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生活不止詩和遠方,還有好吃的東西呀

生活不止詩和遠方,還有好吃的東西呀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裏所畫的壹百多棟樓宇裏賣吃食的店鋪占了壹大半。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了將近300種風靡宋朝的美食佳肴。

根據宋人筆記,當時的老字號名店有鐵屑樓酒店、曹婆婆肉餅、李四分茶、鹿家包子、鄭家油餅店、萬家饅頭、史家瓠羹、段家熬物等等。名菜則有獅子糖、羊角腰子、燒臆子、冬月盤兔、荔枝膏、批切羊頭、金絲肚羹、紅絲水晶膾等等。

勾欄瓦肆,茶館酒樓,四處飄香,各路食客人頭攢動,是那個時代最熱鬧的市井風情。可見宋人是多麽的愛吃。那麽作為大宋朝的國民老公蘇東坡,自然也是要引領美食潮流的。必須是吃貨裏的佼佼者才行。

有次在文章裏寫到東坡在貶官期間和潑皮無賴漢偷斬耕牛當下酒菜,聚眾喝酒,喝得大醉,半夜爬上城門樓唱歌。宋朝是不能殺牛的,牛是國家勞動力,所以水滸傳裏在飯店裏吃飯的人裏,敢喊小二給我上二斤牛肉來的家夥壹定不是善茬。壹個讀者反問我,東坡作為壹個地方官員竟然和無賴們混在壹起,還知法犯法宰牛,行為放蕩,不像個正緊文人。壹時間說的我無言以對。反而勾起了我對坡公作為食客那壹面的好奇和想象。遂決定寫壹篇資深吃貨蘇東坡的菜譜。

陸遊寫過壹篇文章叫《東坡食湯餅》,講蘇軾和蘇轍被貶官,在路上吃湯餅,蘇轍覺得難吃,吃不下口,蘇軾沒壹會就吃完了,並說,妳吃的這麽慢,難道要細細品嘗不成。

湯餅是宋代食物,面粉團子削成片,下湯裏煮開食用,類似如今的刀削面。老百姓常吃湯餅,當官的士大夫吃這個少,他們是肉食者,後來的大奸臣蔡京愛吃鵪鶉羹,家裏後院鵪鶉的羽毛都堆積如山。坡公吃個湯餅都吃的不亦樂乎,足見他的胃口之好,愛吃,粗茶淡飯亦無限滋味。

唐詩宋詞裏,有把酒當飯吃的人,有把愁當飯吃的人,真正把飯當飯吃的當數坡公為第壹人。從哪說起好呢?從他出生時說起吧。

景佑三年,坡公出生在四川眉山,宋代辣椒還沒有傳入中國,當時四川人吃東西還是偏清淡的。坡公小時候吃的是“三白”,何謂“三白”?既是壹碗白米飯,壹碟白蘿蔔,壹勺白粗鹽是也。可見他小時候並沒有多大的口福,只能填飽肚子而已。

嘉祐六年,二十六歲的坡公初次當官,當了個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的九品芝麻官。鳳翔府在陜西,坡公在鳳翔,生活有滋有味,這個滋味有點重口,於壹首詩裏寫道:隴饌有熊臘,秦烹惟羊羹。意思是甘肅有熊肉幹,陜西有羊羹。前者不解釋,後者稍作解釋,這個在宋代叫羊羹的美食,就是如今的羊肉泡饃,

熙寧九年,坡公在密州,中秋節時寫了首《水調歌頭》,這首詞實在好,完全可以當做宋詞的壓軸,古人有雲自東坡水調歌頭壹出,余詞盡廢,雖說吹捧的太高,但是中秋詩詞,確實無出《水調歌頭》之右者。他這輩子最輝煌的傑作是他拿著酒杯完成的,妳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詞序言“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好像他很能喝的樣子,其實不然,都在舉杯邀明月,坡公酒量肯定沒有李白好,他也不是特別愛喝酒,但他愛釀酒,竹葉酒、碧香酒、蜜酒、酥酒,他都釀過,後來別出心裁拿桔子釀酒,吹噓很好喝,呼朋引伴來喝,結果朋友們喝了個個拉肚子。

