吃。味道不要太鮮!或與其他食材壹起蒸、煮、燒、剝、炒,依然美味、醇香、獨特。

在寧波,還有曬貽貝的習慣,叫做寧波貢柑。自唐代以來壹直作為皇家貢品使用,這也是“貢柑”名稱的由來。將整個貽貝肉完全取下,在陽光下自然風幹。當妳想吃的時候,放上壹片湯和粥,這是鮮味的最佳來源。

(3)下壹部戲劇《沈采海瓜子》

海瓜子是很多寧波人夏天最愛吃的小海鮮,也是壹道很常見的待客菜。當地老食客常說:“壹碟蔥油瓜子就能喝壹斤黃酒。”

海瓜子和堅果瓜子沒有關系。它是壹種薄殼貝類,像瓜子壹樣小,表面呈灰紅色。它也被稱為梅蛤和彩虹明櫻蛤。之所以叫“梅蛤”,是因為江南雨季出產的海瓜子最鮮嫩可口。

海瓜子屬於“很會逗”的類型似乎吃壹口就吃不飽,和真誠的東北菜有很大區別,但寧波人的好就在於這壹口。

海瓜子雖然個頭小,鮮味卻不輸其他海鮮。剛捕撈上來的海瓜子含有較多的泥沙,需要先用淡鹽水浸泡,將海瓜子的泥沙吐掉後再洗凈下鍋翻炒。

如果泥螺的完美CP是要喝的話,那麽海瓜子的目的地應該是淋上蔥油。

吐掉泥沙後洗凈瓜子,開口處加入開水,倒出少許醬油。在另壹個油鍋中爆香蔥、姜和蒜,將熱油倒在瓜子上,“滋啦滋啦”的聲音宣布美味的食物。

這盤海瓜子聞起來有洋蔥和醬油的味道,有新鮮的味道在裏面。食材的味道混合在壹起,包裹和浸泡在海瓜子的肉中,肉質飽滿,鮮嫩爽口,回味無窮。吃海瓜子不宜狼吞虎咽,但最好仔細品嘗。放壹勺到嘴裏,用舌尖輕輕分開肉殼。這是吃海瓜子的“基本功”。

貝殼裏的食物很容易讓人迷戀,迷戀“征服”的快感。海瓜子是壹種越吃越辣的小海鮮。

海鮮的鮮美令人著迷,帶來壹種簡單而復雜的味覺享受,也是每個寧波人的舌尖記憶。

參考資料:

柴龍的《寧波老味道》,汪涵的《沒有新鮮的食物》,梁實秋的《雅間談吃》,趙學敏的《本草綱目》,還有吃遍中國的《三聯生活周刊-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