熙寧十年,坡公在徐州,有壹年黃河決堤洪水肆虐,坡公率領全城百姓抗洪救災,歷時三個多月最終解決洪澇之險,百姓們對父母官坡公感恩戴德,殺豬宰羊,挑去慰勞坡公等壹幹官家人,向來清正廉潔的坡公自然是壹壹笑納了,他用自己研究出來的法子燉了燉豬肉,發現超級好吃,吩咐下去,把百姓送的肉都按照自己的秘方烹了,然後回贈給百姓吃。百姓吃後交口稱贊,好吃好吃!蘇學士鬥得了洪魔,烹得了小鮮,厲害厲害!就把這道菜叫做“回贈肉”,歷代相傳。回贈肉成了徐州的名菜。

徐州也叫彭城,水流交匯,水產豐富,坡公在那河鮮吃的那叫壹個爽,給遠在洛陽寫《資治通鑒》的司馬光寄了壹封信,裏面有句“彭城佳山水,魚蟹佯江湖”。讓司馬老哥羨慕壹下。

元豐二年,經歷了烏臺詩案的折騰後,坡公舉家遷往黃州,到達黃州,第壹件事,去找好吃的。作《初到黃州》詩壹首,詩裏有句“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坡公當時心情低落到了極點,幸好此處魚好筍好,鮮魚湯,炒竹筍,嘖嘖!豬肉更好,作首《豬肉歌》唱壹唱“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還把烹飪豬肉秘方作成了歌謠“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竹筍悶豬肉更美,且看坡公打油詩“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在此,他改進了在徐州燉豬肉的法子,最終研制出了風靡天下的東坡肉。

在黃州這段日子裏,俸祿減半,家裏吃飯的嘴巴又多,當時有人目睹坡公的貧苦後感慨“學士窮到了骨”。他在黃州城東壹塊坡地開荒種菜,自稱東坡居士,這個名號就這麽來的。”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坡公為自己的前半輩子作了總結,自己這張大嘴巴實在是管不住,不但得罪皇帝得罪同僚,還壹直吃吃吃,混到了種地開荒的境地。

元豐八年,蘇軾到江陰旅遊,看到了惠崇和尚畫的名畫《春江晚景圖》,他站在畫前,看著畫中景物,心想:春天真美好呀!肥鴨太好吃了!萎蒿太好吃了!蘆芽太好吃了!河豚太好吃了!在畫上提詩壹首“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元祐九年,坡公在惠州,寫了壹篇《老饕賦》,饕是饕餮,龍生九子裏最能吃的那壹只,老饕賦就是老吃貨賦的意思。坡公認為,吃飯要經濟適用,決不可鋪張浪費,壹桌菜有豬脖子肉、秋蟹、蜜餞、羔羊、蛤蜊、糟蟹就足夠了,並以老饕自喻,聲稱:“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天下的美食啊,是為了養我這個老吃貨喲!

還寫了壹篇《菜羹賦》,就是吃野菜指南。他吃個野菜都能吃出花樣來,什麽東西煮,什麽東西腌,什麽東西涼拌,什麽東西沾醋,什麽東西沾醬油,可講究了!坡公的野菜宴堪比國宴。

在惠州熱帶水果當飯吃,吃得爽到爆,得意洋洋地寫下“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餵!您老是被流放的,好歹拿出點流放的悲哀態度才行,哪有流放的人像您那樣好吃好喝還嘚瑟的!

紹聖四年,坡公在儋州,終於被貶到了海角天涯,荒蠻之地,這回真的找不到好吃的了。只好學土人,“土人頓頓食薯芋,薦以薰鼠燒蝙蝠。初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蛤蟆緣習俗”,薯芋、老鼠、蝙蝠、青蛙,逮啥吃啥。後來吃到了牡蠣,開心的不得了,寫信給兒子,千萬不要讓朝廷裏妳的那些伯伯叔叔們知道我在海南吃到了這麽好吃的東西,否則他們要來這裏和我搶。

最後,東坡在海角天涯唱歌:生活不止詩和遠方,還有好吃的東西呀!